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十五”以来,南阳市科技局在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综合职能作用,坚持不懈地推进深化实施“科教兴宛”战略,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支撑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2001年的39.8%提高到2005年的44.6%。在2005年河南省组织的科技进步考核中,南阳市在18个地市中综合成绩位居前列。2005年12月15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南阳市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相似文献   

2.
“十五”以来,南阳市科技局在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综合职能作用,坚持不懈地推进深化实施“科教兴宛”战略,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支撑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2001年的39.8%提高到2005年的44.6%。在2005年河南省组织的科技进步考核中,南阳市在18个地市中综合成绩位居前列。2005年12月15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南阳市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面对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南阳市科技界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紧迫。尤其是全国、全省科技大会…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潮中,我们高兴地迎来了“中国·南阳第三届张仲景医药节、玉雕节暨经贸洽谈会”。这是南阳市委、市政府深化“科教兴宛”战略,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又一举措。值此,《河南科技》全体同仁,向这一盛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南阳是科学名人张衡、张仲景的故乡,在中华五千年科学文明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灿烂的一页;南阳作为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又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88年,南阳率先在全省响亮提出“科技兴宛,教育为本”的发展战略,为全省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继往开…  相似文献   

4.
南阳自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救兴宛”的战略口号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在科技领域里,先后孕育出了“五笔字型”的发明人王永民、彩色小麦专家周中普等等。南阳对科技的支持力度一度在全省前列(仅次于郑州和洛阳)。“十五”以来,省政府立足振兴中原的策略,又把南阳定为“中部地区经济隆起带”。  相似文献   

5.
一九九六年全省科技工作回顾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1996年全省科技工作积极实施“科教兴豫”战略,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主要成绩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认真实施“科教兴豫”战略,推动全省经济发展逐步走...  相似文献   

6.
<正>自1988年南阳在全国较早提出“教育为本,科技兴宛”发展战略以来,经过“七五”、“八五”、“九五”近15年的努力,南阳市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加人WTO后,科技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这是科技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阳市的科技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一二三四五”的科技思路开展工作。“一”是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省科委提出系统推进科教兴豫战略五项措施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进一步确立了科教兴豫战略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全省各市(地)和大多数县(市)都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地”、“兴市”、“兴县”战略,不少行业先后制定了“科教兴业...  相似文献   

8.
"十五"以来,南阳市科技局在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综合职能作用,坚持不懈地推进深化实施"科教兴宛"战略,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支撑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2001年的39.8%提高到2005年的44.6%.在2005年河南省组织的科技进步考核中,南阳市在18个地市中综合成绩位居前列.2005年12月15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南阳市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相似文献   

9.
南阳辖13个县(市)区,人口1085万,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1988年,在原囝家科委、省科委的指导帮助下,南阳率先在全省提出了"科技兴宛,教育为本"的发展战略,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上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1997年11月,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报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南阳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城市",南阳成为我国首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经过不懈努力,南阳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南阳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正> 1989年是南阳实施“科技兴宛”战略的第一年。在国家科委、省科委驻南阳联络组的指导下,以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健全科技长入经济的支撑体系为中心环节,以科技兴农,科技兴企为重点,以治理整顿为契机,启动了全社会功能,科技兴宛大合唱局面来到了。过去的一年,南阳地区发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1)人们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2)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七五”时期的主要指标和地委提出的三大历史任务提前一年基本完成:(3)科技长入经济的步伐明显加快:(4)人口猛增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是本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也是实现“九五”计划的关键一年,面对充满希望的21世纪,科技工作任重而道远。按照市二次党代会和人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市科教兴宛的总体规划,确定了1999年我市科技工作的重点工作和任务。1、坚持把农业科技放在科技...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推动全区技术进步,使“星火”尽快“燎原”,南阳地委,南阳地区行署联合下发了[1990]22号文件,提出了一九九○年在全区开展“科技星火年”活动。具体意见如下: 一、科技星火年作为全区实施“科技兴宛”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科技星火年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干部的科技培训和全民“科技兴宛”再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的观念;通过星火计划的实  相似文献   

13.
南阳是伟大的科学泰斗张衡的故乡。1988年,在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指引下,南阳在全省率先提出了“科技兴宛,教育为本”的发展战略,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十几年来,南阳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地深化推  相似文献   

14.
<正> 南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该区坚持改革,强化科技,狠抓教育,不断进行科技长入经济的探索,使科技、教育、人口、经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先后被定为国家科委和河南省科技长入经济试验区,河南省“燎原计划”重点区和南阳盆地农业开发区。南阳地区从科技扶贫到实施“教育为本,科技兴宛”战略,三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南阳辖13个县(市)区,人口1085万,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1988年,在原国家科委、省科委的指导帮助下,南阳率先在全省提出了"科技兴宛,教育为本"的发展战略,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上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1997年11月,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报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南阳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城市",南阳成为我国首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经过不懈努力,南阳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南阳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南阳地区实施“科技兴宛”战略的过程中,地委、行署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上水平”(即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一年为打基础阶段,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五年为上水平阶段),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力争使全区科技、经济、教育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为2000年达到小康水平奠定坚实基础的总体构思,这是推动我区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抓巩固提高求创建实效———对我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几点浅见省科委政法处徐喜林自1992年以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科委的号召,从科教兴豫、科教兴县(市)的基点出发,积极在全省开展了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活动。现在已有74个县(...  相似文献   

18.
周惠来  高磊王宇 《河南科技》2006,(7):F0002-F0002
“十五”以来,在中共南阳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指导帮助下,南阳市科技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深化“科技兴宛”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动态     
<正> 南阳地区“科技兴宛”大合唱的局面正在形成南阳地区是国家科委贯彻科技长八经济的试点区。地委行署《关于科技兴宛的八条意见》,正在层层进行落实,目前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一开始,地委就逐级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先后召开联合办公会,三级干部会,农业高产开发会,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会,科技兴宛表先会等,三月十九号,地委书记李金明,行署专员张洪华,在白河宾馆与十三个县(市)书记县长,签订了以科技兴宛为主体内容的目标责任书。历史上第一次把依靠技术进步列入干部目标考核奖惩制度。会后各县(市)都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贯彻,把任务落实到基层,唐河县三月三十日,20位科技付乡长,十二位  相似文献   

20.
南阳是伟大的科学泰斗张衡的故乡.1988年,在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指引下,南阳在全省率先提出了"科技兴宛,教育为本"的发展战略,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