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论艺术设计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兴起是随着我国建设发展,及改革开放,在自己民族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并结合吸收外国设计思想和理念逐渐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是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有其历史发展文化根源和其学科的交叉性,在专业的建设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加强和注意专业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对专业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让设计人员对艺术设计自身有更明确的了解,以便很好把握艺术设计自身之规律和实质。  相似文献   
2.
柯罗所处的时代,艺术流派纷呈,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画派乃至其后的印象画派,共同呈现在同一历史舞台,柯罗的风景画,留下了不同画派的痕迹,吸取了不同流派的精华,但他又不属于任何一个画派,他属于他自己,他创造了自己独有的风景画风格,诗意般的风景。柯罗风景画的美,其源泉是自然,自然界美妙变幻的形、色、光诱导柯罗的风景画走向艺术的真实,由具象到意象,以美为核心,情景交融,创造出诗意般的意境之美,成为一代风景绘画大师。  相似文献   
3.
绘画艺术中的道与技,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与传承性,而同时又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因为人们在形式美的追求上总是永无止境,可说美随时代而变迁。杰出画家的绘画作品能以不变应万变,又以万变应不变,技在变,而道不变,绘画形式在万变,而又万变不离其宗,紧紧抓住民族文化之根源。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绘画,是其道技纯熟的高度体现,能在固守中有所突破,又在突破中有所固守,其突破的是绘画之技,及其绘画形式的外在变化,而其固守的是中国几千年所倡导的儒道哲学艺术审美精神,其泼墨泼彩,乍看与传统国画有所区别,实则与之一脉相承,同属一体。  相似文献   
4.
民族色彩对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渗透和融入,是基于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现状及艺术设计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民族色彩以其蕴含的科学理性、鲜明特色性和文化象征性的优势,为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改革思路。民族色彩对设计色彩课程的融入,将使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和色彩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更具生命力,更能突出课程的特色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悄然兴起,在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其表现在它契合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再者,在语文课堂中增加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另外,讨论环节还可以更好的和大学中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接轨,有效地避免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产生不适应心理。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门独立的艺术语言都在具备其门类艺术共性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特定的语言个性特点,没有共性的存在就没有个性存在的基础,没有个性的存在就不能充分体现或区别艺术语言的不同。水彩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在艺术领域占有自己的地位,水彩之所以能够很好的发展和受到广泛的欢迎,就是因为其有绘画语言共性的同时,更有水彩自身独特的个性。共性使得水彩语言有所归属,个性使得水彩语言独成一体,章显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区别于其它姊妹艺术,如油画,国画,版画等。  相似文献   
7.
摄像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是摄像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该门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摄像基础教学的实践课程,不应该局限于具体知识点的实践,还应该有整体性作品创作实践教学,方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把微电影融入到摄像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中,让学生能动的思考并解决实践课程中的诸多问题,并把相关课程知识连贯起来,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艺术中的力     
本文从艺术的发生,艺术的内容和艺术的形式,三个方面来表述艺术中的力这一概念,和其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其目的是想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更好的探讨和掌握艺术的存在方式及结构和形态,从而让人们能进一步了解艺术,和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让艺术完成艺术的史命。  相似文献   
9.
造型艺术中,画家对形体与颜色的把握是本质的,画家就是靠形体与色彩语言来表达形象。从绘画的角度讲,像与不像早已不是衡量绘画优劣的唯一标准,而作为绘画基础训练,形体结构与色彩的相对准确,是大多数人所共识的。相对正确的形与色的建立遵循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即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而非一步到位。绘画过程一般有较强的秩序性,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立与否定的过程,最终建立起相对正确的画面关系。对形与色及诸多绘画关系建立过程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好的造型观念,增强对形与色及画面关系的控制能力,提高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及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三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本身,就某种意义上讲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存在的一种模式,人类的进步和创造都往往受制于三的范围之中,艺术的探索和和追求也往往在三的模式之中,人类无法超越这种模式,就像人类无法超越死亡一样,人类只有探索和品味它,而探索和品味的过程就蕴涵着艺术追求的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