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随着内分泌学的发展,医学界对于绝经期症状的解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绝经从一个易于患病的生命阶段,到被定义为一种激素缺乏性疾病,需要补充雌激素加以治疗。在制药商和医学界的宣传下,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仅成为妇女们热议的话题,更成为其为之奔走争取的权利。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雌激素致癌风波兴起,人们才开始反思激素治疗绝经的利弊得失。本文回顾了绝经医学化的演变过程,认为其在给予女性医疗帮助的同时,也将社会、文化、生理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不适症状简约为个体的生理性改变,固化了女性身体机能较弱的刻板印象,有可能将女性置于更大的健康风险之中。  相似文献   

2.
"医学化论题"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已成为西方医学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伴随着70年代妇女健康运动的兴起,女性的生命周期,如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成为医学化研究的新焦点。本文梳理了分娩医学化的历史进程;从技术应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厘清围绕分娩医学化的诸多争论,认为尽管分娩的医学干预受到持续批判,并有"家庭分娩运动"之类的去医学化努力,但整体而言,分娩是医学化最为成功的一个范例,且随着产前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这一进程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将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3.
正分娩镇痛在国外的应用非常普遍,这一技术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一项成熟安全的辅助分娩医疗手段。为何在我国才开始全国推广?在国外普遍应用的"无痛分娩",要在全国推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近日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至2020年,将在全国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降低产妇因不能耐受分娩疼痛而行剖宫产分娩的  相似文献   

4.
传真技术经过真迹传真和图片传真两个阶段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臻于成熟,同时受制于终端设备的复杂性和使用的经济性,并面临来自电报、广播和电视等技术的激烈竞争。研究认为,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进步,还涉及诸多的外部因素,政府引导、标准制定和强力推广等经验对于现代技术革新应用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东荪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自己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注重知识所受的社会文化影响.他认为,知识是一种解释,知识之真是一种文化满足,真理是在某种境况决定下不得不信的理论.这是中国学界引入与运用知识社会学的最早理论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真理问题的理路.  相似文献   

6.
企业发展速度的快与慢不是可以强求的,而是取决于自身竞争能力的强弱. 快速发展是一种趋势.在<未来时速>一书的序言里,比尔·盖茨说过:"如果说19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1990年代是注重再造的年代,那么21世纪的头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是企业本身迅速改造的年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并购在世界主要国家都呈现出多次的浪潮,影响并购获得主要的因素有五个:大的时代背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活动;法律制度;金融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企业理念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本论文认为,进入21世纪,并购将成为经济社会的一种常态,其主要原因是上述五个因素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陈金明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6):99-100,107
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揭开了整个20世纪科技革命的序幕.科学革命的结果,导致了20世纪技术上的极大进步乃至形成巨大的技术革命浪潮.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科学革命所引发的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使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  相似文献   

9.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8月4日在北京组织全国名委,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天文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华社新闻所,国家技术监督局,科学出版社有关专家,召开了一次关于“世纪”与“年代”订名的座谈会。目的是从历史、天文、计量、语言、社会等方面对“世纪”与“年代”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特别是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就要开始的今天,明确“世纪”和“年代”的实际内涵,有着深远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一、关于“世纪”“世纪”一词的基本内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一般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第二部分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100年,从而存在一个起始年与结束年的问题。“世纪”概念的分歧就出现在这个起始年和结束年的计算上。如21世纪是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真调查研究。1.认为21世纪是从2001年开始执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纪”的起始点应该追其根源。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即公元第1世纪——公元1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因此可以推出21世纪是从公元2001年开始至2100年结束。2.认为21世纪从2000年开始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广泛采用以00年结尾的年做为新一个世纪的起始点。在习惯上应把1900年至1999年理解为20世纪;把2000年至2099年理解为21世纪。二、关于“年代”“年代”与“世纪”一样,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年代”的时间间隔为10年,起始年一般大多数人认为是从0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0年至1929年。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从1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1年到1930年。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上登载了题为“九十年代第一春”的社论,可见新闻媒介已经习惯于把0年做为年代的起始年。三、“世纪”与“年代”的溯源1.“世纪”“世纪”这个概念源引自欧美国家。在我国古代没有“世纪”这个概念。“世纪”是我国采用公历纪年方法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一般计时的概念。首先它不是计量单位,因为它不具备计量单位的基本性质。与“世纪”对应的英文词是“century”。英语字典中一般认为公元1世纪就是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20世纪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但也有少数欧美国家的字典认为20世纪是1900年到1999年。由于我国历史上采用帝王年号加阴历的纪年方法,在历史上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辛亥革命之后,虽然采用公历,但还没有遇到今天这样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因此追其根源,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这一问题。2.“年代”“年代”一词如何产生,说清楚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翻译英语或其它外语文章的时候,当译者遇到1920s、1950s时,一般都译成了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因此,就认为中国人在把诸如1920s、1950s表达的概念用中文表示时,就在汉语中增加了这个名词。另一种看法是有人认为“年代”应对应英语单词“decade”。英语中“decade”的意思是十年。同样在特指第几个10年时,有个起始年的问题。四、各种观点讨论由于对“世纪”与“年代”看法上的分歧,与会专家对这两个概念开展了充分地讨论,并且对每一种观点做了详细的论证。观点1:认为世纪的起始年和年代的起始年都是从1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字典,大部分认为世纪是从1年开始。而年代是世纪中的十个10年,如果年代不是从1年算起会产生不相符合的矛盾。②公元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一个新的纪元,这个新的纪元是有其社会和历史含义的,应该从1年开始世纪和年代。观点2:认为世纪的起始年从1年开始,而年代的起始年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世纪是以公元纪年开始,公元纪年是1年开始。而年代是为了表示一个十年的概念,按照一般习惯上的理解,从0到9就可以,并且没有将世纪与年代统一考虑的必要。观点3:认为世纪和年代都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采用这种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③对于公元1世纪则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99年,就认为公元1世纪共99年而不是100年。上述这些观点所讨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习惯性和语言的应用性。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含义。天文学家则希望更具有科学性。计量学专家则认为希望这两个概念符合国际习惯。新闻界的专家希望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术语学专家则希望对这两个概念给出统一的结果。总之都希望能够在2000年到来之前,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内涵。五、下一步的工作:通过这次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先不要以国家的名义过早地公布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原则。再与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了解国际上的习惯用法,最后做出与国际习惯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于"波义耳是否首次给出了科学的元素定义",科学史上前后曾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其中认为"波义耳给出了科学元素定义"的错误判断提出最早传播最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科学史事件,根源在波义耳,首先是他本人处于一种既无法通过实验否定元素概念也无法通过实验肯定微粒概念的困境,其次是他独特的写作风格。这两种因素导致了:17-18世纪学者们对波义耳物质理论的沉默,19世纪30年代英国赫歇尔爵士的严厉批评以及德国柯普的误判。20世纪40年代,美国女科学史博士生博厄斯通过重建波义耳的微粒哲学率先修正了误判。  相似文献   

11.
小仓金之助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他在数学教育和数学史两个方面的研究都有突出贡献。他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研究数学的社会性问题,认为必须把数学的社会性在数学史研究中具体化,考察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与数学发展的关系,是数学社会史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4,(18):71-73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规划一个天体物理学旗舰项目一般会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比如说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一被广泛认为是迄今最成功,当然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望远镜项目。最初提出是在20世纪40年代,而研发工作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升空时已经是1990年了。与之相似,预计在2018年发射升空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与其提出最初方案时也过去了23年之久。目前正处于规划阶段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13.
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对于公众自身、科学及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而这种信任应当保持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围之内,信任缺失或盲目信任都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应该是一种理性的信任。  相似文献   

14.
重视研究低成本小卫星和虚拟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肇始的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新目标。美国人认为“航空航天产业将成为21世纪美国领导地位和力量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和教育事业的演变充分地表明,建立强大的、自主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是保证经济繁荣,国家安全,捍卫主权,推动科学新发现,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战略方向。近几年出现的下列几项重大科学事件就足以体现航天技术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界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科学领域各个学科中存在的所谓"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唯心主义学术思想"内容的批判运动。本篇文章在梳理科学批判整体浪潮影响下的人文地理学批判的背景、过程与特点的同时,指出了人文地理学批判的评价标准,也指明这场批判运动始于知识分子的自发行为,在特殊的环境下逐渐向"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关档案显示,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美国制成原子弹的激发下,北平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为发展我国的原子科学研究做出了一些努力。其艰难之状和最终流产,值得回味。  相似文献   

17.
所谓意义、理性与模态的"金三角",指的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与逻辑哲学的一种传统观点:一个语句是分析真的,当且仅当它是先验真的,当且仅当它是必然真的。查莫斯认为,20世纪70年代克里普克提出的形而上模态与认知模态的区分造成了传统"金三角"的断裂,而他试图利用"认知二维语义学"重建"金三角",同时使之与克里普克的理论相协调。然而,关于"认知二维语义学"是否真正地继承了形而上模态与认知模态的克里普克式区分这一点是有待讨论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复杂的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环境伦理学家开始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阐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在环境伦理学领域兴起了一种新的理论--环境美德伦理学,到20世纪90年代这种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人们从美德视角关怀自然的新尝试,它使得环境伦理学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19.
工业主义技术观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业主义技术现是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它追求生产的大型化、批量化,认为资源可以廉价无限供给,认为技术是万能的。它是工业化国家发展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不断得到满足。但到20世纪后半叶其自身的弊端巳充分显露出来,出现了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以及劳动本身造成的人性异化、泡沫技术导致泡沫经济引发经济危机等不可克服的困难。一种新的有别于传统工业主义的技术观——信息主义技术观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息哲学核心理论的五种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十多年来,中国人自己提出的有影响的信息哲学的核心理论有五种:状态说、相互作用说、反映说、意义说、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说。由于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说在哲学本体论层面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存在领域,从而确立了信息哲学的第一哲学的地位。信息哲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首先创立。21世纪以来,中国的信息哲学已开始走向成熟性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