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1999,(16):38-39
一、主要技术内容 堆肥催腐剂是根据微生物的营养机理,以作物秸秆为培养基,选用适合有益微生物营养要求的化学药品,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化学制剂,是化学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边缘科技产品,用于堆腐各种作物秸秆,是实行秸秆还田,提高秸秆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增加有机肥投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该技术经专家评议为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2,(12):24-25
一、主要技术内容 "玉米作物秸秆的利用技术及机具研究"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99-009-01-04.该项目已通过了国家鉴定和验收工作.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祸患,在防控过程中发生的农药滥用则危害食品安全。发展绿色、高产和精准的抗病新策略、培育推广作物抗病新品种是解决技术障碍的根本途径,而这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在植物免疫机制基础理论和抗病基因系统发掘方面做出重大突破。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免疫机制的研究,本领域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近年来,以水稻、小麦等作物为模式的抗病机制研究,直接为作物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力地推动了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速度。面向学科基础前沿和抗病育种中的关键问题组织重大项目研究,将会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1999,(12):39-40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肥料由作物必须的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和锌、硼、铁、锰、铜、钼等微量营养元素,经科学配方及络合剂的选择和用量的控制,采用化工工艺,以最佳的温度和时间控制其反应过程,并充分搅拌而成的浅兰色半透明液体,各种养分均呈高有效态.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是目前仅有50%的秸秆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其中,约有28.2%的秸秆用于还田,剩余近50%的秸秆在农田直接焚烧或者废弃。为了达到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作物高产稳产、耕地质量提升和农田环境改善的目标,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安徽省科技项目“秸秆资源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农业“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的支持下,组织联合有关单位开展了“水旱轮作制下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作物种质资源是控制作物性状的基因载体,是作物育种及其相关学科的生命物质基础.如何从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新的优异基因,是我国作物育种的急需与作物种质资源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我国农业上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应以培育"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新品种为突破口.因此本项目以发掘抗旱、抗病(虫)、肥料高效利用及优质基因为研究重点.我们将植物基因组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基因资源研究,提出了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基因克隆的技术路线.项目近两年取得如下进展(1)明确了建立核心种质的策略与方法,建立起了水稻、小麦、大豆初级核心种质.(2)明确了新基因发掘的方法,构建了一批基因作图群体.(3)已克隆到水稻抗白叶枯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和意义 我国农村每年产生大量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城市污泥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目前利用率很低,一些地方的秸秆被大量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大气环境;畜禽粪便会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和大气恶臭污染,直接施用会造成土壤营养比例失调、磷积累过剩、烧苗和有害病原菌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9.
大麦是世界上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大麦秸秆可用作反刍动物的优质饲草.因此,维持和发展大麦产业,不仅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食物多样性及营养与健康的需要.四川省是我国大麦主产区之一,无论从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单产,还是改进品质,四川省发展大麦生产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57-57
植物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是一类从多种病原真菌中分离的、具有蛋白激发子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农药,可诱导多种植物产生系统抗性,促进植物生长,改善作物品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植物激活蛋白通过激活植物体内免疫系统和代谢调控系统,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促进植物根茎叶生长,从而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植物激活蛋白对靶标病原菌无直接杀死作用,因此不会引起病原生理小种产生抗性,对环境、人畜低毒安全、无残留。激活蛋白能显著诱导水稻、白菜、柑桔、烟草、辣椒、棉花等多种作物提高抗病和抗逆能力,生长期减少化学农药用药量达60%,大田示范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抗病增产效果,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1999,(14):48-49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产品以锯末、麦草、稻草、米糠、谷壳、秸秆等其中一种为主要原料,配以轻粉、膨润土、粘合剂、阻燃剂为辅料制作而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具有丰富的衣作物秸秆资源,但存在秸秆资源总量、品种和分布不清,利用现状不明等问题,影响了国家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推进。为了摸清我国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NY/T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开展了资源调查与评价,初步摸清了我国小麦、玉米、水稻、油料、棉花5种主要农作物秸秆的资源量、分布、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全国分为重点开发利用区、适度开发利用区和限制开发利用区等5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3.
1925年,金陵大学邀请康奈尔大学的洛夫教授来中国订立了一项五年期的作物改良合作计划。从1925年至1931年间,康大的洛夫、马雅斯、韦根斯三位作物育种学教授共计来南京六次合作实施这项作物改良计划。计划中金大与康大作物育种人员协力合作,选育了包括小麦、大麦、高粱、玉米和棉花等大量高产抗病的作物品种,推广应用,赈灾济民。同时,合作计划也训练了一批专业的作物育种和推广人员,以继续推进中国的农学事业现代化。作为近代历史上中美首次系统性的作物育种合作项目,该计划为中国农业第一次带来了先进的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的科技合作模式,在推动中国农业近代化历程中的成功意义和国际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耐盐植物分子育种是一项意义重大、有相当难度和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海南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盐生植物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DNA作为基因供体,以番茄、茄子、辣椒、豇豆等作为模型植物(受体).导入外源DNA的后代在海滩上试种,用高于蔬菜作物生长极限盐度20~40倍的海水直接灌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2,(17):51-52
一、主要技术内容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需要,技术方成功地研制开发出了生物肥料(包括生物复合肥料、生物有机复合肥料);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农药);生物饲料(包括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系列农业生物制品,为发展绿色食品(生态食品、有机食品)的绿色产业链提供了可靠保证.技术方推出的"绿色产业链--综合生物工程"生产方式,即"绿色食品(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良种良苗→作物生长用生物肥料、防病治虫用生物农药、农副产品发展养殖业用生物饲料(畜禽粪便回收再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料)→绿色食品(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一.主要技术内容 八达岭牌高效有机活性肥是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首批认证的绿色食品肥料.该产品是汲取传统肥料之精华结合现代生物创新技术,经科学配方采用先进工艺加工而成的有机、无机、生物复合型的高科技产品.其营养元素集速效、长效、增效为一体,具有提高农产品品质、抑制土传病害、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作物早熟等优点.该产品被列入<1999年国家级星火项目计划>,列入<200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编号:2000G41D600027 );并还获得高新技术发明金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0,(24):F0003-F0003
我国甜糯玉米生产发展较快,但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大多为抗病不优质或优质不抗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甜、糯玉米生产的发展。为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近年先后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优良甜糯玉米新品种,其中“粤甜11号”、  相似文献   

18.
农林剩余物制造绿色建材新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13-14
该课题以农作物秸秆、竹材和林业加工剩余物为主要原材料,研发秸秆全生物量利用制造绿色板材及相关高附加值产品的成套生产工艺技术,创制了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潮湿状态下使用的结构用秸秆刨花板;无游离甲醛释放葵花秸秆刨花板;无游离甲醛释放的麦秸、稻草纤维板;废弃木材以及加工剩余物制造环保型板材;豆基蛋白为基体的耐水性生物质胶粘剂、绿色轻型木塑复合材料等生物基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72-73
江苏粮食作物生产稻麦两熟为主体,其中,麦类种植面积334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3350万亩。稻麦两熟制面积2800万亩。全年秸秆量4000万吨,秸秆利用率不到40%,大部分麦秸秆被废弃和焚烧,浪费资源,并造成大气、水体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农家肥少有积制,更难以下田,对化学肥料依赖程度日益加重,农田质量降低。再则由于麦秸还田利用对稻田耕整、水稻栽插带来许多困难,麦秸还田稻作技术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2,(15):38-39
一、主要技术内容 "农作物秸秆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系2001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011205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