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代力学传入中国约400年,加强对中国力学学术的谱系研究,可以梳理中国近代力学的发展,从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力学学科发展历史,同时为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尽一份力。本文试绘制出中国近现代力学家的谱系,并阐述了几代力学家在中国现代力学学科建制化中做出的不同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若干内容与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世纪至 2 0世纪前半叶 ,科学技术的发展被描绘成知识稳步增长的进步图景。这种科学观的历史研究注重过程和成就的考释与描述。如以往我们中国学者研究古代科技史时 ,特别重视中国人曾做出了哪些发明和发现 ,为世界科技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近些年来 ,国外科学史家把科学技术理解为人类文化的产物或者一种文化形式、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关注人们如何利用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去创造知识。这一变化扩展了研究视野 ,提出了许多有趣的学术问题。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基本上不属于那种…  相似文献   

3.
网络出版技术的生产力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出版技术的出现拓宽了出版的范围和边界,从介质的更新、流程的再造到内容的管理、阅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出版业的每一个环节.网络出版将根本改变出版的生产、消费及交换方式,从而完成出版发展史上一次彻底的革命,丛将推动出版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的出版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从工程学的视角阐述了中国近现代气象事业的科技发展历史。由于气象学科自身发展的特点,气象科学的发展历程就是工程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近现代气象史的另一个特征是气象领域的科学家精神产生、发展、成熟的进程,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这种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独特气质的科学家精神。探索工程学视角的气象科技发展与气象学家精神对于当今科技发展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4月 11至 13日 ,近 2 0 0位专家学者聚会北京国宏宾馆 ,参加了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 :一、总结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探求明清以来妨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诸多因素 ;二、回顾 2 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从世界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视角 ,分析对比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其原因 ;三、展望 2 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前景 ,探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和发展科技事业的对策与建议。会议共收到近 140篇论文。大致可分为五…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带来了生机和创新,并促进了术语的发展。数字出版的发展使大量术语进入出版业,原有术语内涵和外延有所变化、发展,规范出版术语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贝尔实验室的科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贝尔实验室是近现代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科技研发实验室,它在科技创新领域里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人才辈出.这与贝尔实验室优良的科学观和科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本文从六个方面对贝尔实验室在83年历程中所体现出的科学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科学技术观的认识,而且可为现代企业科技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援助是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历程中一次大规模的技术转移,这次技术援助主要是在经济和军事两个领域,从工业、科学技术、教育三个层面展开的。本文从苏联派出专家援助中国军事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参与空军教育建设的苏联专家的数量规模、分布范围、专业领域和专家所做具体工作等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在空军领域工作的苏联专家对空军院校教育的援助是最优先的也是力度最大的,他们的援助为建国初期中国空军院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薮内清发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存在极限限制因素,难以转型成现代天文学。回顾明清史可以发现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后遭遇了本土文化的严重排斥和学习吸收不良。上述二者是导致中国古代天文学逐渐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同为面对外来文明,较之日本对中西天文学的吸收和取舍之历程,可以发现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天文学的不顺遂存在着深刻内因。  相似文献   

10.
杨玲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2):110-113,58,128
宋代出版在文明传承和汉语文化传播样态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宋代出版传播在技术进化中有两个重要表现:出版传播介质与技术的进化,从中可以看到技术进化对出版传播在文化创新、社会进步、汉字文化圈扩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早期历程中,曾有过一段比较繁荣的时期。考察这段历史,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对中国早期科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30年代,生物科学是发展最显著的学科之一,中基会对其资助起着重要推进作用。本文以1949年以前生物科学发展为例,介绍中基会及其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7,(3):42-43
新近出版的《中国飞天大传》,以中国火箭、导弹、原子弹、卫星和飞船的研制与发射历程为主线.以发射场为中心展开故事.全方位再现了50年间中国国防尖端科技艰难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相关决策内幕,到数十万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细节,从几个军事大国间的航天航空生死博弈,到导弹部队将士的长空驱敌,都得到生动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3.
正大连理工大学王前教授的新作《生机的意蕴——中国文化背景的机体哲学》一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体现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的机体哲学专著。内容介绍:机体哲学研究在西方和中国都有很长的历史,近现代西方机体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莱布尼茨、柏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论述近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章以科学技术的建制化为主要线索,首先介绍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下依次论述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建立、新中国计划科研体制的形成及其利弊、近20年来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近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趋势,最后作者展望了21世纪中国科学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20世纪的科学大厦中,中国贡献的份额还很少。从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到50年代的“赶超英美”,历经60年代中叶和70年代中叶的“十年动乱”,迎来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再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科学发展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路程。10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在21世纪,创造一个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社会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X射线物理学传入中国的百余年,对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传播、本土化和建制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近代中国X射线物理学的学术谱系进行研究,可以从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的角度审视X射线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通过绘制中国X射线物理学家谱系图,分析中国X射线物理学的谱系之源和谱系结构,可以管窥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体系的建制化过程,并进一步揭示学术谱系对于研究范式和学术声望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1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于1998年10月12~1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西北农业大学、日本机械学会、日本技术史教育学会协办。80余名中国作者提交了79篇论文,实际到会的中国学者近40名,其中包括两名台湾成功大学的学者。35名来自大学和产业研究机构的日本学者提交了33篇论文。另有一名代表来自美国。会议展现了近年来的机械史研究成果。代表们分综合、古代、近现代3个组讨论了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机械技术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郭贵春教授主编的《〈科学哲学手册〉译丛》列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相似文献   

18.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委员会联合举办技术史讲座,每周一讲,从1983年4月到7月,共14讲已全部讲完。该讲座聘请谢焕章、范岱年、史超礼、周世德、黄晞、吴焕加、丁(?)等13名专家和教授讲授技术史导论(技术史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目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发展史,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发展,航空航天发展简史,美国技术发展的历程简述,冶金技术史概论,建筑的过去与现在,古代火药技术简史,电力技术发展简史,能源技术的发展历程,金属切削发展史,继承发扬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传统,中国兵器的发展,日本近现代技术史浅谈等内容。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厂矿企业总工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文化的视域回顾环境哲学的历史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中的环境哲学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西方首先出现,它突破西方传统哲学固有思维方式的向度而在边缘处生长,并体现出不同于以往哲学范式的学术气象。检视以环境伦理学为主线的西方环境哲学的发展历程,尽管力争从哲学边缘向哲学中心突破,但其并不久远的历程仍然表现出五次引起强烈反响的高潮,它也可以被理解为西方环境哲学产生与发展的五个阶段。中国境遇中的环境哲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产生与成熟,在外生内发的特性中体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一个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理论范式中,环境哲学的伦理进路是其重要的一块,但却不是所有的部分。自然价值思辨、生态公民理论、环境美学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绿色政治哲学,都是中国环境哲学的思考领域。面对实践,从生态和谐社会、生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路径研究环境哲学的现实维度也是中国语境的必然要求。虽然西方环境哲学的开创走在中国环境哲学界的前面,但中国的环境哲学却厚积薄发地蕴蓄着成长的能量。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环境哲学从无到有,从诞生到发展,走过了不同凡响的近40年。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的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2):34-36,45
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文化多样性特性,其中有中国传统的以“悟性”为主的技术文化的影响,也有源于西方的以“理性”为主的技术文化的影响,以及二者相互作用产生的种种复合型技术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技术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需要在不同时代背景上作具体分析,以便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消极因素,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