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残留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残留农药降解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农药可以保障土壤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土壤残留农药的种类、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土壤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一种多孔富炭物质,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理化性质,生物炭对水土环境介质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本文说明了生物炭的施用对土壤中农药吸附-解吸行为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由于自身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和表面能较大等性质,以及高度芳香化结构使其能够强烈的吸附土壤中残留的农药污染物;并且使解吸滞后现象增强,减少农药的解吸量。另外,生物炭的施用减弱了土壤中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及药效。同时,总结了目前在生物炭对在农药迁移机理的影响与其在农药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需要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最后,对生物炭在农药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Gibberellins)是一类属于双萜类化合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已被广泛使用在瓜果、蔬菜、粮食作物、园艺等生产过程中.可通过饮用水、食物残留等途径进入人体体内,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本文详细阐述了赤霉素的产生、理化性质、生理作用、毒理以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总结近年来植物与菌根真菌、根瘤菌以及非共生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入探究植物-微生物的联合修复机理。旨在为新发现的超富集植物构建微生物强化修复措施。认为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为核心,辅以一些化学强化措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土壤质量演变机理及调控土壤质量相关技术的研究是国内现代土壤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土壤质量是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肥力质量;容纳、降解、净化各种污染物质促进生态平衡的环境质量;劝植物及人类安全的健康质量的综合量底。不继提高土训肥力质量是确保农业高产优质基础;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确保土壤(水及空气)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深入研究土壤健康质量的理论与相关技术是确保人畜安全和丰富健康的物质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土壤质量是农业和伙在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立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后的近两年中已取得了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多糖以其安全、无毒、理化性质独特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多糖的来源及其在食品、医药、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抗冲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土壤抗冲性研究历程,归纳了不同的土壤抗冲性表征方式,总结了土壤抗冲性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综合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植被作用和地形坡度等外在影响因素,以及通过不同程度影响或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其抗冲性差异的情况,认为土壤抗冲性表征方式和实验方法需规范统一,研究机理和研究尺度有待深入扩展,使得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实践。  相似文献   

8.
我国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统计的方式对2006~2015年国内学者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综述了我国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10年研究进展。结果显示:近10年我国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热度不断上升,主要研究对象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有机物污染土壤,总体分为机理研究和试验研究,且后者居多。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主要研究的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生物材料修复技术、生物组合修复技术及物理、化学、生物联合修复技术6种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现状等内容,并指出了未来生物修复技术在修复原理、针对性、经济性、风险、强化措施、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中全氟化合物电化学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FCs长期大量使用导致其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并且已在人体中检出.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对PFC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研究高效去除水体中PFCs的实用化技术成为了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电化学氧化、电絮凝和电吸附等电化学技术在PFCs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不同电化学处理技术对PFCs的去除效率、影响因素以及去除机理,并对今后水体中PFCs电化学去除技术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PSTs)是一类高效的钠通道神经毒素,其作为赤潮毒索的一种主要由海洋中的部分双鞭毛藻产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毒性效应,是目前已知的影响范围最广、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一类海洋生物毒素,因而格外引发了人们对于此类毒素的关注。本文对PSTs的来源、传递方式、理化性质、安全性评价、检测技术等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做了详细的介绍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是土壤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其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修复土壤复合污染重要方法之一,但植物本身修复能力有限,需借助化学、微生物、基因工程等手段对其修复效果进行强化。本文对国内外近几年来植物修复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强化措施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重点讨论了植物根际生长促进菌及菌根在强化修复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森林凋落物与土壤质量的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凋落物与土壤的相互关系研究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凋落物质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较大。本文阐述了凋落物质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从土壤生物学性质、理化性质等方面概述了土壤质量对凋落物分解所起的作用,并就凋落物和土壤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评述,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重金属镉(Cd)及其复合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和治理过程的原位性等优势,随之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本文概述了Cd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及耐性机理与修复潜力的评价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总结了Cd-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Cd-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相关的重要工作,着重评述了Cd复合污染土壤的化学强化、农业生态强化及其它方法的研发现状,展望了这一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内容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能源转化利用的角度探讨了褐煤转化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景。中国有丰富的褐煤资源,储量达1303亿吨,其开发利用必须兼顾也能需求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于褐煤转化的工业途径可概括为四大类:即褐煤的热解和炼焦,褐煤气化,褐煤液化,及褐煤化学提取腐植酸制品,而褐煤微生物转化与利用研究起步较晚,文中主要从褐煤降解微生物的分离,褐煤微生物降解的机理,褐煤微生物降解产物的优越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纳米Fe3O4协同微生物降解黄褐土中的2,4,6 三氯联苯(PCB30),以PCB30为唯一碳源时降解菌的生长状况,以及微生物接菌量、纳米Fe3O4投加量、PCB30浓度对黄褐土中PCB30降解的影响。PCBs降解菌经1 6S rDNA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与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fragi同源性为75%。环境因素对黄褐土中PCB30降解效果有明显影响。微生物接菌量在0~0.8 mL(1×1 09cfu·mL-1)、纳米Fe3O4投加量在0~1 6.7 g·kg-1、PCB30浓度在0~1 0 mg·kg-1范围内时,PCB30残留率随着微生物接菌量、纳米Fe3O4投加量以及PCB30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三者都分别达到各自范围的上限时,微生物单一体系、纳米Fe3O4单一体系和纳米Fe3O4/微生物协同体系中PCB30残留率在反应7 d后分别为63.1 8%、43.27%和26.28%;纳米Fe3O4/微生物协同体系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微生物和纳米Fe3O4单一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S油田含水率上升过快,减缓产量递减速度,需要对其进行凝胶堵水措施.通过对聚合物凝胶的机理研究,考虑了堵水过程中包括地下成胶化学反应、各种化学剂的损耗、化学组分的吸附和滞留、凝胶的降解、流动性能以及化学组分对水相黏度的影响等因素,建立起可动凝胶的三相七组分数值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合理的凝胶注入方式和注入量.为改善油田开采效果,减缓产量递减,提高采收率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烟草连作对旱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烟草不同连作年限的旱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活度及酶活性.结果 表明,连作8年以下的旱地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数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有上升趋势,连作8年以上的微生物数量却有下降趋势.烟草连作对旱地土壤的细菌数量影响最大,对真菌数量的影响次之,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最小.烟草连作对旱地土壤微生物活度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大.烟草长期连作将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多样性,会影响连作病害的发生,不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少耕和翻耕时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马铃薯、紫云英、黑麦草、油菜、小黑麦等冬季作物能够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与活度,影响程度可以表示为马铃薯〉黑麦草〉小黑麦〉紫云英〉油菜〉冬闲。在晚稻收割期,少耕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多于翻耕土壤。早稻收割期翻耕比少耕的微生物活度略高,而晚稻收割期翻耕比少耕的微生物略低,这与所测的几类微生物数量的基本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少耕能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9.
稻草还田翻耕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草直接还田是一条合理利用秸秆资源齐地培肥的有效途径.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为制定舍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的污染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0%、33%、67%、100%早稻秸秆连续2年覆盖翻耕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稻草翻耕还田后,稻田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同的稻草还田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33%和67%稻草还田量较0%和100%稻草还田更能改善稻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辅助湿式氧化处理对硝基酚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活性炭固定床反应器在微波辅助湿式氧化作用下对对硝基酚(PNP)溶液的降解情况. 在消除活性炭吸附作用后, 两种浓度(218.6和1200 mg/L)的对硝基酚溶液在微波功率500W, 水流量6.4 mL/min, 空气流量40或60 mL/min条件下的去除率大于90%, 矿化率超过65%. 微波作用机理与普通的电加热不同并使溶液的可生化性从0.284提高到0.607. 苯酚、硝基苯、氢醌、苯醌等是主要的降解产物, 以此推测出微波辅助湿式氧化作用下对硝基酚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