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服务产业。若干新技术正在或即将对现代服务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例如互联网金融技术与应用正在颠覆传统的金融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和个性化智能服务都将有可能成为新的颠覆性技术或产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0-60
电子科技大学抗干扰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技术及实验系统”(2001AA123032),在课题负责人毛玉明教授、郭伟教授主持下,课题结合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组网技术和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提出了一种由无线路由器(WR,Wireless Router)通过自组织组网实现多区域无线覆盖、为用户无线主机(Wireless Host)提供移动接人和越区切换功能的无线自组织互联网的组网体制。  相似文献   

3.
人对技术社会的适应与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使技术社会已经形成,技术应用正成为一种压倒一切的控制形式,它对人的生存既有益义有害。面对技术社会,我们不能选择倒退与逃避之路,惟一可行的方法是在改造中适应,本文力求从技术与人的深刻冲突中探讨二者的有机协同,建造人与技术的“双赢”结构,为创造出一种“人化”的技术社会做出先期的理论上的演绎。  相似文献   

4.
1引言 数字电视广播、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拉动经济、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3大途径,电视的普及率远远大于互联网的普及率。随着数字有线广播、直播星工程、地面广播、以及移动广播(CMMB)等广播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数字电视广播网作为最重要的传播文化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共建、共有、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背景下,对基层城市社区自治能力的探究十分必要。本文运用微信民族志法,基于公共传播分析框架对W市S小区的集体行动进行追踪考察。通过S小区微信群的分析,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S小区微信群中多元主体入场、公共内容沟通增加和自组织行动产生。社会资本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网络扩张、社会信任萌发和集体规范体系形成。基于集体行动和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认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S小区增长的社区社会资本为集体行动提供交流、动员和监督平台、降低行动风险和供给行动制度。本文尝试在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检验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社会资本变化对集体行动的促进作用,展现了社会资本在提升社区自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基础理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人工智能、因特网计算、普适计算、移动计算、网格计算、服务计算、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广,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并且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如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人们更是离不开计算机,因为计算机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社会技术化是指社会按照技术原则建构和运行。现代社会技术化在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共同推动下,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建制化时期、全球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社会技术对自然技术的规范,对人的全面性塑造以及社会技术化对社会现代化的推动凸显出现代社会技术化的合理性与进步性,但技术理性的扩张也产生了技术与文化的冲突、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发展失衡以及追求高效造成的人的单向度化等矛盾,迫切需要从技术理性的重建、社会技术的创新以及现代人的文化重塑等方面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8.
通用移动无线集成测控网,就是利用公众移动通信网无线信号的物理空间泛在性和互联网的信息空间泛在性,来弥补现有测控系统不能获取泛在、现地、实时、多维的数据不足。目的是建立一个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侧面的泛在的信息物联网,来获取各层面的数据与信息来实时地支撑国家、地方乃至于个人的社会生活。重点解决了通用集成测控网的系统容量与用户通量的平衡问题、通用测量数据的标准化格式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1项目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移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逐渐替代传统的电子商务/政务成为主流,但是公共移动通信网的安全性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公共移动通信网不但继承了有线网络中的所有安全隐患,而且由于特有的开放性,使其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多,导致移动支付、移动警务、税务稽查等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移动应用系统难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ITS传统业务架构全面升级云架构平台是整个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已触及各个行业,在整个交通领域中云计算将迎来新的高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1.
电子科技大学抗干扰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技术及实验系统”(2001AA123032),研究重点是突破无线移动环境下网络的自组织、动态组网、动态路由等若干关键技术,并完成自组织网络实验系统模型样机研制并进行现场运行试验。该项目在组网体制、自组织技术、动态路由、用户接人和移动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建立了基于802.11b的自组织网实验系统,实现了多跳无线全移动的组网,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对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实际上蕴涵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科学与技术本身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判断以及判断的理由;其二是怎样才能使科学与技术成为天使而不成为魔鬼。这两方面都关涉到科技与社会和人,而从社会和人的利益或价值上看,第二方面似乎比第一方面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3.
移动阅读APP已经开始向行业的上下游发展,信息资源服务与信息传播服务的界限在模糊。通过分析现有市场上移动阅读APP的状态和信息资源本身的优劣条件,探讨分析信息资源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提出移动互联网在对传统服务模式冲击的前提下,传统的信息资源服务不仅要增加与用户的粘性,更要拓展资源渠道,避免被提供多种服务模式的移动互联网蚕食市场分额。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种反动、谣言、暴力、淫秽等不良和有害信息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肆意传播,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众健康上网。不良信息中的热点敏感内容因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在短时间内往往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效果,因此,对热点敏感内容的及时发现与管控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监管的一项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异化加速蔓延、个人数据权利边界消失、信息隐私被肆意侵害和数字鸿沟不断扩大等伦理问题。网络信息伦理缺失主要源于主体虚拟人格异变、大数据技术的负效应和社会规约机制匮乏。从伦理治理的角度来看,要重构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伦理,应加快完善数据安全法律,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并不断创新安全防护技术,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属信息科学中网络计算与分布式系统的前沿研究。互联网正由一般意义下的计算机通信平台逐步演变成为一个覆盖全球的虚拟计算环境。互联网上汇聚的海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和应用资源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建立以有效管理和综合利用互联网资源为目标的虚拟计算环境,是全球关注的、具有重大产业价值的课题,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日益凸现,许多学科和理论都开始关注技术社会。从学理上来说,对概念的解释和理解是研究的前提。在解释学看来,对技术社会的理解有三种方式:一是把技术社会理解为社会发展的技术统治阶段,这个时期技术成为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力量;二是把技术社会理解为以技术为交往媒介和中心的交往共同体;三是把技术社会理解为以技术作为职业或工作核心的人员构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论技术责任主体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影响技术责任主体缺失的因素,从内在与外在两个层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论征,指出了技术责任主体的缺失不仅是技术社会里技术异化在现实中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技术社会的一种病态表征,由此追问并寻找技术责任主体的回归途径就成为技术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深入普及,用户产生了一个现象学意义下的"现象身体"。基于用户体验的现象身体是"部分与整体"、"在场与缺席"、"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它使人们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延展出一个主体认知与把握的心物感知世界。它带给人类更为明确的自我认知以及自由驰骋的世界。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的发展,也存在着否定自由意志的可能。结合互联网技术剖析现象身体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唤醒人们在技术框限下反思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日常生存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1年苹果发布了iCloud,自此“云技术”突然成为了一个人们交流的流行词汇,各家品牌也纷纷推出“云”,貌似只要有“云”的说法,就表明紧跟了流行趋势,可以在用户的心中树立起高科技的形象。但其实每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初衷都是要改善和提高用户体验的,随着移动互联网潮流而起的云技术也是同样如此。无论是云技术的服务和与云相关的各种行为、启动政策,还是具体到苹果发布的iCloud,都是要把云技术的理念普及到移动终端用户当中去,通过全新的应用与服务模式提供一个有“云”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