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类营养丰富,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食品。我们常吃的有鲜枣、干枣和蜜枣三类,这三类枣营养价值有一定差别,大家在购买时要注意挑选。鲜枣不仅甜脆多汁,而且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但不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4):35-37
猕猴桃原产中国,是上世纪初以来成功驯化栽培的果树之,至今仪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猕猴桃以其独特的风味,富含维生素C、缮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营养和清肠健胃等功效而得到广泛青睐,成为重要的水果种类。近三十年来,我国相继开展了猕猴桃野生资源调查、资源评价和选育种,发掘和选育了一批优良猕猴桃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1999,(17):45-46
一、主要技术内容 毛白杨是我国北方速生乡土树种,栽培面积大,地位重要,有"南杉北毛"之美誉.然而,这一重要树种因繁殖困难限制了它的推广.它不象黑杨那样,扦插容易生根;不象青杨那样,授粉容易结籽;它系杂种起源,败育严重,种性有赖于无性繁殖维持;而无性繁殖又很困难.  相似文献   

4.
初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的“嫁枣”“嫁李”法流传应用至今,至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此法由于文字记载完整、操作要点具体、促花保果效果明显,广为历代农者所重视,赤为历代农业古籍所转录、引证和总结,普及应用遍及中华大地,沿用至今屡见不鲜。文章依据丰富的历史典籍,详细地论证了“嫁枣”法的源流、历代传承关系、技术演进的脉络,并绘出“嫁枣”法的古籍历代传承关系图,使今人对此项古老而实用的果树栽培技术的历史考  相似文献   

5.
一个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DSS在枣树栽培与病虫害防冶中的应用"的模型研究是以枣树病虫害防治知识为背景,构建了小型的枣树病虫害综合防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系统以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和推理机为基础.其中知识库包括领域专家解决生产问题的定性、定量知识;推理机控制整个程序的运行,根据知识库进行综合推理和决策.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以农业生产的专家经验和知识为基础,通过知识工程的途径,建立知识库与推理机以指导农业生产的管理决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决策能力.该系统目前已初步开发成功,采用VC实现了强大的用户界面功能.重点讨论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框架.  相似文献   

6.
紫菜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海藻。作为一种佐餐食品,在中国和东亚诸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条斑紫菜是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主要栽培种类,江苏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为提高紫菜产品卫生质量,提升中国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课题组综合开展了江苏紫菜食品安全预警技术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梅史考略     
发源于我国北方陕西、河南等地的梅,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果树,在我国西部地区迄今仍有大量的野生种分布.根据考古资料和相关的文献记载,这种植物在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不但果实被利用,梅花也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古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为枣树原产地之一,种植历史在千年以上.除岷洮高寒山区、甘南草原、祁连山和北山山地、戈壁沙漠地带外,各地都有枣树的分布和栽培,范围涉及63个县(区).主要分布在四大流域,即以民勤、临泽、敦煌为代表的内陆河流域,以兰州、靖远、景泰为代表的中部黄河流域,以庆城、宁县、清水为代表的泾渭河流域,以武都、文县、康县为代表的陇南嘉陵江流域.  相似文献   

9.
1.鸡腿菇:形似鸡腿而得名,味道鲜美胜鸡丝。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有助于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栽培上无技术难度且产量高,市场售价比平菇高1~2倍。 2.大盖球菇:肉质清香可口,维生素B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是我国近年从欧美国家引进开发的畅销菌品之一。可采用稻草生料栽培,每平方米可收鲜菇15~30千克。 3.杨树菇:营养丰富,清香味美,有利尿、止泻、健脾、抗肿瘤和抑制癌细胞的功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4,(1):14-15
正白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蔬菜。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菜中之王"的美称。白菜是我国的原产菜,有7000年栽培历史白菜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考证,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距今约有6000~7000年。明代李时珍引陆佃《埤雅》说:"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  相似文献   

11.
1990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到12.26×104公顷,约占世界葡萄种植面积的1.44%.葡萄产量达到85.9×104吨,约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1.43%.应当指出的是,世界葡萄一多半用于酿酒(约占55.1%),而我国葡萄则主要是用于鲜食和制干,世界葡萄产地和产量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5):73-73
葡萄是高效益果树之一,产量高、容易结果、投资回报快。因此,近20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品种优劣是葡萄生产质量的基础,优良品种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益,而且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目前生产推广的葡萄品种多为国外引进品种,尤其是生产的当家品种,鲜有我国自己培育的葡萄品种。而引进品种在生态适应性上的不良,会增加栽培难度或丧失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地黄在我国传统的中医学中有"四大金刚"之称,在<本草纲目>及<本草备要>中记载地黄为"本经上品",药用历史悠久.在我国的栽培有900余年历史,主要栽培区域集中在河南北部及山西南部,目前70%以上的种植面积集中在山西的种植区域.但地黄属无性繁殖药材,其特点导致了种植中病毒危害严重,目前分离出的病毒有地黄退化病毒(DDV)、地黄X病毒和地黄香石竹潜隐病毒组及类病毒等,病毒危害甚者可使叶面焦枯死亡,种植区域的发病率高达40%~90%,严重影响着地黄的产量及品质,进而影响到种植户的种植效益.目前,对于地黄病毒病还没有一种特效的药剂来防治,只有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才能除去病毒.我们从2000年开始对地黄进行脱毒技术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黄脱毒试管苗快繁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选用矮化品种选用节间短、结果早、枣头枝、2~3龄枝,能形成产量85%以上的丰产矮化品种。鲜食品种有梨枣、冬枣、大白铃等;干制品种有晋枣矮1号(又名胜利枣)、赞皇大枣等;干鲜兼用品种有大白枣、骏枣、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物强化(Harvestplus- China)项目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项目背景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等13种维生素在内的必需微量营养素.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有20亿人口由于缺乏这些微量营养素而导致健康受损,我国是世界上营养不良隐性饥饿人数较多的几个国家之一,微量营养素缺乏所造成的成年人生产力下降,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作物品种改良工作对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育种目标多注重产量,对营养改良关注不够,致使培育富含微量营养元素的作物品种育种工作十分落后,迫切需要培育生物强化作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22,(3):73-74
核桃,是一个古老的经济树种,但作为一个产业,又是现代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农民增收致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栽培面积较大的核桃品种有30余个,主栽品种不明确,盛产期一般产量为450, kg/hm2;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全省推广了30多个早实核桃品种,存在抽稍严...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一名科学家,利用约2000年前的树种,培育出一株海枣树.目前这株海枣树刚过3岁,已经长到4英尺(1.2米)高.这棵树的父母可能生活在2000年前,当时它们的种子成了被围困在马萨达的犹太人的食物.当年在马萨达,抵抗的犹太人集体自杀,没有向进攻的罗马人投降.其中一粒种子后来在马萨达被发现,埋到土里后,它于2005年复苏,发芽,长成了棵小树.  相似文献   

18.
花生芽是一种新兴的芽苗菜,是富含营养的优质、保健、高档蔬菜,整个培养过程不需任何农药和肥料,清洁无污染,因易于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而深受消费者欢迎。花生芽夏季生产可在遮荫棚或通风凉爽的室内进行,也可在温室或有供暖设备的室内进行。栽培架可用角铁、钢筋或竹木制成,规格尺寸可根据生产场地空间大小而定,栽培架一般高3~6层,层间距不得少于40厘米,以保证下层芽苗所需光照,栽培用60×25×5厘米的塑料育苗盘,基质可用细砂,也可用珍珠岩、蛭石等。花生芽栽培技术如下。1.选种。生产花生芽的花生种仁应选当年产花生。在种子剥壳时将病粒、…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是保密的.日本为了确定能否和中国做成炼油设备的交易,他们想知道大庆油田的位置、产量和加工能力.首先,他们从1 964年<人民日报>上看到"大庆精神大庆人"的字句,从而判断"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  相似文献   

20.
玉米作为当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原料,在种植业与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试验对"承三交1号"玉米、"冀承单5号"玉米、"角质3号"(美国3号)玉米品种,在锡林郭勒盟地区分别就其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利用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从总的生产性能来讲、"角质3号"玉米籽实和秸秆产量为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