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空间不只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形式,也是人的一种认识,具有历史、社会和实践的性质,是“属人的现实”。因此空间及宇宙万物也都是人所规定、创造和生产的产物。正是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创造和生产出不同的空间形式。它不仅包括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和理念空间,也包括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每个人都应该自觉、积极地投身空间的创造、设计、改造和生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关于空间无限性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存在着关于空间无限性的论争,指出:中国古代存在着空间有限与无限两种认识,古人在探讨空间有限与否这一问题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们对空间性质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中国古人对无穷空间结构的探讨源于先秦,后来受佛教影响,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天外天”说,即认为在我们生存的天地之外还存在无穷多类似的天体系统。这一理论得到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同,但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尤其是受到了元代思想家史伯深刻而又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望远镜发明400周年之际。一只400年来最昂贵的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迎来了最后一次大修。在服役期临近末尾的时候,它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强大功能。在这以后,哈勃的继承者詹姆斯·韦们空间望远镜将接替它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因果关系的状态空间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揭示了因果的关系的五个基本特征和四个本体论预设,提出了一个新的因果关系状态空间模型。通过比较,本文还说明了这一模型能够避免Mackie模型,Suppes模型和Bungee模型的困境,比它们能更好地满足因果关系基本特征所要求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当代空间观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曼纽尔·卡斯特流空间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结构,进而提出对信息时代空间观念的一些新的认识。在信息化时代,对空间的认识应该从物理视角向社会视角、关系视角和行动者网络视角转换。流空间作为一种交互网络化空间,具有快速交互性、非对称性、多维性、复杂网络性特征,由流要素、流载体、流节点和流支配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将在空间建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当代空间观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曼纽尔·卡斯特流空间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结构,进而提出对信息时代空间观念的一些新的认识。在信息化时代,对空间的认识应该从物理视角向社会视角、关系视角和行动者网络视角转换。流空间作为一种交互网络化空间,具有快速交互性、非对称性、多维性、复杂网络性特征,由流要素、流载体、流节点和流支配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将在空间建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4,(11):34-35
正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到现在已经24岁了。一款空间望远镜能服役超过20年应该算是非常古老的玩意,但哈勃空间望远镜仍然在为我们呈现更加惊人的宇宙深空照片,并展开各种宇宙观测的研究。而今,天文学家们采用了一种名为"空间扫描"的新技术,其可以极大地提升哈勃望远镜的观测  相似文献   

8.
飞石 《科学大观园》2010,(24):35-36
美国哈佛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家,曾担任过国际梦研究联合会主席的黛迪尔·巴瑞特说,“我们可以让某人的梦变得更快乐,但是我们永远无法达到《盗梦空间》里的特异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尽管马克思没有一个充分发展的关于空间的哲学理论,但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在社会理论的研究中显示出"地理理论萌芽"的迹象.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广泛地运用了地理学方法,阐释了社会过程和空间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称之为"空间辩证法".通过空间中的嵌入来把握社会过程,马克思为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人文科学的空间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于航天、空间、太空等词,全国科技名词委曾多次组织了审定,最后,在广泛征求意见、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对“空间”“太空”等词界定及用法的意见(见本刊2004年第2期),明确了这些词的概念。 在“航天(空间)活动”相关法律法规中,使用“航天活动”还是“空间活动”,是命名为“航天法”还是“空间法”,学术界争执不下,其实质是这些科技名词如何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空间研究,倾向于将空间视为一种"对象"。这种观念源自传统认识论对于空间属性的确认,即把空间看作绝对的、静止的几何学概念,或是某种先天纯粹的知觉形式,由此造成了空间阐释张力的严重不足。在列斐伏尔和福柯的空间思想引领之下,学界出现了"空间转向"之热潮,改变了研究者们对于空间的既往认识,其不再只是被动的研究对象,还可作为一种方法,成为认识问题的媒介与方式。这种空间方法论的创变,为研究界带来了极富革命性的启思。但就目前来说,空间方法论仍存有不少局限,这需要引起研究者们的及时关注。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在重构人类社会的同时带动着管理变革.知识价值、空间整合、空间重构是管理变革的三个侧面.新的空间整合、重构成为管理变革的原因和结果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3.
空间天气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天气学是监测、研究和预报地表20-30km之上的日地空间环境中会给地面和空间的技术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损害的天气条件的变化规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学科,它的建立和发展涉及空间天气监测,空间天气变化规律研究,空间天气预防;空间天气服务以及空间天气的技术支撑系统。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空间天气研究应成为一种国家行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2,(15):32-32
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了一种新的黑洞类型——中等质量黑洞。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使用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和雨燕探测器,对一个距离地球近3亿光年的超亮天体进行长达3年的研究之后,他们宣布发现了首个代表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曾经指出,航天器在太阳系以内的航行活动称航天,在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宇(或称宇航)。这一点已经在航天科技界达到了广泛共识。而太空的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会发现目前在社会上对航天、太空、空间和宇航这几  相似文献   

16.
科学知识话语的空间转向与科学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当今学术话语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分析了科学风格和科学现场空间化研究的情况,认为科学知识空间化导向的科学地理学研究相对于“普遍主义”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进步,但因为它强调社会化的空间概念,所又有着强烈的否定科学理性的“特殊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在古代 ,根据明显的物理概念 ,将时间划分为年、月、日和小时 ,将空间区分为天和地 ,就完全可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种划分渐渐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先来看时间的划分。现代科学诞生后 ,首先在科学研究上 ,科学家需要将时间再细分为分和秒。随后 ,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相继出现 ,工业化时代到来了 ,又将分和秒的时间细分扩展为全社会的需要。而现代的科学研究 ,需要进一步将时间细分到微秒和毫秒。时间往大里划分还有年代 ( 10年 )、世纪 ( 10 0年 )和千年等。我们再来看空间…  相似文献   

18.
社会空间辩证法的由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问题和"空间的生产"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持续研究的重点之一。社会空间辩证法是"空间的生产"理论的主要方法论。它产生于两重批判的基础之上:一是对传统容器空间观的批判,另一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忽视空间要素及其作用的批判。社会空间辩证法概念系通过列斐伏尔的奠基,哈维等人的发扬,最后由索加正式予以提出。  相似文献   

19.
一个科技名词的确定 ,涉及对历史和现实使用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学科发展趋势的前瞻 ,有关“空间”一词的讨论也是如此。现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内容仅限于该词在基础研究中的使用问题。的确 ,“空间”作为对远离地球环境的泛指 ,它不是唯一的一个词 ,宇宙、乾坤、天等等都有相同的含义 ,而后者的使用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另一方面 ,“空间”一词在特殊限定的情况下又具有专指的含义 ,这种含义由于历史的原因 ,似乎没有必要用一个新名词来代替 ,例如“日地空间” ,“地球外层空间” ,“星际空间”等 ,意思是非常明确的。在这种专指的意义下 ,…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到现在,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人类的共识和共同行动,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面临了诸多因素的困扰。这其中,始终未能从伦理层面上为可持续发展确立起一种能够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接受和认同的基本伦理观念,无疑是困扰目前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往的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忽视了时间和空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构成因素以及没有能够明确区分时间和空间在自然维度和社会维度上的不同涵义。为此,笔者通过提出“时间正义”和“空间正义”这样两个概念,阐述了一种重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层面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