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精准医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名称不一,从个体化医疗到精准医疗,再到现在的精准医学。本文从概念的发展历史、不同名称的不同含义等多个角度来对比其间的差异,并推荐将“精准医学”作为统一的规范术语。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医药学是华夏民族几千年医疗实践的智慧结晶,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之后的二百多年里,由于社会、文化、经济乃至政治等诸多原因,尽管作为东方医学的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从未间断发展,但其步履维艰,未能与西医学齐头并进。在现代医学的整体层面上,主导潮流是以现代解剖学、现代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的西医学。在世界多数国家或区域,传统中医药的诊疗模式尚不能被广泛接受或认可,或者仅作为互补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或替代医学(ahernative medicine)应用于疼痛、疲劳、失眠等症状的医疗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生物个体性(Biological Individuality),是一个生命实体成为自己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生物个体性的划界及其标准,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目前,有关生物个体性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其一,什么样的实体是生物个体?其二,生物个体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对生物个体性问题的回应主要是一元论和多元论的解释。生物个体性问题的一元论试图通过一个单一的、统一的概念来给生物个体性划界;多元论则认为生物个体性的可能定义是多样化的。现阶段,生物个体性问题的研究开始关注实践的维度,在科学实践哲学的视域中重新探索出一条具有情境化特征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4.
摘要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医学更是十分活跃的领域,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使新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不断出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又会进一步加速学科发展。现行的学科分类不能如实记录和反映医学发展的现状。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现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993年7月1日施行的“学科分类与编码”的国家标准,从酝酿、起草到成文发布,距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这期间,正值“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各种知识、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积累的科学知识,占人类两千多年来所有知识积累总和的90%。近30多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有学者考证,整个科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分化出2910个单一学科,而在短短的近100年间,交叉学科涌现了2581个。目前,单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总数约有5491个,交叉学科已经占了总数的46.58%。交叉学科的发展令人惊讶,发人深思。医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态,现行的学科分类,沿用传统的观念,分类较为机械,给学科发展留有的空间不大,明显地看出它已不能及时记录和如实反映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学科分类的修订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医学发展。当今的医学模式,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综合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直接影响和迅速渗透到医学的各个学科领域。从单一因素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从人们的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因素、多方面去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更为全面、切合实际地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提高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水平和寻找威胁人类自己身心健康因素的能力,为我们探索人类自身拓宽了空间和思路。这是人类对自身健康认识的一个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促进了医学的全面发展。新医学模式被人们接受并迅速得以应用,使与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因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形成了更全面、综合的医学新观念和健康新理念,医疗、科研、预防和保健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医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新学科涌现。从地理、经济、环境、行为、心理及社会等多因素,探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找出有效干预措施和预防疾病的手段,促使了多学科的协作和不同学科的融合,新的、交叉和边缘学科应运而生,不断涌现,从而带动了多学科、跨行业的合作,共同研究人类健康问题。从外科临床治疗的效果出发,对危重病人的生命支持是医疗的重点,要求医生必需掌握大量的内科知识与外科知识,合理运用内科学、免疫学、细菌学、药物学等学科的知识,对危重病人进行综合治疗,因此出现了“危重外科学”。近些年来,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迅猛发展,给基础医学研究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使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推动了医学的深入发展,是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的一场革命,由此也派生出了一些新的学科,如分子肿瘤学、分子流行病学等。分子生物学的崛起和发展,为人类从分子水平研究和认识生命现象和疾病本质提供了条件。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打破了学科界限,将生物学研究推向分子水平,使各个领域在分子水平上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用大家都懂的“共同语言”把各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进步改变了医学研究的格局和观念,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分子病、基因病、构象病和信息病等概念相继提出。由于泌尿外科学的发展,男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随着内涵的不断扩大,烧伤外科学如今称之为创伤外科学;肿瘤外科学、危重外科学也是随着近些年临床医学对疾病的分类应运而生。目前,周围神经以及骨髓都与骨科疾病有关,周围神经分类划在神经外科学已显不妥,应为骨科学的一部分,因此,国内外出现了“骨神经外科学”。急救医学的概念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现状要求,急诊医学取而代之;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出现了全科医学,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共同发展的趋势。医学伦理学是近年来在医学、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人类、伦理、法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发展的速度也很快。许多国家已经把医学伦理学作为涉及人体医学研究的审查的决定性步骤。1998年11月,我国卫生部宣告成立了“卫生部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把伦理学审查作为我国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必需的程序。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已经揭示了中医虚症的本质等许多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其本质都是细胞内基因诱生性表达产生的细胞因子,现代医学新知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开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生命科学世纪,新学科将有大发展。科学界公认,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生命科学的世纪,脑科学将成为十分重要的重点学科。脑科学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是衔接生物与心理、社会的重要中介性桥梁,是认识人脑,进一步了解人类以及改善人脑的重要的基础科学。各国都在加强对人脑的研究。有学者肯定地说,21世纪对脑的研究将在生命科学中处于发展的前沿。脑科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生命科学中医学研究所攻克的最后堡垒。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系统,表达的基因数量最多,细胞数量及种类最多,其发育过程甚为复杂。作为神经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脑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所起的作用是世间任何事物所不可替代的。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公布,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逐步进入“基因组医学”时代。人们将在破译“天书”之后逐步揭开人类生、长、育、老、病、亡及进化和脑功能的奥秘,并推动21世纪的生物医学和制药工业的前进。生命科学的21世纪中,分子医学将成为主导,这是全世界不容置疑的共识。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必将更紧密地与其他学科如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理论医学等相结合,实现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整合,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组织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研究和开发修复、改善损伤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老鼠的背上长出人的耳郭,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制造组织和器官的新时代。组织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将是21世纪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从以上医学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几个侧面,反映出医学科学发展确有超前于现行学科分类的地方,学科分类应适时地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5.
医学术语编纂既是医学术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医学术语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以俄罗斯医学术语编纂实践为中心,从历时的角度追根溯源,探寻在词典学和术语学理论形成之前的不同历史阶段医学术语编纂实践发展的背景和特点,以厘清俄罗斯医学术语编纂活动的早期发展脉络,从而管窥俄罗斯医学术语编纂实践的演进历史。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0,(23):34-35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现代医学手术中,常有一些令人恐惧的场面,甚至有些人亲眼目睹一场外科手术后,会产生恐惧心理。但这些手术都是通过正常的医学理论实现的,并不会对患者构成负面影响。相比之下,人类历史中不乏疯狂的医学手术,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曾经盛行着各种疯狂、不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5):115-119
实践的缺失导致了生物个体性问题的解释困境,而已有的依存性与敏感性理论仍然不能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以科学实践哲学作为理论背景,从实践维度中的理论解释过度到实践解释,认为生物个体性生成于情境化的实践过程中,具有地方性的特征。在科学实践哲学的视域中,生物个体性问题补充了其以往的实践缺失,满足生物作为一个个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情境化选择的结果,生物个体性是具有动态维度的情境化产物。  相似文献   

8.
克服客观主义——波兰尼的个体知识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 ,特别是由于启蒙运动和现代实证主义的推波助澜 ,客观主义的科学观、知识观已成为人们看待科学知识的主导性观点。波兰尼认为客观主义的知识理想不仅有理论上的困难 ,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了消极的后果。他从科学研究的实际出发 ,指出科学家的个体性介入是科学知识的逻辑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而提出了著名的“个体知识论”。个体知识论严格区分个体的和主观的 ,在强调科学研究中个体性介入的重要性的同时 ,和主观主义、唯我论和相对主义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9.
叙事医学为人文学科介入医学提供了一种构建性的方案,然而,尽管叙事医学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但依然需要对它做出一些批判性反思。叙事医学旨在消除医患鸿沟的理念值得支持,但需要对其认识论局限、实践困境及其差异性主张中的普遍主义特征加以反思和批判,尤其需要考虑其西方城邦理想下的叙事模式与中国的文化差异,避免形成简单化的理论照搬与实践应用,从而限定叙事医学的适用条件,在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的基础上,发展适应不同个体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叙事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19-124
现代医学在使人类健康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异化现象。系统考察现代医学异化的表现及其负面影响,如医学主体变更、医患关系变异、医疗劳动异化、医学宗旨背离和对人的异化等,并从哲学上反思其产生的根源和本质,对于正确认识现代医学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本质,改善医疗环境,完善医改顶层设计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美学还是医学角度,人类一直在探寻留住时间脚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疾病的数字化分析精确诊断与安全有效的精确治疗在临床具重要意义,而现代数字化影像设备与相关图像分析软件系统是其重要保证之一,亦是现代医疗器械产业中的主流产品.在产业发展中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目前全球的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市场主要被关、日、德等少数国家的少数几个跨国公司所垄断,我国相关产业由于研究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创新能力低,以致其产品大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国家973计划项目“现代医学成像与高维图像分析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深入开展了现代医学成像与高维图像分析中的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该项目在医学成像与分析的基础理论模型、低剂量X线断层成像(CT)优质成像、快速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优质动态成像,三维医学图像分割、临床病灶智能识别等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简要展望了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医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医学科学的结晶,是古代东方文化和医学科技相结合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生物医学高度发展的时期仍然显示出坚强的生命力并逐渐为世界各国接受和重视。但是,长期以来中医理论研究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医的发展,其中揭示经络的物质基础是中医理论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循证医学深藏着工具理性主义的导向,其特征是工具理性过度膨胀价值理性相对缺失,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二者不平衡发展。因此,循证医学面临一些方法论难题:一是忽略了证据本身的差异性和不可通约性,不能实现对不同来源的证据的评价、评级和整合;二是把技术的规范性和程序性推到了过高的位置,而忽略了医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医疗体验的重要性。工具理性主义主导下的循证医学预设了一种机械观的世界图景,这实际上形成了某种绝对主义和技术至上,导致了某种"循证霸权"和"循证僵化",减少甚至杜绝了哲学反思和人文情怀进入诊疗过程的契机,造成了循证医学发展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正在对人类固有的伦理观形成新的挑战,由各种高新科技应用而引发的伦理疑难和冲突迫切需要从科技伦理学的视角予以重新审视和研究。医学科技的进步在带给人类诸多福音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诸多未知风险。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伦理疑难,归纳总结技术与伦理冲突的主要表现,分析冲突产生的根源,进而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些举措对于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推动医学科技的健康发展,促进医学伦理精神的弘扬,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波兰哲学家科塔宾斯基于1910年创立了行动学,这门学科旨在从效率(efficiency)角度出发研究普遍适用于人类所有行动的一般方法论。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行动学从"传统行动学"发展为"现代行动学",实现了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制度化,在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与"传统行动学"相比,"现代行动学"不仅将评价行动的基本原则由双E原则(效果和效率原则)扩展为多E原则,而且在研究范围和对象上由主要研究个体行动转变为注重研究集体行动,并且更加重视对设计行动的研究。本文将对行动学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行动学对人类行动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行动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前,医生治病要么外科开刀,要么内科服药,外科开刀有一定的风险,并且会给患者带来难熬的痛苦,内科服药见效相对慢,且对很多种疾病望尘莫及、无能为力。 1953年,瑞典医师Sven Ivar Seldinger首创经皮血管穿刺技术(Seldinger术)。此后,Seldinger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被引用到多种疾病的诊治中,开启了人类医学从有创医学向微创或无创医学发展的崭新一页,介入医学由此形成。如今医师们以医学影像设备作引导,利用穿刺和导管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这种方法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高、见效快、可重复性强,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已逐渐形成现代医学第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医学领域内,预防医学称为“第一医学”,治疗医学称为“第二医学”,这些或许你都曾经耳熟能详,但是,素有“第三医学”之称的康复医学却鲜为人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拯救战争带来的创伤,康复医学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为主要诊治重点,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哥德尔定理是20世纪现代逻辑科学的三大成果之一,在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引用和阐述。其所揭示的不完全性,不仅存在于数学或逻辑系统之中,而且普遍存在于人类使用的语言符号之中。此后,逻辑理论和分析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形态。从进化与辩证的角度来看,哥德尔定理不应该被绝对化,人类认知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科学实践中,系统不断通过逻辑进化来解决问题,理性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医学化论题"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已成为西方医学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伴随着70年代妇女健康运动的兴起,女性的生命周期,如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成为医学化研究的新焦点。本文梳理了分娩医学化的历史进程;从技术应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厘清围绕分娩医学化的诸多争论,认为尽管分娩的医学干预受到持续批判,并有"家庭分娩运动"之类的去医学化努力,但整体而言,分娩是医学化最为成功的一个范例,且随着产前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这一进程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将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