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统计,我国每100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肥胖人中的糖尿病患者为非肥胖者4倍。而且,糖尿病的发生率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中,约有70%~80%的人在患糖尿病之前就已经肥胖了。而肥胖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凶手,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很多患者在生前都患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1,(21):13-13
国际权威体重管理专家、全美最佳医生、嘉康利医学健康事务部主席洁米博士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0多天的健康营养知识宣讲。期间,介绍了国际最新的安全减重理念及临床实验。洁米博士指出,如今40%的中国人超重趋于肥胖,人数超过2亿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儿童肥胖增加明显。有很多疾病是由于肥胖引起或与肥胖有关的,如中风、血脂异常、高血压、骨关节炎、2型糖尿病、胆囊疾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和呼吸问题、一些肿瘤(子宫内膜,乳腺和结肠)等。而这些疾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5,(11):19
在新出版的《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中,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内科医生发表的医学研究显示,增加运动量能显著降低成年人罹患糖尿病的机率。美国医学界将糖尿病称为“当代流行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有1亿3500万人患上糖尿病,预计在2025年将增加到3亿人,且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7万名中年妇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散步也可以减少罹患糖尿病的危险率。研究报告说,一个人如果每天快步走大约1个小时,就可降低约五成的患糖尿病危险。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议,重要的是以运动消耗体能,而不是运动…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6,(5):26-27
★出场专家:中日友好医院男科主任医师王传航专家门诊推荐朱积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教授,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三上午特需门诊潘天明北医三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周一、二、四、五上午出诊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简称“ED”,主要是指阴茎不能达到和保持勃起,以致无法完成性生活。国际调查显示,目前世界上约有一亿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ED。在中国,估计40岁到70岁男性中受ED困扰者达50%以上。目前的医学研究发现,有50%的ED患者有器质性病变。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肾功能衰竭、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也都会引发ED。…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提到肥胖时总和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联系在一起.其实,我们对肥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肥胖有时是对我们健康有益的.比如在心脏病患者中,肥胖或超重的患者比那些偏瘦的患者活得更长.一种观点认为,体内脂肪包含抗炎症因子和多余的能量,能够支持体内对疾病的防御.而研究也发现人类健康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是U型,而非线性.也就是说,与过轻的体重或极度肥胖相比,超重或轻度肥胖的死亡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熟睡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如果苏醒后立即坐起和下床直立,这是非常危险的,往往就在这一刹那,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更应注意。因为这时血液粘稠,血流量缓慢,脑部缺血缺氧。所以早晨苏醒之后要先闭目养神,尤其是老年人,专家建议先在床上做10分钟保健运动,这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各器官功能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49-49
1 课题的重大意义 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糖尿病肾病足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0%以上.据统计,2005年中国城市平均有并发症病人每例治疗费用是18827.89元(比无并发症患者高5.1倍),其中有肾病并发症的患者每例费用增加13.1%,而目前市场上尚无满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无有效阻止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自然进程的措施,现代医学采用控制血糖、降血压等综合疗法虽有一定效果,但远期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状况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但在贫困农村,仍存在着营养不足的问题.同时,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与之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日益普遍的疾病,全球患病人数超过2亿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有接近1.3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其容易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从...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有2.6亿慢性病患者,而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占早死总人数的75%。如此之大的慢性病患者规模,与平时人们油盐摄入量超标有着密切关系,我国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就连饮食一向清淡的"老广"其实也是"重口味"。在举行的"广东省推广使用低钠盐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研讨会"上,专家表示,近七成广东人食盐摄入超标,不到5个广东人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成广东省居民首位死因。油盐摄入普遍超标卫生部表示,我国居民的盐摄  相似文献   

11.
人到中年,挺着一个肚腩看似是自然的"发福"现象,但大肚皮下的脂肪,正隐伏许多慢性病"杀手"。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十个心脏病友中,约有三个属"大肚腩一族",近八成患者知道"大肚腩"易患心脏病和糖尿病。有心脏医生表示,中央肥胖人士患慢性病的风险较正常人高出两至三倍。  相似文献   

12.
现在糖尿病患者突发心脏病猝死者并不少见,但更可怕的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根本不知道糖尿病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使糖尿病人患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度增加4倍以上,死亡率增加6倍。不但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早、发展快,有相当多的患者糖尿病和冠心病几乎同时发现。心肌  相似文献   

13.
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5%,即称为脂肪肝。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那么,哪些人易患脂肪肝呢?专家指出:以下6种人最容易患脂肪肝。1.嗜酒、酗酒的人:由于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直接毒害作用,可使脂库转运到肝脏的脂肪增加,并减少脂肪肝内的运出,使肝对脂肪的分解代谢发生障碍。所以长期饮酒及酗酒的人,肝内脂肪酸最易堆积于肝脏,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中最先出现、最为常见的病变,其病变程度与饮酒(尤其是烈性白酒)总量成正相关。2.肥胖的人:通过肝组织活检资料发现,约…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此前被证明可延缓老鼠衰老并改善代谢健康的天然化合物,对人类也有相关临床影响. 一项针对绝经后糖尿病前期女性的小型临床试验表明,复合烟酰胺单核苷酸(NMN)改善了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能力,而这在肥胖、糖尿病前期或二型糖尿病患者中通常是不正常的.NMN还改善了参与肌肉结构和重塑的基因表达.不过,该疗法并未降低血糖或血压,改善血脂,增加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脏脂肪或小鼠炎症循环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09,(19):16-17
为什么有的人每天大鱼大肉也不见血压升高,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得了糖尿病?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吸烟也没患肺部疾病。有些人烟龄不长却早早罹患肺癌?很显然.这是因为每个人疾病遗传倾向的不同。有的人易患这种疾病,有的人又对那种疾病易感。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研究发现肥胖与缺乏运动之间存在着关联关系——即为人越胖越不爱运动。而今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病与肾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亚历克赛·克拉维兹团队发现了造成人们肥胖了却难以"迈开腿"的秘密。肥胖会影响大脑变化在我们的大脑深处有个叫做"纹状体"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的多巴胺和运动控制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运动症状,就与纹状体多巴胺的缺失有关。在运动控制的过程里,一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肥胖与代谢异常有关,它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些数据并未能阻挡肥胖人群壮大的脚步. 此前,发表在《衰老神经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还会显著减少大脑血流量,而且腰围每增加1厘米导致的脑血流减少相当于人年长1岁后的情况.这意味着肥胖者可能脑子"老"得更快.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个人的出生月份和某些疾病之间有关联,因而出生于特定月份的人可能更容易染上某些疾病。生日可能比想象的重要医学专家们发现,在出生于特定月份或季节的人当中,一些疾病或行为紊乱比在其他人群中更流行。这些疾病包括哮喘、癫痫症、多发性硬化症、白血病、糖尿病等。比如精神分裂症,在1月、2月和3月出生的人中更普遍;而得嗜睡症的人以3月出生的较多,9月出生的较少;从4月份到7月份出生的人群,患学习障碍症的可能性比其他人多8%。那么,什么原因使出生月份或季节与疾病联系起来了呢?大多数科学家都怀疑环境因素在起作用。美国…  相似文献   

19.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度报告称,1996年全球58亿人口中因癌症死亡的就有630万人,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2%,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目前全球存活的癌症患者约7600余万人.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1030余万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5,(22):71
8月底,美国健康基金会发表一份报告说,美国有64.5%的成人不是超重就是肥胖。报告一出,立刻就有专家提出异议,认为美国卫生部门、医学专家以及媒体夸大了肥胖问题。他们认为,肥胖并不是此前所说的很多疾病的致病原因,而且减肥也未必能避免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