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的生存论意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工程不只是造物手段、工具,也不限于造物功能,它是因人类生存需要而生的,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类本性,具有生存论意蕴。生存是工程的根本维度,正是工程方式、人工世界和实存工程在不同层面上交互作用和有序运行,即人类的工程活动和工程化生存,创造、沉淀和呈现着古今文明,丰富、建构和提升着人作为人的类本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的城市取向,实质是工程化取向。城市在通过工程实现着其功能的同时,工程也形塑、引领甚至统摄着城市。工程作为人类造物活动,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自然束缚的意志而构成了工程的本质。城市与工程作为社会关系的体现,在资本和技术主义促逼下陷入了异化,表现为人成为了工程的表现物、实现物。现代城市工程理应为人服务,服从于人的真实需要,其根本就是工程的宜人性。  相似文献   

3.
从天工开物到人工开物,人便开始工程的存在了。工程不仅使人成为人,并不断确证和提升着人之为人的类本性,而且可以说人类历史就是工程的现象学。这意味着人.工程.生存是互蕴共容的,即“人以工程的方式去生存”、“工程组建着人的生存方式”、“生存是人之工程行动的前提”。因此,工程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4.
工程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历史生成性。尽管工程的发生与发展不仅创造、呈现和积淀着人类古往今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确证、提升着人之为人的类本性,但由于人的理性、能力和人自身的有限性以及工程活动的复杂性,就使得人为的、人工开物的工程具有非完善性,无论对自然还是对人类自身都具有潜在的风险性或现实的威胁性,甚至以异化的形式奴役人。所以,工程既有功也有过,人类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至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生存危机。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实践,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时,正视、检讨工程之非,进而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以赎罪之感合理地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地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5.
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主要依赖技术和技术物生存,是技术生存的本质。技术生存是高效率的生存方式。技术物与自然物的矛盾、技术物与人的矛盾,是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由此引出技术生存中的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  相似文献   

6.
论工程意识     
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将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等生产实践性活动,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人类确定的和隐含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是它的本质所在。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工程意识是工程技术人员在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过程中,自觉地、有目的地、严格地从工程的角度出发,遵循社会规范,追求工程完美,对工程的性质,工程与人、社会、经济、时间的关系以及自己所要承担责任的一种感知和体悟。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层次性、普遍性和专业性等特征,包括实践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系统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是以工程为载体的秩序寻求过程中所展现的矛盾性和悖论性。现代工程作为现代性的最高成果,兼具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其不确定性引发工程风险,而现代性的工程化后果又直接导致工程的异化和人的新异化。所以,按照生存论的解释原则,必须看到源自工程异化的人的新异化的工程人类学意味,进而探索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鲍尔格曼在探寻解救现代生存危机的现实经验之路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焦点实践思想。首先,鲍尔格曼从海德格尔技术现象学的形而上学层面研究转向了经验层面研究,把对技术的研究从先验的领域拉到了现实的经验世界,为重新审视技术和探求解救生存危机的新道路创造了新途径。其次,他立足经验研究,从可经验的人工物出发,找到了现代技术的现象———设备,进而揭示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设备范式。范式的、经验的技术本质观为在现实中通过实践途径控制技术,解救生存危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再次,鲍尔格曼在海德格尔物的思想中看到了物的焦点力量,找到了在现实的经验世界解救生存危机的依靠力量,即物之存在的展现。最后,他提出依靠设备的对立物———物之存在的展现来克服设备范式,解救危机的焦点实践,开辟了解救现代生存危机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9.
普特南实在论演进的整体谋划在于深入实践的实际过程,强调任何思想均无法超越人所固有的视角。其以承认人类理智的有限性与处理问题的开放性为根本出发点,以阐述由人居于世而产生的缠结现象为主要特点,以反对任何形而上学与还原论等本质主义为理论标的。普特南从关注现实出发,将实在论建构为参与世界的活动,构筑了一幅从多元主义科学实在论到自由主义自然实在论的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10.
工程伦理从诞生之初就是以具体化、可接受的规范所构成,然而,这些规范的传统理论框架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越来越难以给予现实的工程实践以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工程伦理规范成为工具性手段而非价值性指引;未能给现实的工程伦理规范设定一致的价值标准;忽略运气对现代工程实践的影响。工程伦理规范必须克服传统理论框架解释的局限性并与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工程实践的复杂性联系在一起。克服工程伦理规范脆弱性的方式,即,生态整合工程与伦理;慎思工程活动中伦理行为的优先顺序,正视责任之于人自由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本质,启发人对真正"好的生活"的信仰与追求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代,工程既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存在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外壳和主要载体。工程天然地继承了科学和技术的气质,特别的由于是技术的系统集成,在技术时代就备受批判的技术的"座架"本质,在工程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集中和放大。失范的工程正扮演着现代社会迷途的"利维坦",给现代社会带来众多灾难。由此,从技术批判到工程批判,既是人类存在的形而上之思的需要,也是在工程的"座架"里寻求诗意的栖居,让"迷途的‘利维坦’"不再伤害人类本身的需要。工程伦理出场了,它正是承担工程批判,祛除工程"座架"宿命的利剑,伦理之思,是避免"利维坦"危害人类的唯一救赎。  相似文献   

12.
工程师的工程思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是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却产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工程建设培养大规模合格的工程人才值得我国教育者慎重思考和探索.工程师的工程思维缺失是工程活动产生负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工程思维有别于科学思维,是以工程哲学修养为核心元素,以工程知识为质料,以工程道德规范为骨架,以工程行动为催化剂,四种元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不仅要体现学习先进技术的理论智慧,更要具备关爱人类、认识自然、承担社会责任和创新创造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美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高度统一的体现,其本质是自由。19世纪中叶以来,工程和艺术活动在理念、方法上相互渗透并互为手段,促进了它们各自的发展;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显示了一种不同于艺术品的工程和技术产品自身的美。工程中的美是一种与实用功能相统一的美,它直接显示在材料、结构、工艺和功能中,并表现为人—机和谐和人工物与自然的和谐。审美因素贯穿了工程活动中设计、建造、使用的每一环节,同时它也作为一种内在的尺度影响着一般的工程方法与原则。力图在实现完美功能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的更丰富的精神需求,已成为今天工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上长期充斥着压制身体的权力话语,由此形成的意识形态在工程活动的分工上表现为对体力劳动者的歧视,进而影响到各种社会关系,使工程活动背离其原初关照身体生命的价值目标。西方现代科技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造就了一批跻身权力阶层的科技精英,他们促成了一种新的人力竞争模式,但这种竞争本质上不能成为广大工人改变其位势的有效途径,反而使工程活动加速背离了其原初的伦理向度,造成人类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回归基于身体的生命平权原则,去平抑工程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冲突,是化解人类生存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自然物和人工物是两类不同的对象。自然物理世界和现实的人工物世界是两个不同的物质世界,需要运用不同的范式、范畴、概念和方法进行研究。观察、研究人工现实生活世界的焦点是研究以工程活动为核心的推动生产力发展问题。研究现实人工物生活世界和研究自然物理世界是两类不同的研究活动和过程,虽然二者也有共同点和密切关联活动,但工程活动、工程知识更需要"想"和"做"并重,"理念"和"目标"贯通,"愿景想象力"和"现实生产力"兼顾,"价值观"与"实践性"一致。在研究工程知识时,需要从"两类物质世界的区别和联系"、"多种知识类型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两类物质世界和人类知识的复杂互动关系"这"三重关系"中认识工程知识。从本性及其特征来看,工程知识是整合、配置各类要素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知识和知识群,是关于集成、构建、制造、服务和发展人工物世界的知识体系。工程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类型之一,工程活动离不开工程知识,工程知识论也势所必然地要成为工程哲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对人工智能的风险产生了巨大的担忧。人工智能究竟会统治人类还是服务人类?历史唯物主义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考视角。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人工智能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它不会实践,因而人工智能不是人,更不会全面超越人类和统治人类。人工智能的益处和风险均来自于其应用,而其应用又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故人工智能究竟是全面服务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风险,从根本上取决于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7.
工程的生存论解读突出了工程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这可从海德格尔处找到相应的思考线索。海德格尔不仅在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中赋予生产的工程以"生存论性质",开显了工程的存在论视阈,而且阐明"以栖居为指归的筑居"才是人的应然存在方式。因为,只有"栖居"式的"筑居"才能使人类建造的工程和谐地融入自然中,让人诗意地生存。  相似文献   

18.
试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通过对实证主义知识论的批判来建构立足于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架构下,沿着知识论的两个基本追问——何谓知识?知识何以可能?即知识基于什么样的活动得以产生的追问,来分析已往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工程知识的研究在流行的知识论框架下存在的问题与缺失。从立足于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看,科学知识作为描述性知识,其目标与意图就是在于理解世界,描述世界的存在方式;技术知识作为行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知识,其目的在于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而工程知识作为造物行动中的情境化知识,其目的在于人工物在现实中的成功建造。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阿尔伯特·伯格曼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与传统技术"聚焦物"本质相对立的"装置范式","装置范式"导致的交互行为的单向性和贫乏破坏了人类生活世界中的文化与意义。当前,信息技术装置不仅仅会破坏社会的意义,还会削弱人类个体生存的基本技能。然而,信息时代的技术还有另外一面,自然用户界面的创造可以联合"装置"与"聚焦物",在"装置范式"的基础上培育出"装置-聚焦物",并且建构界面生态系统来化解"装置范式"可能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当前,工程伦理呈现为一种规范式话语系统,它主要以职业伦理章程的形式表达了对工程行为者如何"正当行动"的指导和约束。但是,工程伦理的哲学实践仅仅关注"正当行动"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以实现"好的生活"为最终诉求,在面对"我"、"我-你"和"我-它"关系的生活亲证中,权衡各种道德义务,平衡各种责任关系。作为人类道德生活形式的工程伦理,应真诚地以"我"、"你"、"它"存在之"是"为伦理行动的起点,主动探究"我"在工程-人-自然-社会整体存在中如何"是其所应是"的行动和生活,即,维持和确认工程与人的生活世界的统一,实践并实现工程与人、自然、社会的繁荣共生、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