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学和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学术界很少涉猎的主题,而国外的有关文献数量堪称庞大。本文简要回顾了从波普尔到拉卡托斯科学哲学发展的主线,并主要以经济学中的“凯恩斯革命”为对象探讨库恩的“范式”和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在经济思想史分析中的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出科学哲学基本框架引入经济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西方科学哲学介入经济学哲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八十年代初西方科学哲学介入经济学哲学研究的状况提出:科学哲学对经济学哲学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进而剖析了西方科学哲学对经济学哲学研究的利与弊,认为:只有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考虑到人的特殊性,并对经济学的根本性质作出回答的科学哲学,才能成为一种合理的经济学哲学的基础,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新的连疆:从经济学哲学到科学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经济哲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客观本质的本体论学科,而经济学哲学则是以经济学为对象,探讨经济学的认识认和方法论基础的研究领域,二者是迥然不同的,文章在结论中指出,要正确界定经济学哲学的研究域,重视从科学哲学角度研究经济学哲学问题,以促进有我国特色的新经济学的发展,为此科学哲学工作者必然熟悉经济科学。  相似文献   

4.
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批判实在论目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已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主流学说,它从经济学学科的性质入手,对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演绎主义进行了批判,讨论了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科学所应持有的本体论假设,并提出了对经济学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目的。本文评述了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新发展,并进一步讨论了经济学作为历史的和地理的科学及其比较方法的重要性。批判实在论在经济学中有其自身的传统,它植根于非主流经济学的长期发展之中,深入研究批判实在论对非主流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经济学方法论“三大争论”的科学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归纳法和演绎法、证实法和证伪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这三大争论。这三大争论无不以科学哲学在这一方面的争论为基础。科学哲学在这一方面的争论及其发展便显示了此争论的解决方式。本文认为,在西方经济学中,应该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单纯地应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6.
高洪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5):18-21,39
本文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大致检视了近十多年来经济学复杂性民取得的成果,并把它分为四个方面,即不确定性经济学、非线性经济学、复杂性经济学和知识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复杂性研究之经济学哲学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经济学哲学的角度大致检视了近十多年来经济学复杂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把它分为四个方面,即不确定性经济学、非线性经济学、复杂性经济学和知识经济学。作者认为对经济复杂性的研究将可能成为推动复杂性科学总体进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后,罗默研究的主题从"剥削"理论转向政治哲学,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正义理论的重构。基于创新的经济学-政治哲学的分析范式,罗默集中批判了罗尔斯和德沃金等思想家的平等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化的平等主义正义理论。罗默的新研究范式有力地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但其正义理论框架也存在着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哲学中,波谱的证伪主义普经是产生了最大的影响的科学哲学理论;然而,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哲学家提出需要用波普后方法论来取代波普方法论。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经济学哲学家的主要进路和观点,并通过对这些主要进路和观点的分析析指出:介导波普后方法论及是西方哲学中的解释转向,社会向和经济学中的博奕论转向在经济学哲学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逻辑实证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方法论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在基本思想、自然科学基础、方法论准则。科学知识理念上存在的内在关联和高度一致性,探讨了经验实证原则、可观察性原则、数量化及公理化方法、对应原理等对于边际效应分析方法、经济人假设、均衡价格、效用与供求分析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认为科学哲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有着互动、协作与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和经济学方法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拉卡托斯对波普尔思想和库恩思想的“有效”综合使其成为对经济学家有吸引力的人物。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经济学中得到最多关注的两个方法论特征是特定研究纲领的结构和评价。把拉卡托斯的方法论作为评价各种经济学研究纲领的工具,面临许多分歧和国境,但它确实有助于理解经济学或特定经济理论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多元文化取向引导下,科学技术论领域呈现一种明显趋势,即把关注点从科学技术的生产转向科学技术用户及其使用。文章集中对国外有关技术使用者的研究进行梳理,概括出三条来自于不同学科传统与范式的研究路径,即哲学范式、文化研究范式和经济管理学范式,逐一检视了它们的理论背景、分析视角、核心概念、基本观点和方法论,进而通过比较探讨了它们共存与竞争、互补与整合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学的工程学传统及其伦理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经济学的工程学传统主要表现在: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引发的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转向、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数量分析逐渐被应用到经济学研究中;其原因就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物,尤其是物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其次分析了经济学的工程学传统的缺憾就在于它仅仅强调经济学研究物,仅仅强调经济学是科学,而没有全面把握经济学的本性。最后,指出经济学的伦理转向的可能路径是重唤古典经济学的伦理传统。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旧范式转换的时代,即从实证主义范式向自然主义范式转换。自然主义范式较实证主义范式更具适切性,更接近生活现实,更利于解释特定情境中现实的意义与价值。在实施自然主义研究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必须在一种自然环境中进行;以人为研究工具;强调质的研究方法;倾向于目的性抽样;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扎根理论;强调紧跟设计。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与数学及经济学应用数学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三百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经济研究中运用算术方法发轫,到今天以数学为工具的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数学方法的应用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可以说无所不在。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使得经济学研究对数学的过分依赖,连同经济学中数学方法的错误使用或滥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使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学问远离了客观经济实际。由此,研究和分析经济学如何正确的应用数学,经济研究中如何辩证地看待经济学与数学二者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界近年来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研究意识问题的"文艺复兴"运动.物理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科学范式的约束与启发,使当前意识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及问题类型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了对意识解释的不同水平、层次与性质.蓬勃发展中的意识科学研究也面临着不少困境,需要进一步确立适合于意识研究的新的科学现,提高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这两大基本向度的整合水平,加强对关键性的基础问题研究的理论力度.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认知术语学与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科学学、信息技术科学密切相关。术语学家认为,认知术语学的产生得益于俄罗斯得天独厚的语言学土壤。它从问世之初就沿用了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在新的研究范式下,俄罗斯认知术语学研究主要遵循外延主义、人本中心主义、新功能主义和阐释主义等原则。扩张主义主张以跨学科的视角审视术语研究,主张不同学科相互交融,即坚持术语研究要秉持多学科主义的理念。俄罗斯认知术语学呈现出跨学科发展的态势,为心理学、逻辑学、科学学、计算机科学、哲学、语言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范式主张研究术语的认知、交际、民族和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活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生态型的经济活动形式,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必须实现价值转换:技术效益型向技术生态型的范式转化;线性创新模式向环型创新模式转化;技术创新战略的生态性转向和提供新的创新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循环模式中,存在着四个知识和信息循环:环境——生产,环境——中间试验,环境——R&D活动。环境——创新源。这是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大本质特性,即使是需要精确意义的经济学术语,模糊表达依然存在。虽然人类的思维共性可以使操不同语言的人们理解诸多具有模糊性的概念,但由于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在英汉转换中术语的模糊性可能会影响正确的理解。本文认为无论是以模糊译模糊,或变模糊为清晰,只要能使译文更符合汉语术语的规范,为目的语读者可接受,便是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理论出发,应用案例数据、理论阐述和研究模型相互印证的探索式案例研究方法,通过5家企业的资料编码和分析归纳,讨论了企业外部制度环境、企业社会战略反应和企业社会绩效之间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环境中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压力对企业社会战略反应和企业社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企业整合社会计划、激励员工参与和评估社会责任的战略反应亦对社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弥补了"经济理性"视角在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制研究中解释力不足的缺陷,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推动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