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任何一项学术成果的诞生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多个方面。因而整饬学术道德的工作就是件相当艰巨、不容乐观的任务。无论是失德的现象,还是整饬的努力,我想可以分三个层面来谈: 一、创作层。就是指从事科技工作、进行著书立说、潜心学术研究之人。学术创作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探索真理的过程,无论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求真。一是“为学不做媚时语”。说真话,写事实和以探求未知为己任应该是学术创作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公众的心目中,学人是社会的良知,真理的…  相似文献   

2.
学术领域一直是知识分子默默耕耘的“圣洁领地”,但是,由于社会的、经济的、名利的等原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严重的学术失范、道德滑坡现象。对此,不少有识之士痛心疾首,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笔者在这里无意对形形色色的失范现象和各种各样的非道德行为给予痛斥和批判,只想从学者自律的角度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学术失范有人认为是商品经济冲击的结果,但它难以解释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学术失范的水平远没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平“发达”?可见,学术失范主要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学术领域的反映,是社会…  相似文献   

3.
根本的规范: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人类活动系统的规范,在某种意义上是达到系统目标的条件与手段。学术界或学术共同体的目标就是知识的增长和学术的繁荣,这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可是如何促进,用什么规范和社会契约来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学术的自由和学术创新,一切其他学术道德规范主要由此派生出来。爱因斯坦说:“我所理解的学术自由是,一个人有探求真理以及发表和讲授他认为正确的东西的权利。……显然,对学术自由的任何限制都会抑制知识的传播,从而也会妨碍合理的判断和合理的行动”。(《爱因斯坦文集》第三集,许良英…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胡塞尔纯粹学术立场,纯粹学术立场是学术研究本身的需要,是学术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保证。坚持这一立场意味着不以学术之外的需要为目的,意味着坚持学术的自律,探讨和贯彻这一原则,对于今天中国的学术建设有极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引文和学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规范的形成和确立,并不简单是一个学术道德的问题。学术规范是学科历史的产物,是学术传统的载体,是学术评价体系运作的基石,严格的学术规范和良好的学风是一个学科领域发展成熟的标志。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活动的规则与我国固有的和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产生了某种断裂,特别是在某些交叉进线或者新兴学科中,说得严重一些,学术活动是在没有规范可以遵循的状态下运作的。经过20年的努力,由于社会科学和研究的繁荣发展,由于整个社会的前进和变革,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我们的确…  相似文献   

6.
步入千德年的门槛,沐浴在二十一世纪的曙光之下,沉酣在二十一世纪的春风之中,无疑是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好时机。二十世纪的“尘埃”远不能说已经“落定”,但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脉络却依稀可辨。在旧世纪的上半叶,在清末民初的数十年间,伴随着社会的大变革和以民主与科学为主旨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国学术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学派纷呈,思想攻错,大家辈出,宏论四惊。然而,好景不长。进人五十年代,在层出不穷的思想改造的高压和政治运动的冲击之下,中国学术日渐凋敝,并最终导致学园荒芜,畸胎徒生。这种怪现…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 ,有一些人对社会科学做学问或称做文章有两种误解 :一种认为很简单 ,就是东拼西凑 ,看你会抄不会抄 ;另一种认为很神秘 ,很难把握。而前辈和学长给你的答案是“自己悟”。这一悟便出了很多花样 ,各找各的道了。这是一种自然淘汰法 ,悟出来的你就干这一行 ,悟不出的就另谋他路吧。有多少人在实在没了办法之后 ,就听之任之了。能发表文章和著述的人多半已悟出了些什么。但因为是自己悟的 (所谓个人的体验 ) ,所以也就很难循着共同的规范了。我粗浅的认识 ,以为学术规范包括 :学术道德 (主要为学者自律 )、引文规范、逻辑规范 (分析透…  相似文献   

8.
很高兴地看到贵刊去年第 3期“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笔谭”中谢泳的文章。文中提出了学术规范建立的前提是学术独立的观点。我很钦佩贵刊及谢泳的勇气 ,因为学术独立在我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但这同时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因为其关系到学术界是否能繁荣发展 ,因此本人也不忍投笔一议。首先 ,我认为学术的“绝对”独立是没有的 ,也是不会存在的。因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地脱离现实社会而凭空思考。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希腊哲学在希腊诸城市国家被征服前后的转变。积极向上、乐观地对个人和城邦的幸福与善都同…  相似文献   

9.
近来 ,学人比较关心学术规范的问题 ,作了不少讨论。《自然辩证法通讯》为此特别开辟了专栏 ,就现状展开充分的讨论 ,回顾已有的努力和成就 ,呼吁“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这样的讨论是学人的幸事 ,有助于端正学风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必将对我国的学术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谈和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 ,学者们针对不同的方面发表了看法。作为一个研究生 ,我才刚刚有了些体会 ,在此只粗浅地谈谈其中的一点小问题。在研究生中最常出现的学术不规范现象恐怕就是一稿两投了。这种现象有其存在的原因 ,国家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  相似文献   

10.
11.
《自然辩证法通讯》已走过25年的历程。在这四分之一世纪的风风雨雨中,不管时代的潮流如何,她总是坚守科学的精神气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所具有的科学的“精神气质”中,最重要的就是客观、公正。这就是说,评价一个科学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应成为重建学术规范的重要阵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学术违规现象的时常发生 ,在一段时期内似乎已让人司空见惯 ,见怪不怪了 ,以至于其气焰嚣张 ,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研究中屡禁不止的作弊现象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价现实中的科学活动。现在 ,这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终于引发众怒 ,引起阵阵声讨之声了。其实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 ,违规者以其违规的行为获取了名望、地位和利益 ,这对于那些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 ,踏踏实实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钻研学问的学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重建学术规范已势在必行 ,且任重道远 ,而高等学校应成为重建学术规范的重要阵地。“知之为知之 ,不…  相似文献   

13.
14.
15.
《自然辩证法通讯》组织“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的笔谈 ,我认为十分必要。拙著《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 997年初版 ,1 998年第 2次印刷 )和拙文《切盼 2 1世纪我国语言学界学风良好》(《外语与外语教学》1 999年第 3期和台湾《古今艺文》第 2 6卷第 4期 [2 0 0 0年 8月 1日 ]同刊 )对我国语言学界的伪科学和剽窃、克隆等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中国教育报》、《山西大学学报》、《学术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华读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福建外语》等报刊也发表了不少文章批评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6.
重建学术规范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失范于今日之学界,似已是司空见惯、近乎老生常谈的事,其原因也很复杂,因而重建学术规范的工作就是件相当艰巨、不容乐观的任务。无论是失范的现象,还是重建的努力,我想都可以分三个层面来谈: 第一,个人的学术道德。这些年来学术失范和道德滑坡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仅在我所参与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和《中国哲学年鉴》的部分编辑工作中,就屡屡发现此类现象,其中既包括一稿多投,也包括自己的文章被抄袭等现象。这类现象的原因当然不能全归于个人,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一些高校对于博士生在校期…  相似文献   

17.
学术规范与学术独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学术界提出重建学术规范的问题,最初着眼的是学术表达的技术层面,比如强调尊重前人的学术成果,反对抄袭和剽窃,批评不实的炒作等等,这都是有益的。但学术规范的重建,仅仅强调技术层面,有它的局限性。中国的学术传统可以上溯两千多年,而现在学术界心目中的规范,主要是20世纪从西方引进的。学术规范毕竟不同于工程技术规范。在人文领域中,学术和思想是互相渗透的。思想创造本身往往不受规范约束。有些形式上完全符合规范的论著可能因为思想的苍白而一钱不值,有些充满思想活力的论著又可能不合乎常规的表达范式。在人文…  相似文献   

18.
19.
一提到学术规范,人们的目光一般聚焦在“真”上,即从事学术研究的学人在研究过程中应该追求真实,既不捏造数据和事实,弄虚作假,也不将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剽窃抄袭。为此,一方面要求学人洁身自好,严于律己,提高学术道德修养,克服自身的懒惰和卑下心理,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自身和他人,成为学术研究的主人;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的学术出版监督机构增强学术规范意识,制定并依据各项条例,揭露、批判并规范各种不规范的学术行为。 不过,仅有这些还不够。知识(当然包括科技知识)社会化的强劲趋势清楚地表明,知识不仅具有认识解释…  相似文献   

20.
试论超越同行评议的复合型学术评估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复合型学术评估法及优先权焦虑、基本参考文献制度等概念的提出和运用,可以克服同行评议法的缺陷。该方法由评估专家和同行专家共同实施,具有客观、公正、高效、可预期的特点。为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探讨了该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在推动学术信息化、原始创新和提高学术竞争力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