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20年,“欧盟”历经几次东扩。欧洲大陆在经济、教育和意识形态方面日趋一体化,这也促使欧洲学者对“知识工程”、现代语言学与术语学的关系、“知识本体”与现代术语学理论和实践关系的研究日趋深入。法国学者在此期间对现代术语学的贡献正是这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文章侧重从术语学研究与知识本体构建相结合的角度,介绍、分析法国学者对现代术语学所做的贡献,以期追踪国际术语学发展的前沿,为中国术语学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至今,虽然传统术语学思想受到多方质疑,但当今全球化的术语学理论和实践并没有到消极的“十字路口”。与之相反,术语学建设变得更加稳健和朝气蓬勃。文章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论述西方学者提出的“术语学是一种科学研究纲领”的思想,并对交流(交际)术语学在术语学发展中的作用做粗浅评价。  相似文献   

3.
7月16-20日,由国际术语网络(TermNet)和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2007国际术语工作培训”在科隆应用科学大学隆重举行,这是国际术语网络为推进术语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所进行的一项重大学术活动,全国科技名词委派人员参加了本届培训。为本届培训进行讲座的教授和讲师均为在术语学领域成就卓著的知名专家和长期从事术语学研究的资深学者,包括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杰哈德·布丁(Gerhard Budin)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商业学院的赫瑞伯特·皮切特(Heribert Picht)教授、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的克劳斯—迪尔克·斯克米茨(Klaus-Dirk Schmitz)教授等。来自世界各国术语学研究组织和管理机构的50多名学员接受了培训。本届培训的课程除了往届开设过的《术语学理论导言:模型、对象、概念、术语》《术语工作介绍》《翻译工作者和术语工作者的项目管理》和《数据模型:模型原则》以外,还增加了《术语工作应用理论》《有关术语的在线检索和确认》《术语管理的数据分类》《概念的关联和本质》,以及《术语管理中的著作权发布》等,并进行了多种领域术语的案例分析。本届培训活动不仅使各国术语学工作者了解了术语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而且对改进术语管理的工作方式、方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各国术语学工作者互相学习、交流搭建了又一个新的桥梁。(余前帆)  相似文献   

4.
术语在现代知识社会中肩负着基础性的作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术语学理论研究提出新的挑战。信息技术要求术语具有其计算机化的代表物,而旧有的普通术语学理论满足不了现代术语实践的状况;西方的术语学理论家在术语学与信息技术、术语学与知识工程相互碰撞的实践中,构想了“本体术语学”这一术语学理论的新范式,这一构想在具体的术语学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成果。文章旨在介绍和分析“本体术语学”的理论渊源和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术语学理论和实践可谓经历了3次大的转变:(1)术语学实践工作转向计算机化的术语管理活动;(2)术语学理论向语言学靠近;(3)术语学实践和理论又在实现着“本体”转化。在参与欧盟“欧洲增值税立法术语库”的建造过程中,比利时女学者泰默尔曼和她的团队摸索出“术语本体编纂学”的工作方法。这种术语管理方法为解决多语言多文化的术语管理带来了便利。文章对这一方法做一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于2007年8月8—10日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科技名词委、黑龙江大学、同济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单位的三十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本届研讨会就“中国术语学建设”“术语学理论探索”“科技术语翻译”“国际术语学进展”等四个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编审,黑龙江大学郑述谱教授,黑龙江大学戴昭铭教授,中国科技翻译协会李亚舒会长,同济大学朱建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黄忠廉教授,广东惠州学院梁爱林副教授,黑龙江大学林春泽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齐望之讲师,黑龙江大学吴丽坤副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张金忠副教授和吴哲副教授,全国科技名词委温昌斌、朱彦慧,张永涛等专家分别做了学术报告。会议研讨十分踊跃,代表们争相向报告人提问,会场气氛非常热烈,许多问题得以深入探讨,会议成果颇丰。 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下一阶段术语学建设任务:一是探讨中国术语学原理和中国术语学的学科框架。由于汉字不同于西方拼音文字,因而不可能照搬国外术语学理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术语学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中国术语学理论和学科框架。二是加强术语学研究所的建设。积极参与国内外术语学研究活动,扩大影响并团结更多的术语学研究者,共同推动术语学的发展。三是形成通力合作的术语学研究队伍,培养术语学研究人才。术语学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其发展离不开各领域专家的通力合作。应当形成一支包含各领域专家、且能通力合作的队伍。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现和培养术语学研究新人,特别是中青年专门人才,以保持中国术语学建设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会议认为,目前我国术语学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我们采用研讨会形式开展工作,十分有利于促进中国术语学建设。自2004年12月召开“第一届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以来,会议提出的各项术语学建设任务均取得积极的进展。第一届会议着重于术语学学科建设宏观问题,本届会议则已经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术语学研究课题,这表明术语学研究工作在不断发展。本次会议将对中国术语学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受国家技术监督局和新闻出版暑的派遣,我们于1991年8月下旬参加了国际术语网(TermNet)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三届暑期学校学习。国际术语网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术语情报中心倡议下,为了加强国际上术语工作的合作和交流而成立的国际组织。TermNet成立于1988年,每年举办一届暑期学校。其目的是进行术语学知识的传播和人员培训。学员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对术语网成员实行减免学费。本期学习有两个内容:(一)术语学原则与方法在术语工作实践中的应用,内容包括:①术语工作的理论基础,②术语工作的组织,③术语编排的方法,④术语数据库,⑤文献编目中的术语学,⑥术语标准化,⑦术语学与知识工程等。(二)术语数据库的培训,其内容为:CDS/ISIS软件在术语数据库的应用,包括①介绍CDS/ISIS软件及其应用,②讨论术语数据库的类目,不同术语的编排及处理问题,③数据库的联接问题,④四种语言micro CDS/ISIS软件介绍。本次学习的教师为国际术语情报中心主任、国际术语网的执行秘书加林斯基先生(G.Galinski),国际术语研究所主任、北欧术语学协会理事皮特教授,(H.Picht)国际术语情报中心布丁博士(G.Badin),所用的教材是费尔伯教授(H.Felber)的《术语学手册》(Terminology Manual,Unesco,Paris,1984)、有关专家学者的术语学及其应用方面的论著及选自国际标准、工具书的实例等。参加学习的学员有40多人,来自16个国家。其成员分别来自标准化、语言学、情报与文献工作、翻译、辞书编纂、出版、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不同的岗位和部门。有个别学员刚刚大学毕业,为了了解和掌握术语学,自费参加了学习。暑期学校的讲授方法是讲课、讨论、参观和演示。在讲授一个题目后,分发与讲授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并分组进行讨论,然后由一名学员,阐述本组的意见,有时会引起热烈的讨论。整个学习进行得紧张、生动、活泼。暑期学校的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月,但我们学到了术语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了解到国际上术语活动的情况和进展;加强互相间的联系,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术语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框架术语学”认知理论是美籍西班牙裔语言学家费伯教授最富有代表性的理论。她采用北约的医学术语作为设计范例,依照概念体系重新构建了原医学术语表,其出发点以语义分析和语料库分析为基础,概念分析结果也经过该领域军事医学专家的验证。整个术语管理模型在“框架”里构建,能更好地反映特定专业领域里典型性知识及其语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普通术语学作为一种传统理论愈来愈受到多方面的挑战,术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被理论蓬勃发展的专业词典编纂学或知识工程吸收掉的危险。"本体术语学"这一理论范式的出现,验证了维斯特普通术语学理论的科学性本质,也巩固了术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学科地位。罗什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对ISO 704和ISO 1087以及国际术语手册进行了科学性审视,为重新修订和完善国际术语标准并使其符合时代要求做出了贡献。文章旨在介绍其审视过程,为深入理解国际术语原则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加拿大学者安杰拉·坎波的长篇论文《对欧根·维斯特著作的接受和术语学的发展》的主要观点,及西方术语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在术语学的发展史上,欧根·维斯特的著作,一直是各国从事术语学工作和研究的学者们的灵感源泉。维斯特被公认为“现代术语学之父”。自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科技和相关领域的迅猛发展,术语学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工作方法或理论导向,它们大都对传统术语学持批评态度,由此引起了激烈的学术争论。安杰拉·坎波以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作为解释模型,有力地说明了现代术语学是一个在理论和方法论上更加强大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术语学在知识产生、知识获取、知识代表和知识传递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欧洲的术语学家从人们对信息流的研究和对知识秩序的重视上得到启发,设计了普通术语学的概念动力学模型,揭示出术语学和知识技术相互依赖、彼此依存的内在联系,并由此得出术语学和知识技术一体化的模型。文章着重对这一理论发展过程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国术语学理论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欧根·维斯特是第一个从术语学角度对“世界话语”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他的这项研究对维也纳术语学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从简介这项研究产生的学术背景入手,着重介绍了维斯特的“世界话语”理论,并论述了“世界话语”理论对形成维斯特普通术语学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术语学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突出强调了术语学建设在当前所具有的空前迫切性。只有把术语学当作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综合学科来建设,才有可能切实地把这一学科的建设搞起来。加强术语学的理论研究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根本,而就术语学理论研究联合申报立项可以作为当前工作的突破口。自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黑龙江大学拟议共建术语学研究所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我国进行术语学的理论建设。创建与发展中国的术语学理论应该是术语所的中心任务,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也是我们这次会议要讨论的中心问题。趁着国内各方专家学者齐聚我校之际,我想谈谈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想法,期望各位与会者能为我们献计献策,以便使术语所的工作能尽快地走上轨道。1.充分认识开展术语学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人们常常用“知识爆炸”这样的说法来描述信息时代知识飞速增长的状况。据说,在当今时代,每隔25年,人类的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而术语是凝集一门学科系统知识的关键词,是承载科学知识的载体。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术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因此,随着“知识爆炸”的发生,必然也要发生“术语爆炸”。实际上,这种“爆炸”的“冲击波”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新词的大量涌现就是一个证明。据国外的统计数字,在20世纪80年代,科技词占新词的80%,进入90年代,则占了90%。其实,在任何语言中科技术语词的数量都要远远超出普通词汇的数量。就这一意义来说,只研究普通词汇而不管专业词汇,可以说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术语与一般普通词汇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术语不是自发产生的,用一句国外著名学者的话来说,术语是“想出来的”,是人为干预的产物。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爆炸物”,拿什么作为理论依据对其进行干预?怎样干预?这是只有专门的术语学才能解决的问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术语系统,都要研究并规范自己的术语,不然,这门学科就很难成立,更难顺利发展。但是,涉及各学科术语的一般性、普遍性理论问题的研究,则只有专门的术语学才能完成。仅就这一点来说,加强术语学的一般理论建设,特别是在当前,就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认识到这一必要性与迫切性,可以增强我们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更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2.给术语学以准确的学科定位术语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末,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相应的国际组织,为此还确定了学科的正式名称,在英语里,用terminology science来取代此前的terminology。在俄语里,则用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替代терминология。这在术语学发展历史上,应被视为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在笔者的印象中,国内学界对术语学的性质与地位还没有明确的、普遍一致的认识。强调术语学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的多,而明确肯定术语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少。然而,是否承认术语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对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边缘性的东西,不可能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难免常常受到冷落,甚至沦为少人问津的冷门。综合性的东西,涉足的人会多些,但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因此,仅靠这样的认识和提法无法从根本上推动与促进术语学的发展。把术语学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这也是我们组建术语学研究所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这是与国际上的通常认识一致的。这样来考虑问题,对术语学的发展,情况会大不一样。作为单独的学科,它应该获得“计划单列”的待遇,须要有人从学科自身的规律与特点以及我们所处的现状出发,积极地通盘考虑并规划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不是消极地听凭其自生自长或由其他学科作为边缘来随意安排。一个学科是否具有独立性,科学学对此是有明确的衡量标准的。按国外学者的说法,这些标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具有相关领域的文献;2)具有相应的培训与研究机构;3)具有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学术组织;4)固定的常备人员;5)专门的研究对象;6)关于研究对象的实际阐释;7)对该领域内的现象作出解释与预见的理论;8)研究的方法;9)专业的科学语言,等等。如果要把术语学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建设,那也不妨沿着这些标准所提供的思路,衡量我们所处的现状,提出有待解决的任务,以推动学科的建设向前发展。这些任务大致可以归结为:理论探讨、人才培养与组织建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应该成为术语学研究所规划自己任务的出发点。3.术语学理论建设可分三步走上述的判定学科独立性的标准中,后几项实际上都是与学科的理论建设相关的。可以说,任何学科立足的基石都在于它是否有对该学科研究对象做出解释与预见的理论。如果从20世纪初算起,在我国,有计划、有领导的术语活动,开展已有百余年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术语的定名统一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说到术语学的理论建设,却只能说是乏善可陈。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当然与术语学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有关。更多的不说,严格的文理科分家就对术语学人才的脱颖而出极为不利。没有清醒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就很难避免盲目性。加强我国的术语建设,先要加强术语学的理论建设,这已经是势在必行。术语学的理论建设可以沿着“引进”、“结合”、“创新”这三个步骤来开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术语学的理论建设,可以先从引进做起。引进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做法。此前曾有人很少量地翻译了几本国外的术语学著作,如加拿大隆多(Rondeau G.)的《术语学概论》,以及其他个别文章等。这也许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想得到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一学派、某一大家的术语学思想或活动进行综合的介绍、分析、研究。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俄罗斯当代术语学》就是这样一部书。再进一步,还可以派专人、就专题去特定的国家,进行定向的研修考察。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做法,邀请国际上不同学派的有代表性的学者来华讲学。借著名学者来华之机举办学习班或研讨会,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国外的研究状况,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总之,我们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以更大的力度加强国外术语理论的引进工作。这也许是术语学理论建设在目前起步阶段首先要做的工作。“结合”是指国外现有术语学理论与汉语术语实际相结合。这是用国外的术语学理论之“矢”射汉语术语之“的”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消化吸收国外理论、解决汉语术语实际一般性问题的过程。这里我要坦白地承认一点,对于黑龙江大学现阶段能实际参加术语学所工作的人来说,实现这种结合可能比完成引进要难。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我们相信,黑龙江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会逐步显示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结合,有关方面应该创造必要的条件。比如,要有选择、有步骤地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逐步熟悉有关术语委员会实际定名工作中的丰富经验以及成功案例,让他们参与华语圈内的术语学术活动,以及更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等等。此外,要最终实现这种结合,必须有更多的人,包括外语界、汉语界、社科界、科技界的有志者,做出一些跨学科的、横向发展的努力。当然,我们更期待,随着教改的深入,有更多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年轻人能脱颖而出,并投身到术语学研究领域中来。现有的国外术语学理论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哲学,特别是认识论,逻辑学、符号学、信息学、控制论、科学学等多种学科都为术语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理论观点与方法,因此,术语学的基本理论,对各种不同语言中的术语现象都有解释力。但是,也应该看到,国外的术语学理论毕竟是在印欧语“基质”上产生的,汉语或者所谓华语圈内的术语,肯定有其特殊性。我们在引进、消化、吸收、结合之后,面对汉语术语的特殊性问题,必须要有创新,才能最终建立起具有特色的中国术语学理论。这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但它应该成为我们的一个努力目标。4.推广术语教育,培养术语学专门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学科建设的根本。说到底,有了人,形成了队伍,才能谈到其他。笔者注意到有关部门已经有“努力谋求在大学设置系统的术语学课程,并探讨开办术语学远程教育(e-learning)的网络体系”的想法。这一构想应该得到肯定与支持。它不仅体现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的教育理念,更是从根本上增强我国术语工作的内在实力的重大措施。我们期望,上述想法能早日落实。其实,在国外,在术语研究发达的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急起直追。在高等院校开设的术语课应该是面向文理各专业的共同课。它应该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基础课。它也完全可能成为这样一门课。就其性质而言,这还是属于术语学的推广教育、普及教育。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从提高入手的问题。两者是互相促进、互为依托、并行不悖的。实际做起来,两者各有自己的难点。笔者以为,目前也许应该先从培养高层次人才抓起。就目前国内的情况而言,我们也许还没有术语学科班培养出的人才。既然术语学是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那么,其他学科出身转而从事术语工作的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很难弥补专业知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而术语学又恰恰是一门与多种学科具有密切关系的综合学科,这无疑又增加了由外行转变为内行的难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这一思想也同样适用于术语学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我们的突破口也应该首先选择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培养这样的人才,高等学校责无旁贷。可以选择有条件又有积极性的一所或几所高等院校为依托,由有关方面牵头,联合多方力量,调动并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一切有利因素,招收培养硕士以至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这样,经过三五年之后,我们就会有真正术语学科班出身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他们应该起到火种的作用,应该成为未来术语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他们的努力,术语学科的知识会得到进一步的普及。5.目前要做的几项工作1)确定选题,抓紧立项研究所的中心任务与日常工作就是围绕着课题做研究。术语学研究所的中心任务就是开展华语圈内的术语学理论研究。从上面谈到的几点认识出发,我们初步设计出如下几个研究课题:《术语学理论问题研究》——这应该是反映就某些术语学理论问题所进行的更深一步研究成果的论文集,这些问题可能会包括:奥地利术语学派与俄罗斯术语学派的对比研究;系统方法在术语学研究中的运用;某些学科如语言学、法学等学科术语的特点;某些著名术语学家术语理论的介绍等。《术语学名篇选读》——这是一部以介绍国外各著名术语学学派有影响的术语学著述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它的主体应该是对原作的准确翻译,同时也要附有对这些著述或重要论点的解释与说明。通过这个选题的研究,可以使一些以外语见长的人更进一步深入到术语领域中来,同时,也可以帮助没有条件直接接触术语学经典著述的人熟悉术语学的理论。这一课题可能是其他相关课题的副产品。《俄国军事术语研究》——这是一部以术语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以一个具体专业的术语为实例,对该学科的术语做出全面理论阐释的著述。它既可以更深入地消化吸收并实际运用术语学的一般理论,同时也是对一个学科术语的产生、发展规律以及现状的揭示。《术语学概论》——这是一部以大学生等一般读者为对象、结合汉语术语实际、较全面阐述术语学理论内容的普及型著作,也可作教材使用。《术语学原理研究》——这是一套结合汉语术语实际从更深的理论高度上阐述术语学基本原理的系列著作。它应该涵盖与多种不同学科的术语学原理,比如《术语的语言学原理》、《术语的符号学原理》,等等。它应该是国内术语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体现。我们恳切地希望各位专家对上述课题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加以论证,并在可能的场合对这些课题的立项给予支持,为这些课题的顺利完成给予具体指导。2)健全机构,网罗人才前面说到的学科成立的标准中,有好几项是与学科的组织建设相关的。比如:要求“具有相应的培训与研究机构”,“具有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学术组织”,具有“固定的常备人员”等。这方面我们也有许多事情要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作为国家授权的术语建设的领导机构,担负着涉及全局性的规划、指导与协调等重大任务,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以全国科技名词委为核心,还应该建立能更广泛地联系并团结有志于术语学研究或从事术语实际工作的群众的学术团体。据笔者了解,目前,除去专门的研究机构之外,高等学校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与术语工作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在某些词典学、词汇学或科技翻译、语料库建设的研讨会上,不时会有人谈及与术语学有关的话题。但他们只能是处于会议主要议题之外,和者甚寡,甚至根本找不到对话者,更不用说找到知音了。围绕某一学科术语的工作会议可能很多,但就一般术语学普遍性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却很少很少,甚至没有。这种局面显然不利于术语学的发展。应该尽快地建立这样一个学术机构,为更广泛的研究者提供自由讨论术语问题的场合。  相似文献   

14.
1987年9月29日——10月1日在联邦德国的特里尔(Trier)召开了术语学和知识工程国际会议。近年来,计算机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正逐渐由数据处理机变为知识处理机。在这个革命性的变革中,以知识单元和知识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术语学和知识工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在人—机交互界面的研究,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研究以及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这样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已可把某些成果付诸实用。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术语学情报中心(INFOTERM)、术语学和知识转换学会以及特里尔大学共同组织“术语学和知识工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还得到了欧洲共同体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支持。这次会议的目的是:1.促进在术语学和知识工程研究中的国际合作;2.为科学界和工业界会聚一堂共同讨论提供论坛;3.把术语学和知识工程研究中的新技术介绍给潜在的用户。这次会议的论题主要有七个方面:1.哲学、逻辑学、符号学;2.术语科学;3.计算语言学、形式语言、自动翻译;4.情报文献研究;5.知识工程、人工智能;6.知识和信息的表示和转换研究;7.人因工程研究;为了弄清术语系统和知识系统的结构,上述七个方面都要力图探讨知识和术语的基本单元,这些单元的联结方式,它们的分类系统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会议还同时举办展览会,展出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机器翻译、人机交互、术语数据库、知识表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书刊杂志。(冯志伟寄自联邦德国斯图加特)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认知术语学的代表人物——比利时女学者R.泰默尔曼所著的英文术语学著作《走向术语描述的新道路:社会认知方法》一书,是她在自己十几年术语学教学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对传统术语学理论思想进行的再思考。该书自2000年出版之后,在西方术语学界引起很大反响,被誉为“在社会和人类科学领域中开创了新局面、引人深思的术语描述的新方法”。文章简单介绍了此书的主要内容,对这部书的术语学理论价值进行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广大专家学者对术语学也许并不陌生,但是对术语学有深入了解的并不多.为了提高专业人员应用术语学知识的能力,应当借鉴和引用西方的术语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借鉴他们在术语学教育和训练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汉语的具体特点,广泛开展具体、系统的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术语学教育教学,尤其是术语学工作方法知识、术语标准化知识、术语库知识和新术语选择的知识等方面,并加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术语学的奠基人维斯特(E. Wüster)在其专著《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Einfü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1]中定义“术语是一个专业领域的概念指称系统,它包括了所有的专业表达,这些表达是一般的、常见的”。传统的术语学研究局限于对词汇的研究,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术语的抽取和标注更多地来自真实文本,特别是更加依赖于知识库的构建。本研究重点在于以越南为例构建南海领域汉英本体知识库,对领域相关术语及术语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以实现对南海领域知识的系统组织,更好地服务领域术语研究和基于知识本体的术语翻译。  相似文献   

18.
应中国国家标准局和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并感谢奥地利联邦经济事务部提供的旅行资助,加林斯基主任作为术语情报中心的代表于1987年11月16-26日参加了中国的术语学研讨会,讲授术语学和文献学课程,并商讨关于未来术语标准化和文献学、术语编纂学、知识工程、术语数据库等的合作计划。术语学的理论与其实践问题作为加速传递知识和技术的基础,其重要性在中国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为此,中国的一些机构、如中国国家标准局(CSBS),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CNCUNSTT),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STIC)以及百科全书、字典、专业词典的出版社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等,都已经从事术语学的研究课题。为了进行基础术语学的研究,大量与术语学有关的著作已被译成中文,因而能普遍提供中国公众所利用。由于认识到术语标准化先于学科标准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传播知识和技术,术语标准化在中国受到很大的重视。全国性的中文术语数据库不久就将建立起来。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原因以及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最后的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术语计划在中国起着关键的作用。在CNCUNSTT这一中国专门负责自然科学和技术术语的计划、实施和统一的权威机构的指导下,建立了与自然科学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的数目相对应的约30个分委员会。这些分委员会负责各自领域中科学技术术语的审定。由于实际的术语工作只能由一些训练有素的专家来完成,从而对术语学培训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可以设想在国际术语情报中心的帮助下,制定和实施大规模的培训计划。胡英译自“Infoterm Newsletter”1988,No,47(March),P.2 周智佑校  相似文献   

19.
从术语学的角度看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语是知识的交流媒介,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鉴于术语学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本文从术语学的角度来谈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文章先从定义知识和知识管理概念入手,然后用例子分析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最后阐述了术语管理是知识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以期人们能够从知识工程建设的角度来重视术语知识网络资源的建设,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术语是知识的交流媒介,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鉴于术语学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本文从术语学的角度来谈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文章先从定义知识和知识管理概念入手,然后用例子分析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最后阐述了术语管理是知识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以期人们能够从知识工程建设的角度来重视术语知识网络资源的建设,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