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Jackson对知识论证的表征主义回应策略,认为表征主义能满足回应知识论证所要求的约束问题.但是由于Jackson没有阐明如何对表征特征(感觉)进行物理主义说明,导致其表征主义论证对学习命题的否定,其对玛丽走出房间之后状态的正面说明缺乏牢靠的论证基础,故尔达不到辩护物理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心灵哲学里,物理主义一直信守着"物理知识具有完备性"这样一条知识论原则(完备性原则)。近年来,反物理主义试图借助解释鸿沟难题来攻击完备性原则,物理主义的最新回应则是采取一种现象概念策略。本文选介的是一种最小物理主义方案,我将论证,尽管不同的物理主义者对现象概念策略的理解不同,然而最小物理主义方案不但可以获得坚持现象概念策略的物理主义者的普遍认可,而且能够有效化解反物理主义关于完备性原则的攻击。  相似文献   

3.
在《达尔文式还原论》一书中,罗森伯格试图论证,所有物理主义者都必须是还原论者。为此,他提出功能生物学只能提供如何可能说明,而分子生物学却可以提供更深层次的说明——为何必然说明。本文试图论证:首先,虽然大多数如何可能的功能说明是部分说明,但有些为何必然的分子说明可能只是说明概略,二者应具有平等的认知地位;其次,分子生物学不能推导出功能生物学的所有概括,因此有时并不能提供更深说明或更佳预测;另外,很多生物学中的为何必然说明实际上是由功能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共同提供的,因此功能生物学在一些为何必然说明中仍是必不可少的。最后,笔者提出一种温和的物理主义反还原论。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区分了物理主义与自然主义,强调前者是一个形而上学命题,后者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对于物理主义的两大论证,方法论自然主义论证和因果闭合性论证,文章指出了其中的缺陷.方法论自然主义论证暗含了朴素的科学实在论,而因果闭合性论证混淆了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的本质区别.这两个论证的失效,表明物理主义无论是作为关于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还是仅仅作为关于心灵的形而上学,都面临严重的困难.文章最后提出,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应该是一种盟友的关系,而不应该是一种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06-110
现象概念策略被认为是物理主义应对以解释鸿沟为代表的反物理主义理论最具希望的路径,而查默斯则试图利用控制论证证明任何版本的现象概念策略都无法同时完成其保持物理上可解释性和解释我们有关意识的认知形势的理论任务。物理主义立场的反驳虽然试图从多个角度削弱控制论证,却因无法避免地涉及诸多双方难以达成共识的争议问题,也难以为反对者所接纳。而通过分析控制论证自身论证形式中的逻辑问题,能够在较为不涉立场争议的情况下缓解控制论证为现象概念策略带来的理论压力,使其继续为填补解释鸿沟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理论是对其后天必然真理学说的从物论证.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偶然实体(或可能个体)的偶然事实".本文通过分析其关键性概念"可能世界(或个体)"以及"世界的可能样态",试图指出该论证存在根本性错误:"可能个体(或世界)"是不可能的;经验事实是必然的.客观世界的全部现实性是经验命题的从物必然性依据:凡...  相似文献   

7.
对于支持可设想性论证的哲学家而言,他们希望以"命题p是可设想的"为前提得到p是可能的。但是,在本文中,笔者将论证,存在某些类型的命题,如果我们还未确定其真值,我们就不知道其是可设想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贸然构造一个可设想性论证,否则其可靠性就得不到保证。进一步,笔者将论证,哲学家们在寻找什么是可设想性方面的工作可能也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世界》中,查莫斯提出了一种基于PQTI假设和贝叶斯论证的先验可解读性理论。本研究对PQTI假设和贝叶斯论证都做出质疑与否定。PQTI假设预设了日常主体认知能力的理想化特点,而这一点实际上并不能够为日常主体满足,且该假设具有不完全和不一致的缺陷。因此,贝叶斯原则被误用且先验可解读性的观点是无效的。本文核心观点是意义并非先验可解读的。查莫斯的理论并不能够正确地维护语义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9.
考察道德心理学中的无道德者现象有助于探究道德判断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对于无道德者何以缺乏道德动机,存在情感主义和反情感主义的争论。反情感主义与fMRI研究的结果不符,情感主义则无法应对布林克的无道德者论证。引入"实践知性"可以更好地回应布林克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金在权基于随附性/排除论证排除了自主的心理性质。对随附性/排除论证的3种批评意见——该论证存在不自洽性、否定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是不合理的、该论证的普遍化将导致一切宏观性质失去因果效力——或者曲解了金在权的本意,或者超出了物理主义的框架,从而超出了论证的前提。随附性/排除论证能够在物理主义内部形成对自主心理性质的消解,但不能形成对突现论的反驳。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心理因果性难题,心灵哲学家们围绕还原主义和反还原主义展开了激烈争辩。一方面,非还原物理主义哲学家利用各种方案挑战还原主义,另一方面,辩护心身还原主义的代表人物金在权,则试图在超越内格尔还原的基础上建构功能还原的模型。与内格尔和马热斯的还原定义相比,功能还原不仅能有效回应解释鸿沟问题和多重实现论证,也能克服桥接律则的局限,同时承诺与物理主义主张更为一致的实现关系。但是,由于心理感受性的困扰,功能还原仍无法适用于所有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思想是哲学上的重要创举。然而,囿于时代之限,康德对算术命题先天综合性质的阐述暴露其数学上理解的偏差。基于现代数学尤其是皮亚诺算术公理的视角,借鉴彭加勒对数学归纳法先天综合性质的论述,可以发现,算术命题是先天综合的。对算术命题先天综合性质的系统论证由最小数原理的先天综合性质始,经由数学归纳法的先天综合性质而至皮亚诺算术公理的先天综合性质,最后到达算术命题的先天综合性质。其中对综合性的论证,涉及非概念包含关系、无限性、数学公理的不可化约性、自然数的两种定义、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数字和运算的不可化约性,等等。  相似文献   

13.
金在权首先提出用以支撑因果排斥性问题的随附性论证。该论证揭露了非还原物理主义蕴含的内在矛盾。同时,金在权论证认为,条件还原主义可以成为融洽解决因果排斥性问题的还原物理主义形式。然而,作为具备极为弱化的物理主义立场的条件还原主义而言,它能否……自洽地解决因果排斥性问题依然值得讨论,因为用以支撑因果排斥性问题的随附性论证本身蕴含着强物理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4.
金在权首先提出用以支撑因果排斥性问题的随附性论证。该论证揭露了非还原物理主义蕴含的内在矛盾。同时,金在权论证认为,条件还原主义可以成为融洽解决因果排斥性问题的还原物理主义形式。然而,作为具备极为弱化的物理主义立场的条件还原主义而言,它能否……自洽地解决因果排斥性问题依然值得讨论,因为用以支撑因果排斥性问题的随附性论证本身蕴含着强物理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运用科学来探究未知并解释一切,蔚然成风。物理主义被认为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物理主义者们普遍相信科学知识或物理知识是完备的(完备性),但是直觉上,我们觉得心灵是主观的(主观性),而科学手段只适用于研究客观的对象,因而心灵无法获得科学解释。如果科学无法解释心灵,那么科学知识就是不完备的,物理主义因而也就是错误的。对此,两类常见的物理主义回应是:激进主义方案(主观性与完备性的非兼容论)和保守主义方案(主观性与完备性的兼容论)。当然,物理主义者也可以通过放弃完备性来为自身立场辩护,但这是一种过于冒险的做法,因为很可能直接导致物理主义的失败。本文建议一个更为稳妥的做法:在坚持完备性的前提下,澄清有关主观性的一个误解,从而继续为保守主义做辩护。我将论证,一旦澄清了这个误解,那么就不但可以继续推进保守主义方案,而且有望为我们开启一个理解心灵的新视角:心灵既不是主观的(subjective),又不是客观的(objective),也不是主体间的(intersubjective),而是非主观的(non-subjective)。  相似文献   

16.
物理主义作为自然主义的一种典型形态,它断言一切事物都是物理事物,或者都随附于物理事物.对这一断言的理解涉及关系问题、完全性问题和条件问题,而且面临“磨坊论证”的严峻挑战.尽管当今学界普遍认为物理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但本文作者认为物理主义没有资格被称为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自从金在权用随附论证向非还原物理主义提出挑战以来,后者不竭余力地想要解决排斥问题。在他们当中,反事实的自治方案找到了一条出路,即通过消除下向因果来解决排斥问题。然而,钟磊提出,结合随附性原则和反事实的因果理论就会导致下向因果。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对随附和反事实因果的概念分析说明,根据大卫·刘易斯的因果定义,如果钟磊想要证明他的结论,他需要更多的步骤。接着,我将证明这种新版本的论证无法实现钟磊的目标,因而,不能被视作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塞拉斯分析"先天综合"这一术语的涵义,指出这类命题并非在逻辑上为真,而是靠相关词项的意指为真。他引入明确定义和隐含定义这两种语言规则,论证隐含定义授权断言的普遍命题可以是先天综合命题。通过比照概念经验主义的观点,塞拉斯阐明语词的意指在于受使用规则支配以及这些规则授权的推论,从而先天综合代表的必然性就归结为控制"必然"这一词项的语言规则。  相似文献   

19.
语义反实在论主张,有些断定性命题并非对特定事态的描述,因而无真假可言。作为语义反实在论的一个典型版本,表达主义面临著名的弗雷格—吉奇难题。化解此难题的关键在于:对推理有效性的说明必须满足真值要求或内容要求。然而,以吉巴德的规范表达主义和布莱克本的承诺语义学为代表的解决方案要么不能在满足真值要求的情况下说明推理的有效性,要么无法在满足内容要求的情况下忠实于表达主义的基本精神。通过将推理结构理解为严格蕴涵,并对处于推理结构下的命题性质给出全新说明,有望促成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从而,表达主义版本的反实在论并未被弗雷格—吉奇难题所难倒。  相似文献   

20.
论威廉姆森的必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姆森在他的新著《作为形而上学的模态逻辑》中论证了必然主义,即必然地任何东西都必然地是某个东西,或者说,任何对象都存在于任何可能世界中。首先重构他支持必然主义的三个论证:诉诸于巴肯公式的论证、诉诸于存在限制的论证以及诉诸于模态概括公理的论证。其次阐释他通过逻辑原则得出形而上学结论的方法论启示。威廉姆森的工作对于推动当代分析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