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潘兆瑞 《科技信息》2012,(31):17-18
配位聚合物不仅具有迷人的结构,而且在化学分离、气体的存储、磁学、光学、催化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芳香环羧酸含有大的π电子体系,利于电子的传递,此外,羧基配位模式丰富,易于构筑结构新颖的配合物。金属离子的配位模式,配体的种类是影响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决定因素,而反应物的配比、温度、浓度、pH值等因素在合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三种含芳香环羧酸作为主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利用溶剂热和溶液法合成了几种配合物。我们利用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讨论了这类配合物的合成条件及规律。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个新的铜配合物[{Cu(IBG)(2,2'-bipy)·H_2O}_2·5H_2O]_n,(H2IBG=1,3-二苯酰氨基酸;2,2'-bipy=2,2'-联吡啶),并且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和热重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2c空间群,a=1.5335(2),b=2.3215(3),c=1.38333(19)nm,β=90.00°,V=4.9247(11)nm~3,Z=4.在化合物中,每个Cu(Ⅱ)离子与2,2'-联吡啶中的2个N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羧基配体中的2个O原子配位,并形成扭曲的四角锥几何构型.2个相邻的Cu(Ⅱ)四角锥单元通过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溶液法成功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铁配合物{·2(mtyaa)}n (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25 5(3) nm,b=1.164 1(4) nm,c=1.464 7(6) nm,α=92.962(6)°,β=96.206(7)°,γ=106.327(7)°,V=1.337 8(9) nm3,Z=2,Dc=1.645 g/cm3,F(000)=684,R1=0.0377,wR2=0.080 1。在配合物中Fe(II)离子被4,4′-联吡啶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未配位的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游离在铁链之间。游离羧酸配体与配位水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接成三维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4.
潘兆瑞 《科技信息》2011,(15):J0014-J0014,J0038
化学实验是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与创造性能力的一种有效的科学方式。本文根据我院的实验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课程改革尝试,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钴配合物CoL2(H2O)2(L=2_氯烟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和X_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分子量Mr=407.05,a=0.74303(9) nm,b=1.23224(15) nm,c=0.75773(9) nm,V=0.67427(1) nm3,Z=2,Dc =1.970 g/m3,F(000)=410,S =1.073.六配位的Co(Ⅱ)为八面体构型,相邻的单核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6.
羧酸类配合物是一种新型功能性分子材料,近年来得到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以4-甲氧基苯甲酸为配体与过渡金属镍离子利用溶剂热法合成配合物,总结了反应物的温度、浓度等因素在合成过程中对晶体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