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技术转移中的知识流和知识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首先从知识载体之间和知识载体内部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技术转移中的复杂知识流,指出了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流的两种形态嬗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转移中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即由知识流的组织专属性的嬗变所带来的技术转移中权力的部分让渡,和由知识流从公共知识向私人知识的转化所带来的技术转移中利益的重新分配。论文最后从知识产权的规制和管理方面给出了促进技术转移、加速知识流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默会知识是组织与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但相关理论在过去20多年间并未取得太大的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在概念的操作化层面进展甚微。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默会知识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兴起的背景;继而分别从四个方面归纳了默会知识的内涵属性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最后借鉴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建议采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方法来研究组织中的知识问题,并建议采用因果地图技术来诱发和捕获组织或组织中个体所拥有的高度情境依赖的、因果模糊的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分类到知识地图:一个面向组织现实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针对目前知识管理领域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组织中知识的内涵及特性,提出了基于显性/隐性、个人/组织、专门/综合三个维度的八种知识类型,并在此分类基础上构建了面向组织现实的全新"组图式"知识地图框架,以期能够架起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论技术创新的知识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编码、抽象和扩散所建立的三个知识空间为分析框架 ,分析了创新过程中创新概念产生、知识分享、知识扩散和知识转化的知识流动 ,揭示了创新过程知识管理的重点和内容 ,提出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江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1):54-57,60
企业技术能力是指企业为支持技术创新现实,附着在内部人员、设备、信息和组织中的所有内生化知识存量的总和,其本质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基于这一前提,本文分析了知识的形态及其对创新活动的作用、基于知识观的技术能力特征、基于知识积累的技术能力增长过程。以上分析以期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技术能力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引入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移概念,讨论了知识转移在科学合作研究中的作用。随着科研合作的开展,知识转移与科研合作逐渐相互渗透,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它是一个科研组织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知识转移的层次、过程和障碍因素,对科研组织及科研人员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知识转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环境意识、环境愿景、企业家的环境心智模式、员工环境经验、环境能力,以及企业环境组织惯例等隐性环境知识不仅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其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受到隐性环境知识的难以收集和整理、环境知识垄断性、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信用体系,以及缺乏生态系统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的管理和开发成为一项难题。通过研究探索试图从开发和整合内外部隐性环境知识来获得和保持环境竞争力。企业内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侧重于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环境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环境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的重点是整合和利用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外部隐性环境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环境意识、环境愿景、企业家的环境心智模式、员工环境经验、环境能力,以及企业环境组织惯例等隐性环境知识不仅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其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受到隐性环境知识的难以收集和整理、环境知识垄断性、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信用体系,以及缺乏生态系统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的管理和开发成为一项难题。通过研究探索试图从开发和整合内外部隐性环境知识来获得和保持环境竞争力。企业内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侧重于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环境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环境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的重点是整合和利用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外部隐性环境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9.
从术语学的角度看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语是知识的交流媒介,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鉴于术语学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本文从术语学的角度来谈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文章先从定义知识和知识管理概念入手,然后用例子分析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最后阐述了术语管理是知识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以期人们能够从知识工程建设的角度来重视术语知识网络资源的建设,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术语是知识的交流媒介,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鉴于术语学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本文从术语学的角度来谈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文章先从定义知识和知识管理概念入手,然后用例子分析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最后阐述了术语管理是知识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以期人们能够从知识工程建设的角度来重视术语知识网络资源的建设,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A-U模型的三个阶段的划分为基础,以知识论和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方法,分析了企业R&D过程中隐形知识、显形知识的分布、构成、转化及自适应、自组织倾向,认为在企业R&D过程中知识类型经历了一个可编码化和显形性逐步上升和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A-U模型的三个阶段的划分为基础,以知识论和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方法,分析了企业R&D过程中隐形知识、显形知识的分布、构成、转化及自适应、自组织倾向,认为在企业R&D过程中知识类型经历了一个可编码化和显形性逐步上升和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联盟中的知识流动对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流体力学视角,将联盟中显隐性知识的流态类比成层流与紊流,并借鉴种群生态学模型提出知识流态在联盟不同模式中具有层流-过渡-紊流-衰退的生命周期。在引入新知识后,便会进入紊流-衰退的有限循环时期,并最终进入稳定期。实际生活中应尽量使联盟处于紊流期,突出隐性知识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知识资本化是不同行动者围绕产权展开的交易活动,这种多主体的互动活动呈现网络性。在网络性的互动中,私有产权性质的私有知识、共有产权性质的准私有知识、国有产权性质的准公共知识、公有产权性质的公共知识协同演化进而构成知识的四维产权谱系。谱系中的知识呈现多线进化的关系,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创新的对象化形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创新就是知识“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的活动,对象化是创新的结果与标志。知识创新的对象化形成概括地说,有物化的新产品、制度化的新关系与主体化的新行为等形式。物化的新包括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新产品,包括自然物的人工生产、加工制造与功能模拟;制度化的新关系是具有客观性、物质性、实践性的生产与交往关系的创新,是社会系统的新“软件”;主体化的新行为表现为人与组织在活动中新行为动力、方式、能力与空间,它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学者们越来越关心知识的生产、积累和扩散.知识的特性决定了高度个人化和情景化的隐含知识不易在个体之间达成"共识".本文试图从隐含知识的外化、知识共同体情景的构建方面探讨知识的转移和扩散机制.最后,提出了知识转移和扩散的组织文化要求.并强调了科技文化在知识转移与扩散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集成性是工程的特点之一。本文将集成的思想应用到工程的知识集成过程中,研究案例表明客户需求理念经过多个环节转换成为工程实体,集成路径呈V型曲线。知识流流经工程序列链,发生知识形态上的变化,呈现工程知识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助于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和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知识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自主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机制进行了透视和分析.基于对企业知识库的分析和对技术创新过程与知识联系的分析,文章探讨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在企业知识库和技术创新过程之间,知识在技术创新过程内部的横向、纵向和交叉的流动,并认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信息技术是促进企业内外部知识充分流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大多数哲学家对知识论证的反驳是不成功的,根源于他们无法割舍现象知识背后的二元论直觉。现象知识就是普通民众在比照物理知识基础上,通过直觉的臆测、猜想而对现象事实加工形成的。当代神经生物学成果表明,现象事实是大脑神经元集群的综合信息表征,是通过人类内在感官所呈现出来的。因此,人们是从不同的视角来描述大脑神经活动的,可称为视角物理主义。视角物理主义反驳了知识论证,也说明了心理感受性等现象事实的实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技术知识与创新组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技术知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技术的本性,探讨了技术知识与人工制品、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突显了企业技术知识的难言性和专用性维度及其组织涵义,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思考了创新组织问题,尝试性地分析了企业内部R&D组织形成的微观机理,本文所展示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摆脱那种置技术于黑箱之中而只在技术外围打转的思维定式,有助于我们透过技术去理解企业技术创新、理解周围的人工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