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向性作为现象学的基本概念,也是现象学技术哲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伊德在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意向性的概念,用以说明技术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之中的中介作用。后现象学的倡导者费尔贝克则在伊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技术制品意向性的概念。技术制品不仅具有伊德所说的技术意向性,而且对人类存在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起到相互塑造的作用。本文试着简要描述意向性概念的变迁,以及技术意向性的沿革,最后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2.
从身体现象学的视角看,体验者在虚拟现实空间中的临场感并不单单依靠外在的技术手段得以实现,影响体验者临场感的关键在于"身体场"的运作。这一运作过程涉及身体空间、身体意向性与身体的习惯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共同作用,才使体验者能够将虚拟现实空间感知成一种为他而存在的"生存境域"。这一"生存境域"既保证了体验者在其中所获得的体验具有第一人称被给予性,同时具有生存的情境性,由此,使体验者获得了一种活生生的临场感。临场即意味着身处在某种生存性的境域之中。  相似文献   

3.
深层生态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遭遇到理论、实践和政治三方面困难,其中二者思考维度不同等理论问题更为根本。齐默尔曼和奈斯分别对之有调和与包容两种策略,其为绿色环保理念辩护的借鉴纲领取向,制约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利用,影响深层生态学在当代的纵深发展。中国环境伦理学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及传统生态文化的借鉴纲领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亟待超越。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知觉--唐·伊德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德格尔之后的很多技术哲学家沿着海德格尔开启的思路,将技术哲学的研究逐步引向深入。美国哲学家唐·伊德(Don Ihde)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伊德认为,海德格尔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将现象学引进了技术哲学。但伊德同时也指出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忽视了对技术与知觉关系的认识。伊德借助胡塞尔、特别是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论证了知觉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的知觉的,从而实现了对海德格尔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布伦塔诺"原初联想"论的提出是西方时间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不同于康德把时间当作是先验认识的形式,也不同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时间观,布伦塔诺通过对直观内容的深入挖掘,以及在吸收亚里士多德时间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出从心理学视角研究时间的第三条道路。在他看来,时间本质上是被其称作"原初联想"的意识行为,原初联想对其他一切意识行为都具有奠基作用,是构造其他意识行为的基础。毫无疑问,他的时间思想为后世的胡塞尔、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哲学家时间理论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语言问题是海德格尔思想(尤其是晚期思想)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基于对流以俗语言观的批判,海德格尔揭示了技术语言以及语言的技术化之弊,力图把诗意语言与技术语言区分开来,并用诗意语言去克服技术语言,以确保语言的纯粹性与生命力,在海德格尔那看似循环的语言道路公式中,蕴涵了独特而深邃的语言思想和对人类生存的极大启迪。  相似文献   

7.
意向性行动是我们理解人类行动具有规范性的关键。意向性活动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使得意向性行动有了一种结构上的规范性,这种结构规范性通过因果性指称和适应指向表现出来,而一种适应指向使得意向性行动内在地具有规范性。这种内在的规范性最终在意向性行动的实践中表现为认知之力和意动之力的双重特征。正是意向性的结构特征和双重特征使得意向性行动最终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行动规范性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庄子和海德格尔对技术问题都深表关切,他们在对技术的思考过程中都关注人类的历史命运,寻求一条由技术统治通向审美解放的道路,二者具有很强的共鸣性.但由于所处时代的巨大差异,他们的技术思想也具有很大差异性.庄子和海德格尔所提出的克服技术异化的途径给予现今社会的启示就是,应以人文主义之柔克技术异化之刚,人文文化和技术文化应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9.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技术对物和人统治的背后必然有其非技术的思想根源,那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把解决技术时代危险的途径指向了"沉思之思"."沉思之思"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生活在技术时代的人冷静地审视其行为的可能后果,但它却无助于技术异化现实问题的解决,所以,海德格尔的技术拯救之道仍然充满着形而上学性.  相似文献   

10.
塞尔从分析无意识的概念入手,提出意识和意向性相互依赖的关联原则,反对当代意向性自然化过程中意识和意向性分离的倾向。许多心灵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由此展开了意识和意向性关系大讨论。这场争论是当代意向性理论发展的必然过程,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对心理学、认知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关于科学"本质"的两个命题虽然在表述上大相径庭,但在理论内核和论证方法上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内容上看,1938年"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和1953年"科学是现实之物的理论"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命题蕴含了科学"对现实之物的干预性加工"、"方法对科学的胜利"以及科学"专业化"的必然性与积极方面,体现了海德格尔科学思想的深邃和丰富性的一面。从逻辑结构上看,这两个命题通过"对置性"(Gegenstndlichkeit)这一概念贯通起来,体现了其思想与方法论上"一致性"的一面。只有把这两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命题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深入地把握"科学的本质"及其局限性。这两种论述基本上包含了海德格尔关于"科学"的其他命题。海德格尔认为,只有不迷恋确定性、严格性与客观性,立足于"存在的历史"和活生生的"此在的生存",才能更好地把握科学。  相似文献   

12.
行动的意向性说明是否需要定律,是否是一种因果说明,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PopperHempel论题认为,意向性说明需要依赖普遍定律,但这种观点面临着真实性与一般性的两难困境.在W.C.Salmon的因果性本体论解释的意义上,即便意向性说明不必然依赖定律,也仍然可以是因果说明.基于此,我们能够反驳关于"理由不是行动原因"的三个典型论证:"原因的合适类型"论证、"逻辑关系"论证和"遵守规则"论证.这种反驳揭示出,理由与行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为意向性说明的正当性提供辩护.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哲学思想,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海德格尔的环境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分析了国外海德格尔环境哲学思想研究的主要脉络、分歧与争论,揭示出目前海德格尔环境哲学研究的新动向。这些成果的介绍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海德格尔哲学及环境哲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杜威和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加以分析对比,考察他们在技术之本质问题,即技术的概念和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上存在的分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追问技术之本质的渊源、研究方法和技术探究的意义三个维度,分析导致两种技术观点之对峙的深层原因。最后从突破形而上和人道主义视角,归纳两种技术思想对当下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启发作用,为当代技术困境的解决提供的多元化出路。  相似文献   

15.
延展心灵论题主张认知与心灵并非限定于头脑之内,而是延展到了世界之中。这一论题的根本争议在于如何界定认知的标志。围绕这一争议,出现了三种认知标志理论:亚当斯和相泽的非衍生内容理论、梅纳瑞的表征三元体理论和罗兰兹的认知所有权理论。本文发现,三种理论分别诉诸了三种原生意向性观念:内禀意向性、规范意向性和现象意向性,并将其作为认知的标志。然而,三种原初意向性要么不能说明规范性的来源,要么缺乏自然主义的根基,要么无法解释现象特征。为了对克服三种原生意向性的缺陷,并为延展心灵论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本文基于生成主义的理论,倡议了一种生成意向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塞尔提出了名称的意向性解释,他反对将指称的获得归因于外部传递链条的因果命名理论,认为名称获得指称依赖于意向内容,以此发展了名称的描述理论。在意向性名称理论中,网络和背景具有关键作用,并且显示出较之语境分析方法更强的解释力。更需要注意的是,和名称相联系的意向内容不仅能帮助主体获得指称,而且能够扩展主体的意向网络和背景,实现自我纠错、更新和增长,有利于主体的进一步思想和行动,从而具有比获得指称更重要的实践推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海德格尔关于现代技术对人类发展的有害作用的思想,阐述了海德格尔克服现代技术的基本观点,客观地评价了海德格尔克服现代技术思想的合理性,并指出了他的这些思想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类目前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传统西方哲学长期思维方式影响下,由现代技术带来的严重的主客二分。人以主宰者自居,妄图控制技术、改造自然,却不知自身早已沦为技术的工具,在技术的控制下将自然美单一化、人工化,使之失去了本真存在,人也在其中失去了关照存在的"诗意"本性,从而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本文以海德格尔之思论述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如何保护本真的自然美:人类应反思主体地位和现代技术的本质,在存在的本真维度中沉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重拾诗人本性,本己的融入自然之中,实现"诗意的栖居"之理想方式,领会并保护纯粹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4):102-106
因果性是关涉自由和必然这一困扰整个人类的大问题。海德格尔认为,对因果性的追问是与形而上学的本原、科学的自然规律和技术的实际效用交织在一起的。在如此境域中的因果性从根本上堵塞、偏离了其原初的存在意义,只有有限的适用范围,并日益导向必然性和机械决定论,限制了自由的发挥,甚至游离于自由之外。他从存在本身展现的领域及其领会出发,开辟了因果性研究的新理路,使自由得到彰显,展示了真正的创造性和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希腊裔法国哲学家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虽未进入当代主流技术哲学家谱系,但其思想却彰显了一条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的当代技术哲学潜在进路。他从技术概念切入对马克思的诠释、随后在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间创造性对话的建构中阐发一种以技术现象及其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未来之思",这种思想以"行星性"概念为核心,最终迈向一种技术形而上学或技术的存在论。在当代技术哲学语境中理解和诠释阿克塞洛斯思想的理路和特征,有助于揭示其思想为学界所忽视的价值和从特定角度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和技术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