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一、数学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问题实质上就是是否承认客观物质世界是我们知识的源泉的问题,以及我们的认识是否可靠的问题。所以,数学知识就像任何一股知识一样,其客观性质之得到证实,在于它们来自实践,反映现实,并且被应用来研究这种现实。在一定的概念、判断和理论中所表现的数学真理具有完全实在的内容。它们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完全一致的反映。对具体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析无可辩驳地证明,这些概念和理论都是在人的实际需要的作用下从现实世界产生的。对一些最早的数学概念来说,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工作与认识论什么是设计?设计就是为施工与生产想办法,提供计划和方案。这些办法、计划和方案,既是我们通过勘察测量、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从物质到精神,认识客观世界的结果;又是我们通过工程建设实践,从精神到物质,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所以设计工作,是一个认识与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阶梯式发展理论"的创立来自于对找矿实践的哲学反思;该理论论证了事物发展的前进和上升相统一的运动规律,它是事物发展的整体方向和主流趋势;该理论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局限性;它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解生态文明和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伦理学是以发展实践中所滋生的伦理道德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的创建,为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认识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平台和理论“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可对社会发展这一特有的运动形式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们运用哥白尼的"日心说"核心理论"太阳视运动是地球基本运动的反映"研究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地球速差自转"运动被太阳视运动反映出来.以春分观测点为参照,太阳直射点每年沿地球赤道西移约1 555米,它所反映的地球基本运动是春分观测点每年东移约1 555米.它是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自转速度和地球周日自转速度在一回归年时间中出现的速度差所表现出来的地球基本运动形式.由于这种运动形式是通过太阳直射点和春分观测点的运动速差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地球的这种运动命名为"地球速差自转".发现地球速差自转,对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复杂运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从太阳周年运动、回归运动、周日运动是地球公转和自传的反映看,太阳的3种视运动形式,对应着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存在对应缺失问题。通过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宇宙形态进行研究,发现地球除公转和周日自转外,还有一种自转形式:“地球周年自转”,它和太阳回归运动相对应。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东向西相对于太阳自转一周,使地球有了太阳西升东落的年昼夜交替和四季分明的环境。“地球周年自转”是与太阳相对而言的,它和地球公转不同。把形式和性质不同的太阳回归运动与太阳周年运动归属到一类问题中,认为它们的奥运动都是地球公转,这是人们对地球基本运动形式的认识缺失。发现“地球周年自转”,在教育教学领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从矿产勘查过程看认识运动的“阶梯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有一个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过程。在此过程中,认识的基本特征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其具体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作过科学的概括,即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这无疑是正确的。 矿产勘查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既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过程,又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过程。人  相似文献   

8.
空间不只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形式,也是人的一种认识,具有历史、社会和实践的性质,是“属人的现实”。因此空间及宇宙万物也都是人所规定、创造和生产的产物。正是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创造和生产出不同的空间形式。它不仅包括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和理念空间,也包括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每个人都应该自觉、积极地投身空间的创造、设计、改造和生产。  相似文献   

9.
1991年,朱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矿产勘查工作经验,首次提出了阶梯式发展概念。阶梯式发展的内涵就是指客观事物发展具有随时间从一个台阶前进到另一个台阶的属性。〔1〕阶梯式发展观揭示了阶梯式发展的客观性、普遍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从认识论、方法论角度讲,阶梯式发展观可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一种理性的哲学思维方式,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凱德洛夫在全苏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会議上所作的报告的摘要,原文刊登在哲学問题1959年第4期上。文章首先指出,每一种物質形式都有一种相应的运动形式,每一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决定于这种运动形式的物質体現者的特点。对于由許多个别部分組成的体系来說,它的特点决定于構成这个体系的那些个别部分的相互作用。在谈到怎样区分  相似文献   

11.
“生态平衡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平衡”一词的使用(在更多的情况下已经上升到哲学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强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们改造自然、发展经济所必须遵循的主导原则。这种观念产生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包含有某种合理的思想,但具有片面性。由于它否认打破生态平衡是改造自然和重建高级生态平衡的必要环节,忽略并一概排斥生态不平衡对于自然环境进亿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需要用“生态发展论”来代替它。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之所以对人类前执执悲观论,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在于作者围于生态平衡说。从生态发展论看来,社会经济发展是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而不存在绝对不变的“极限”。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她对文艺复兴运动所作出的贡献。这种贡献可区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但其中精神文化的贡献要远大于物质文化,而且精神文化的作用更具有本质的意义。在这方面,近代科学是一个典型案例:近代科学虽诞生于基督教文化的土壤,但她的实验方法论思想却是吸取了伊斯兰文化营养所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3.
正从第一次直立行走开始,人类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我们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直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造自然。而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变化,离不开伟大的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实践中对自然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学是不是一种独立的物质运动形态的问题,作者就Е.К.费德洛夫院士在《哲学问题》1962年第11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作者指出,凯德洛夫曾经把地质运动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形态提了出来,并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了地学的对象、内容以及它同其他自然科学的联系。这是正确的。但是,费德洛夫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反对有地质运动形态的存在,这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作者认为,想证明某一物质运动形态的是否存在,至少要判明是否存在下述三方面事实:第一、物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4,(23):21-21
<正>运动不仅能提供给我们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的脑部和心境有积极作用,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很多人恐怕还不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运动对于脑部发育的作用尤其重要。英国健康作家最近撰文指出,别再把孩子禁锢在书桌前,让他们尽情运动吧,越运动越聪明。研究显示,老年人通过运动,痴呆的得病比例可以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16.
参照系是由一定维向构成的符号化的物质关系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关系系统。它能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以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状态将客体的性质及其量显现出来,获得经验知识;并在参照系变换中确定学科的理论体系。参照系具有界定对象世界及其认识范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8.
物质运动在量上的守恒和在质上的转化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法则。我国科学史界近年来发表的一些论著认为,明末王夫之已明确认识到物质运动的不灭性和相互转化的道理。该文分析有关资料后认为,学术界得出这一结论,是由于对王夫之物质不灭理论误解的结果,从其有关论述中无法得出其已具有运动不灭及相互转化思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人类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是在一定的现实阶段,这种能力总是有限的。在我们的认识能力暂时不能及的地方,这无限广阔且极其丰富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过去和未来又是什么样子?于是,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就产生了幻想。在古代,这种幻想表现为神话。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诞生后,便有了科学幻想和科幻小说。  相似文献   

20.
感受性质是当代心灵哲学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对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自然主义主流思潮形成了严峻挑战,而且也成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唯物主义的棘手问题.它所指明的是:在大千世界中,即使其他所有的现象包括绝大部分的心理现象都可以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惟独感受性质属于非物质世界.目前,新二元论作为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劲旅已活跃于心灵哲学领域,几乎演变成了推动意识"非还原运动"的主导力量.这种新二元论的崛起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