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密度和能量转换效率较高、无污染、易维护的能量转换装置,其发电技术被称之为继火力发电、水电和核电之后的第四代发电技术。目前,燃料电池已进入产业化的试用阶段,其中较接近商品化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但是PEMFC普及应用中有一个根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即需要用贵金属铂作为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45-45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举世公认的高效、便捷和对环境友好的绿色能源装置。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与开发,国际范围内经历了几个起落和周期,国际知名的从事SOFC研制的公司,都已推出了自己的应用演示装置,形成了兆瓦级的年生产能力。特别是小、中型(1~25kW)分散式SOFC电/热联供能源呈现出广泛而极具开发价值的市场前景。目前发展阶段的SOFC,以电极支撑的薄膜化致密电解质膜为特征,低成本的陶瓷膜制造的应用,以及陶瓷膜反应器的结构优化,从而具有前所未有的高性能,可以更为确切地称之为“陶瓷膜燃料电池”(CMFC)。这种科学化称呼所涵盖的概念,不仅导致本课题的一系列成功与成果,也将有利于该能源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燃料电池碳载铂催化剂的研制项目上,成功突破了批量生产催化剂时铂在载体上的小粒度(2~4nm)均匀分布和产品性能一致性两大技术难关;选用了IPC智能化先进的反应装置和自动控制,实现了碳载铂催化剂的准产业化规模;填补了国内催化剂的生产空白,该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燃料电池技术经历了革命式发展,其中一个根本性改变是使用聚合物电解质代替电解质溶液,这使得电池尺寸变得更小而功率密度变得更大。目前,酸性聚合物电解质被广泛使用。尽管已取得很大成功,但基于酸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燃料电池严重依赖于贵金属催化剂(主要是金属铂),这增加了成本,因而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本研究组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该电池使用氢氧根离子传导性聚合物——季铵化聚砜作为碱性聚合物电解质,采用镍和银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催化剂。在获得适合燃料电池应用的高性能碱性聚合电解质的基础上,通过对镍表面的电子结构进行可控调变,使其反应选择性大大提高,既保持了氢氧化催化活性又选择性地抑制了表面氧化钝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2):44-44
上海交通大学电化学能源材料研究小组在马紫峰教授带领下,多年来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关键材料,燃料电池电催化和燃料电池反应器领域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6.
那辉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3):14-14
洁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汽车被公认为是取代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完美选择。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巴西的圣保罗、墨西哥的墨西哥城、中国的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开展燃料电池公交客车的运行示范工作,其目的在于促进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22):22-23
课题以化工、制药等工业中有机物的脱盐净化、浓缩为背景,通过优选阴、阳离子型单体,借助界面聚合反应,在中空纤维超滤膜支撑体上复合很薄的选择层,制备高选择性、高通量、低成本的新型荷电镶嵌膜;探索荷电镶嵌膜分离性能与膜的微观结构以及制备条件之间的关系;利用荷电镶嵌膜开发数码喷墨印花用高纯染料,为荷电镶嵌膜的生产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7,(7):50-5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燃料电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系统工程开发的科研机构,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了在碱性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使我国继美国之后掌握了该项技术。90年代在中国工程院衣宝廉院士的带领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方面的研发,在燃料电池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主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7,(5):58-58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的工作温度为650℃,属干高强燃料电池,适合用于分布式发电.美国的FCE公司已经开发出MCFC商业化产品。由于工作温度高,KMCFC内部可实现煤气、天然气、生物质合或气等的直接重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根据入/4型电磁波吸收原理,通过理论设计和模拟分析,以密度板为介电材料,通过电阻膜复合,成功制备出新型密度板吸波板材。实验表明,电阻膜的电阻为395Q/口,厚度1.42cm的密度板试样,在S带(2~4GHz),-10dB吸收带宽达到70%以上,在5.46GHz,最大吸收峰为-36dB。新材料可用于室内电磁环境的改善和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减少和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便是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最早是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马克·比特首次发现了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用铂作电极,将其放进大肠杆菌和普通酵母菌培养液里,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微生物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12.
1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通过对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平台的开发,重点在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系统集成技术、动力系统平台试验技术、动力系统的优化匹配技术、动力电池成组应用及快速更换技术、辅助功率单元(APU)技术、电一电混合技术、驱动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辅助系统电动化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完成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的模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8):54-54
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目前水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水危机。加强水污染控制和污水的再生利用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膜一生物反应器(MBR)作为新型高效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近年在国际国内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5-15
承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参加单位:武汉工业学院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殿轩 该课题针对我国农村储粮虫、鼠害严重,损失巨大,难以防治的局面,研究开发高效、低毒、时效长的粮食防护剂,研究开发电子驱鼠仪器及鼠类化学驱避技术,研究高效低毒(清洁)的鼠类诱杀食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2):60-60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多年来,企业在滚动发展中不断壮大,形成了“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经营格局,资产总值3.6亿元。嘉阳集团天锡井是川投集团在乐山构筑煤、电、冶产业链的能源供应基地。该集团将天锡井的煤转化为电,再将发出的电供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使用,使“峨铁”摆脱了长期以来高电耗高成本的负担,实现了“以煤保电,以电养冶”产业结构调整。重组后的“煤电冶”产业链盘活了近20亿国有存量资产,使嘉阳集团公司、嘉电、峨铁三个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国家增收、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三赢局面,被誉为国有企业进而有为、联盟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多年来,企业在滚动发展中不断壮大,形成了“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经营格局,资产总值3.6亿元。嘉阳集团天锡井是川投集团在乐山构筑煤、电、冶产业链的能源供应基地。该集团将天锡井的煤转化为电,再将发出的电供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使用,使“峨铁”摆脱了长期以来高电耗高成本的负担,实现了“以煤保电,以电养冶”产业结构调整。重组后的“煤电冶”产业链盘活了近20亿国有存量资产,使嘉阳集团公司、嘉电、峨铁三个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国家增收、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三赢局面,被誉为国有企业进而有为、联盟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1-21,25
该成果研究了PZT、PMN-PT等系统压电陶瓷的组成、制备技术和性能,创新地提出了用有序生长制备技术制造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及智能驱动/传感器件的新方法。本课题制备出微细而平直的压电纤维,通过设计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使其具有正交异性特征,实现了单片块状压电元件不具备产生定向应力波的功能,并相应构造了具有正交异性功能的智能驱动/传感新器件及与之配套的可控强度发射和接收装置。建立了一种基于新型(Piezoelectric Fiber Composite,PFC)相控阵超声驱动/传感器件的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并成功应用于金属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检测,研制了接近国际水平的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的原型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7,(9):53-53
国家863重大专项“超级工程菌剂和解毒酶制剂的开发”课题(编号:2002AA601160),针对含难降解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工业废水特别是农药废水的特点,克隆了6个解毒酶基因,完成了超级工程菌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解毒酶基因的高效表达,解毒酶结构基因的定点突变和改造。开发出环境安全性高、适应性强、生物降解广谱的高效超级工程菌5种;可用于生产实践的解毒酶4种;高密度发酵培养达到中试水平。开发出性能指标高于传统技术30%以上、适合于超级工程菌生长的环流式深床生物反应器,适合于解毒酶反应的膜-解毒酶-生物反应器等集成生物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79-80
大型磨辊、磨盘、衬板等是矿山、电力、水泥、冶金等行业磨碎和输送物料过程中的最大易耗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更换这些耐磨件的频率直接关系到运行成本和效率。国内目前高品质耐磨件仍然依靠进口,因此,系统研究和开发高新耐磨材料和抗磨技术,对于节省钢铁等能原材料、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减低碳排放等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传统整体铸造大型耐磨件,运行中容易发生开裂而过早失效,使用寿命较短。颗粒陶瓷-钢铁基复合材料既有高耐磨(增强陶瓷相),又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基体金属相),解决了单一材质难以调和的韧性和耐磨性的矛盾,使材料性能优势发挥到最佳,提高产品寿命,并能确保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晶圆加工中的几何参数的纳米精度在线测量的原理、方法和测量仪器研究。针对化学机械抛光( CMP )中晶圆表面的金属膜厚的高精度快速在线和离线检测技术的要求,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涡流传感器的参数对其灵敏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提高灵敏度的新方法;实验验证了一种减小提离高度对膜厚测量精度影响的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并设计开发了快速多频测试系统;设计了电涡流在线和离线检测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专项项目“超低下压力化学机械抛光装备样机”中,实现了用电涡流方法进行全自动、快速、多模式、大提离条件下的晶圆金属膜厚度纳米级分辨率在线测量和晶圆抛光后铜膜厚度离线全局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