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深入分析《镜镜■痴》中描述凸透镜光学持性的“顺三限”、 “侧三限”的涵义和确定方法,指出导致该书作者对透镜光学特性和成像规律错 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将球面反射成像规律直接拓展到球面折射成像的情形。 此外,通过将该书与《远镜说》和《光论》相应内容的比较,认为在19世纪中 叶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光学发展仍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之上,《镜镜痴》正是 那个时期我国光学发展水平的标志。郑复光对透镜成像规律独立地进行了系统、 定量的研究,他所建立的光学知识体系在我国光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应予以 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南唐道士谭峭在其著《化书》中言及“小人常有四镜”。根据其对此四镜的成像描述,有人认为是四种反射镜,有人提出是四种透镜。该文在分析诸说、考证相关文字和比较考古文物之后,支持透镜说,并对四种 透镜类型提出新看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献的限制,西方光学知识在明清之际的影响一直难以厘清。综合新发现的《镜史》一书及其他相关材料,对孙云球的生平及交游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镜史》为国人撰写的第一部光学著作,其中很多内容来源于汤若望的《远镜说》。孙云球在吸取西方光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水晶为材料磨制成各种光学器具,对后来的民间制镜业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李渔的小说《十二楼》中关于各种光学器具的记载完全来自于《镜史》,对孙氏所制各种光学器具的推广起到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测圆海镜》的构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的构造性有两个层次:内容的构造性与体系的构造性。《测圆海镜》的研究对象可用数学手段构造出来,因为所有问题都和圆城图式有关,未知量总是圆的直径,而已知量则是某些线段。显然,这些量是可以作出的。此外,解题步骤均形成完整结构,没有试猜的成分和经验性结果。所以《测圆海镜》的内容是构造性的。从书的体系来看,各卷的问题解法均可由卷一“识别杂记”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推导出来,全书成一整体结构。由此可见,《测圆海镜》是一个构造性体系。  相似文献   

5.
《墨经》光学四条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希燕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7):58-61,F004
本文选择了《墨经》中四条光学经文,详细进行了研究,这四条经文是关于几何光学中的物体在平行光下成像,两个光源照物时产生的本影与半影,光线的反射,光源与物体的大步及距离和成像大小的关系等。这些对于当今科学研究暨中国先秦科学史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测圆海镜》(1248)记载的勾股测圆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项重要成果。晚清数学家又将这一成果予以发展和完善。其中,刘岳云(1849~1917)《测圆海镜通释》(1896)具有独到的见解。因传本缺少必要的解说,兼有文字脱误,故准确理解该书的内容存在困难。本文在校正原文的基础上,依据计算结果,就其难点予以分析,试图阐明其理论与方法,从而说明在晚清勾股测圆术的研究中刘岳云的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家重大光学工程等对大口径非球面光学零件的高精度加工迫切需求,在“十五”期间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突破数字化高精度光学制造、新型磨削、新型抛光机理及方法、大口径光学非球面超精密设备研制、优化集成和加工工艺规范方面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研究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口径光学非球面加工机床和成套应用工艺,部分解决禁运和替代进口问题,提高我国在大口径非球面超精密加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吕薇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3):79-80
丁伯瑜是个坚定而执着的人。他用青春和热血在中国光学学会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1994年对丁伯瑜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他与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开始,他便开始与其联合办会,为推动光学事业的发展而竭尽所能。1998年,丁伯瑜代表中国光学学会全面负责组织并实施“2008中国-光电子会议”(2008PhotonicsChina),为更好地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丁伯瑜作了充分的准备,他总结了国内外光学办会的经验,结合办会宗旨,经过充分的准备,将会议设为16个专题,从各个方面全面展现光学的发展,这是中国光学学会与SPIE首次全面合作,对我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当时,参会代表达到850多人,在国内外光学领域里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科学家近日在《自然材料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数字超材料"的新概念。"数字超材料"是一种通过特定设计、拥确奇异光学特性的超材料。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数字超材料有助于加快诸如隐身衣、超透镜等特殊设备的面世进程。据科学家介绍,这种超材料是利用玻璃、金属、塑料等物质的微观亚单元重复进行组合。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几部朝鲜古代历法著作的研究,对古代朝鲜学者对《授时历》的消化吸收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授时历捷法立成》则是高丽天文学家姜保根据《授时历》独立推算的一套立成表,但在使用上比《授时历立成》本身的立成表更为方便。《七政算·内篇》在“应数”等基本常数方面虽然取自《授时历》,但在算法和体例方面则主要是以《大统历通轨》为参照的;该书中的四季半昼夜分和日出时刻表是李朝天文学家根据《授时历》“步九服所在漏刻术”推求的,该算法与球面天文学算式相符,为推算结果提供了精度保障。《交食推步法》中已经正确推出了《授时历》盈缩、迅疾立成表的一般计算公式,表明李朝早期的朝鲜天文学家已经掌握了招差术以及《授时历》立法原理,对这部历法已经真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14日,我和同事沿着繁华的中关村大街一路向北,来到国家天文台李竞先生的家中.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居民楼掩映在春天的嫩绿色中,和一墙之隔的中关村大街比起来,尤显得古朴幽雅.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论《周易》对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学历来旁及科学,这已是定论。80年代以来,这种旁及似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突出,以致形成“科学易”与“人文易”对举局面。为了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这种努力是值得赞许的,但方法上有些问题,主要缺点是夸大了《周易》对科学的积极影响。李约瑟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认为,从一开始,《周易》对科学的发展就是一种灾难性的障碍。但他的观点也有片面性,应该说这种影响正负两面俱在。为了把这个复杂问题(从广义上说,也就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引向深入的研究,这里对这位大师的论点,作一全面介绍,也算是对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13.
“算经十书”是我国传统数学及数学思想的珍贵宝藏,历代受人重视,但也饱受风霜。鲍瀚之在福建汀州刊刻算经,使许多重要算经不致泯灭,能流传至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勋业。鲍漭之本人所阐发的数学思想亦很有价值,应当加以珍惜。  相似文献   

14.
<周髀算经>中光程极限167000里这一概念和数值在整个<周髀算经>宇宙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如川和陈文熙认为日出和日落时分,太阳离周城的距离就是光程极限,但在具体推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考虑<周髀算经>中春秋分与实际春秋分的时间差(<周髀算经>中的春秋分按照四分法计算得来),以及由于地球轨道近日点的变化(1.7度/世纪)所导致的春秋分时间的变动,则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从而使这一数据的来由得到比较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墨经》光学第九条——折射的定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人们没发现《墨经》有折射研究,今若解“具”为“见”或“视”,则有了。那是夹在《经下》光学八条中间的一条。在《经下》传本中,这八条次序与《经说下》对应之文差得太多,是全部《墨经》中最混乱的部分。第九条夹在中间,紧跟“鉴团景一”之后,其文是:  相似文献   

16.
追溯了脉与经络概念的源流,基于中医典籍汉英双语语料库分析了脉与经络现有的翻译,认为meridian、channel和vessel均可用于表达经脉——meridian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化译语,channel是目前西方流行较广的译语,但二者又均有不足之处:前者是二维的线,与经脉运行气血的功能相矛盾,后者一词多义,具有词义不明确性;vessel,指人体内三维的管道,是很严谨、恰当的经脉的对应译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追溯了"脉"与"经络"概念的源流,基于"中医典籍汉英双语语料库"分析了"脉"与"经络"现有的翻译,认为meridian、channel和vessel均可用于表达"经脉"-meridian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化译语,channel是目前西方流行较广的译语,但二者又均有不足之处:前者是二维的线,与经脉运行气血的功能相矛...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是由实体性要素和人文性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它具有地缘性、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包容性、多样性、集聚性、大众性等特点。伴随休闲时代的即将到采,城市发展在注重城市文化的实体性要素的同时。必须对城市文化的人文性要素予以更多的重视;必须坚持地缘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包容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大众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吴琳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23-26,58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和“语言作为存在的家”,二者都以语言为出发点和研究对象,但究其实质还是有所不同。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是解决认识支点问题的必然选择,这是寻求认识客观性的必然结果。然而,这种符号系统的精致分析,无疑容易踏上语言的迷途,而惟有将语言作为存在的家,对之进行形而上的审视,才能使语言还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