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汉语和德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之间的差别给汉德术语互译带来了很多困难。根据在国内和德国多年的翻译实践,从汉德术语互译的对等、选词、排列秩序、直译还是意译等方面出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列举若干在科技术语英汉互译中表达欠妥的译名,阐述科技术语英汉互译应遵循科学性和汉英语法规则,以及习惯性。并就新术语温度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的译名和定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科技术语翻译要讲科技,似乎是科技领域的“天经地义”。但在特定语境中,科技术语暗含隐喻意义时,则宜译隐喻的喻体,而非译相应隐喻的本体。尝试从英汉科技术语互译的角度,探讨科技术语翻译使用隐喻的现象,打破传统科技术语翻译固定思维的藩篱,反衬其在原语文化交流中的特色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术语的西班牙语翻译研究,是基于中医药“走出去”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探索,旨在提高中医术语西班牙语翻译水平,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而术语工具书的选择对相关翻译工作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西对照国际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权威的中医术语西译工具书,研究通过对该书的综合分析,结合术语学理论,深入讨论了中医术语西译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了完善中医术语多语种信息,提高中医术语翻译质量,研究提出借鉴欧盟多语种互译术语语料库模型,为建立中医术语多语种语料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物学快速发展,相关文献浩如烟海,新生术语层出不穷。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拓展,生物学术语的中外文(主要是中英文)对照研究也越发显得重要。“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不仅成为生物学术语产生的旺盛源泉,而且也对生物学术语的研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信”“达”“雅”的中外文术语互译,对于生物学学术交流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生物学术语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中外文对照研究亟需加强。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或学术交流实践中,生物学术语的中外文形式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通译或应用,给术语的正确理解或使用造成了困难,也影响了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例如,国内一些研究生聆听美国教授的《数量遗传学》学术报告,在听到关于covariance的算法时,不少学生感到疑惑,以为从未接触过这个术语。后来得知,这一术语在国内大学本科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生物统计学》中均有介绍,只不过称之为“协方差”而已。事实上,在中外文生物学术语应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类似问题。另一方面,虽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的审定和释义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术语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过去翻译比较混乱的名词,例如motif和consensus sequence,都得到了较好的翻译或定名[1-2],然而,迄今仍有一些分子生物学外文术语未能很好地互译。譬如,微生物学术语prion通常译作“朊病毒”,但也有学者建议将其译为“感染性蛋白质”“感染蛋白”“感染朊”“染朊子”“蛋白侵染子”“毒蛋白”“朊”“普朊”“普利昂”或“普力安”等。又如,生物化学术语molecular chaperone通常被译作“分子伴侣”,但是也有学者认为,molecular chaperone只是辅助蛋白质的折叠、组装,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功能执行,犹如将新娘送入洞房后即离开的伴娘一样,并不参与最终过程,因此主张将molecular chaperone译作“分子伴娘”[3]。再如,有学者认为,exon和intron分别译为“外元”和“内元”要比译为“外显子”和“内含子”妥帖,主要原因是exon并非都“显”(编码氨基酸),intron也并非都“含而不显”[4]。再如生物工程术语extractive fermentation通常是指与产物分离相耦合的发酵技术,即在发酵过程中或特定发酵阶段在线(原位)提取产物的发酵技术,有学者将其译作“萃取发酵”,也有学者将其译作“发酵-分离耦合过程”,还有学者将其译作“耦合发酵”。笔者认为,“萃取发酵”易使人误解为单纯采用萃取技术分离产物的发酵技术(事实上,extractive fermentation既可能采用溶剂萃取技术分离产物,也可能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膜技术或离子交换技术等分离产物);“发酵-分离耦合过程”未能凸显extractive fermentation属于发酵技术的本质,并且略显冗繁;“耦合发酵”则未能准确表现extractive一词的含义。因此,笔者以为,将extractive fermentation译作“提取式发酵”似乎更为妥当。此外,ortholog、paralog、gene ontology、bootstrap等,也尚缺乏公认或统一的中文对照术语。由此可见,外文生物学术语的中文对照研究可谓任重而道远。其三,一些与中医药相关的中文生物学术语也迫切需要加强外文对照研究。譬如,有的辞书将“牙车(床)”译为dental bed,易使人误解为“牙科使用的床”,而译为dental alveoli或alveoli dentales(牙槽)更妥当一些。[5]又如,将“真牙”译为wisdom tooth要比dermal tooth更为贴切。[6]中医药术语的中外文对照研究,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应当予以重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今后应当继续加强生物学术语的中外文对照研究。首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牵头,以《中国科技术语》等刊物及其网站为交流平台,广大生物学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推动生物学术语的中外文对照研究。对于拿不准或者有争议的术语,可借助上述媒体,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公开征求中外文对照译法。生物学术语的中外文一旦确定之后,应当积极在国内乃至世界华语圈中公布、协调和推广。其次,在生物学术语的中外文互译研究中,应当集思广益、文理并举、多学科合作,既要发挥生物学科技工作者的主力军作用,又要重视汉语、外语、化学等专业学者的建议和意见。再次,应当鼓励在适当场合推广使用中外文对照的生物学术语。这样不仅有利于避免类似“协方差”尴尬状况的出现,推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繁荣与发展,而且有利于“维护民族语言健康、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7-8]。最后,鉴于高校在生物学术语研究、传播与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加强高校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术语的中外文对照教育,并将其列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从教材选编到作业练习,从课堂教学到科研实践(实习),都应当关注生物学术语的中外文对照研究。近年来,一些高校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适当设计了一些中外文术语互译的题目,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崇。也有一些高校开始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甚至全面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关于全面使用外文教材的利弊得失,笔者无权置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生物学术语的中外文对照教育有利于科技发展与学术交流,忽视中文术语或外文术语研究都不利于中国生物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术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主要致力于理论术语学研究和应用术语学研究。理论术语学研究对应用术语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术语学研究也不断影响着理论术语学的发展。理论术语学研究包括类型术语学、术语语义学、称名术语学、功能术语学和认知术语学等一系列研究方向;应用术语学研究包括术语词典学、术语标准化和术语数据库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术语的主要工作是术语本土化、术语规范化和术语国际化。术语本土化就是将外语中的科技术语引入到本族语中,引进的方式有意译、音译、形译以及一些变式,但是意译优先。术语规范化主要有三项任务:对术语的系统梳理、规范歧异术语和术语关联。术语国际化有两重含义:术语输出和术语一致。术语输出既要靠科技事业的发展,又应有自觉的战略筹划。  相似文献   

8.
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的术语规划包括术语培训和会议、术语荣誉、术语合作、术语政策或策略、术语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术语资源的无障碍获取、术语标准化、术语管理、术语出版等。国际术语网(TermNet)的术语规划主要包括组织规划,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培训、合作开展术语资格认证等活动规划。中国的术语规划可考虑:加强国内术语规划与合作力度,构建面向全球的术语合作体系,加快培育满足新形势需求的术语学理论与应用人才队伍,搭建大型术语工作平台等。  相似文献   

9.
从术语的价值看术语工作(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术语具有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属性。术语工作是一个包含术语生成、术语选择、术语解析、术语知识化的连续体。词汇化可以部分解释术语是如何生成的,术语释义及其知识化则展现了术语是如何被解析的。术语的生成与解析展现了术语的独特性质,有利于明确术语研究的范围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开展英德汉语间翻译教学和实践既有助于了解德英汉语翻译的规律,也可以培养通晓多门语言的外语高级人才,符合国家利益。文章主要讨论德英汉语基本词汇的数量,提出了三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述了德英汉语词汇翻译中的术语等值问题,以及德英汉语国际通用术语间翻译的术语定名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开展英德汉语间翻译教学和实践既有助于了解德英汉语翻译的规律,也可以培养通晓多门语言的外语高级人才,符合国家利益。文章主要讨论德英汉语基本词汇的数量,提出了三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述了德英汉语词汇翻译中的术语等值问题,以及德英汉语国际通用术语间翻译的术语定名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个语言学术语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翻译学和术语学的角度分别对其德语、英语、汉语称谓进行比较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提出了其中的问题,阐释了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个语言学术语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翻译学和术语学的角度分别对其德语、英语、汉语称谓进行比较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提出了其中的问题,阐释了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恩格斯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命题的德文原文、英译文以及多种版本的中译文进行了考察,并对该命题的语境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命题的涵义是:自然界不是一成不变地存在着,而是不断生成、演化和消亡着。建议将该命题的翻译可以修改为:自然界不只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文章认为,该命题是辩证自然观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相关俄语术语构成,既遵循现代俄语构词规律,又体现出与国际通行术语表达相一致的特点。对新冠肺炎的命名产生了新词汇,而围绕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的探讨,则沿用或重组了既有术语词汇。在形态构成、语义构成和句法构成三种基本构词方式框架下,相关术语构词大量采用缩略法、复合法、词缀法、隐喻法和借用法,以及英俄语混合使用的术语表达方法。俄汉术语表述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词义筛选、词类转换和同义反复等方面。了解俄汉术语表述差异,有助于推动文本信息的有效传播,保障俄汉双向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术语知识有助于提高专业语言翻译的质量,而术语翻译的好坏对术语的标准化和命名统一又有着极 大的影响。因而在整个术语教育中,面向翻译的术语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术语教 育课程都是在高等学校的翻译专业开设的。文章着重分析了几个开展术语教育时间较长且卓有成效的德语 国家的术语教育情况和有益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在中国开展面向翻译的术语教 育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科技术语里有些术语来自日语,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来自日语的术语其实来自德语,它们都是来自德语的借词。迄今为止,国内学界仅仅在有限的几篇文章里间接、泛泛提到了这一点。文章试就日语中来自德语的外来词的概况、历史、分布范围及其与德语中的词义比较等进行分析,并做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源远流长、绚烂多彩,钱币的命名更是意蕴深厚、耐人寻思。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钱币术语的特点,归纳了钱币术语现有英译名的四种策略,即“音译”“音译+直译”“音译+意译”“音译+注释”,并就与现行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不相符的音译、英译策略单一、英译名混乱等问题提出建议,推动我国古代钱币术语英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进程,促进我国古代钱币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