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知识观两个传统进路的基础上提出,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知识建构是在知识-社会互动的语境中展开的。进而以维基百科为例考察了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知识生成机制,在分析其知识建构历程的基础上指出:知识-社会互动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机制包括知识建构的多主体参与性、知识增长的历时性、知识体系的相对系统性、知识生成的情境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鹏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4):50-53,94
虚拟化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它的模式特征表现在其虚拟的结构、人员和功能三个方面;它的基本形态主要有链式模式、联盟模式、虚拟平台模式、网络创新模式、横向虚拟一体化外包模式和网络企业孵化器、技术实验室联合体等;促使模式转化的内部动因主要是利用资源的互补创造增值、利用虚拟的增长空间创造增值、利用创新结构的重塑创造增值、利用创新成果的共享创造增值、利用未来发展的趋势创造增值。外部动因主要是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之间的沟通信任等。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当代科学共同体的虚拟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当代科学共同体呈现出很多新特征,文章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科学共同体社会属性的变迁两个角度分析了当代科学共同体虚拟重构的方式和路径;进而在批判反思网络环境下当代科学共同体新变化的基础上,指出:网络空间中的有用信息仍是稀缺的,稀缺的信息内容已成为科学共同体新的学术资本,并将科学共同体科层化为现有状态,当代知识生产活动已同化为掌握前沿科学信息的学术权威驱动下的科学共同体的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离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有很大距离,企业从外部引进技术存在局限性,这就决定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是当前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虚拟团队的活性结点、知识共享与创新性等特点,使得虚拟团队打破传统功能式组织结构的职能分割,是产学研合作开发的有效组织形式。虚拟团队开发新技术的高绩效取决于文化管理、制度设计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语义网格的基础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语义网格的基础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针对互联网信息有效共享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突破现有数据模型的局限,建立新的网络资源有效共享的模型、理论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该项目启动3年来在建立语义资源空间模型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异化加速蔓延、个人数据权利边界消失、信息隐私被肆意侵害和数字鸿沟不断扩大等伦理问题。网络信息伦理缺失主要源于主体虚拟人格异变、大数据技术的负效应和社会规约机制匮乏。从伦理治理的角度来看,要重构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伦理,应加快完善数据安全法律,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并不断创新安全防护技术,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ontology科技译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经常遇到ontology一词。目前该词的中文译名较多,如“本体论”、“本体”、“存在论”、“知识本体”、“概念集”、“本体模型”等,十分不一致。因此,对ontology一词的含义,特别是这一词在当前技术文献中的使用和含义进行探究,以确定该词准确的科技译名,有助于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8.
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社区是网民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平台,知识共享能够给虚拟社区带来商业价值。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了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过程及影响因素,构建了知识共享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证据如此之多,我们知悉的却如此之少",是诺姆·乔姆斯基曾提出的著名的"奥威尔问题"。在网络知识中亦存在着类似的"奥威尔问题":为什么网络空间中的知识和信息如此丰富、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如此便捷,我们的认知却如此贫乏、窄化和易于被欺骗?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于网络知识和信息及网络环境的独特特性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源自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的选择性推送;源自于人类不可避免地存在的"认知盲区"。网络时代的人们为了克服网络知识中的"奥威尔问题",应该培育必备的因特网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社会中的一种内在的社会冲动力量——网络社会张力的根源。在笔者看来,网络社会张力既来源于虚拟与实在之间的差异与混沌,也来源于网络社会建构过程中所内含的信息资源分配方面的结构性安排的不平等现象以及人们网络行动秩序形成过程中的差异、矛盾与冲突。网络社会张力作为一种网络社会之结构性秩序失衡状况的出现,也就自然地引出了对其进行合理有序的社会调适或者说在网络社会中建立起一种所谓“虚拟安全阀”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