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颤振的角度讨论了空气动力(包括升力和力矩)对振动的影响,该实验模型采用二维截断模型。为了完成模型的纯弯和扭转单自由度强迫振动实验,专门设计了一套强迫振动机构,并用计算机采集和处理数据。然后利用模型的纯弯和扭转单自由度强迫振动实验得出了颤振导数,绘出颤振导数随无量纲风速K变化的曲线图,较好地描述了其随无量纲风速K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PWM控制系统进行了运动分析,定义了反映PWM控制系统的宏观控制性能的λ线,对采用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改善PWM控制系统的宏观控制性能进行了研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Y2系列电动机的标准,根据相关的电磁关系及规则,对电动机的绕组进行设计。通过计算机仿真及简易实验验证,改进后的电动机在生产中节约了铜用量,同时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隐喻在语义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反映了感官词之间的相互映射和意义变化。以通感隐喻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对味觉词“苦”的语义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多部辞书,总结其通感语义演变的实际过程。研究发现,“苦”的通感义项演变过程符合汉语通感隐喻的映射规律,并利用通感隐喻认知机制解释了“苦”的通感义项出现顺序不同的原因。梳理味觉词“苦”的通感语义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把握“苦”等味觉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相似文献   
5.
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这一表象深入分析该专业进入发展瓶颈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内外因,以湖北科技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和实习就业观念等三个方面寻找切实可行的突破口,力求为我国内陆地区地方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死区、饱和、滞环、摩擦等典型非线性环节在PWM信号控制时的合成特性,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典型非线性环节在PWM信号输入时,其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一致,仅仅是幅值发生变化,等效于一个比例环节的结论,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被动式和处置式套用句式出现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到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本文选取明清白话小说中的被处套用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这一特殊句式具有强致使性、弱施动性、强已然性和强施受关系这四个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无“圾”卫士——一种可溯源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直击“垃圾难处理”的痛点,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管理等技术,实现垃圾的信息溯源,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建立奖惩机制,调动住户主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最终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9.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语篇框架。运用韩氏理论中概念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及物性,对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以期体现及物性分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并从中找到证明景物描写深化小说主题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大学英语>课本中的具体实例,从传统文化观念、历史文化背景、典故等五个方面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减少译文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