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湖水水位变化引起的湖滨带沉积物干湿交替过程显著地影响着磷的迁移转化,本文以贡湖湖滨带为对象,研究湖滨带最高水位沉积物与低位淹水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能力及再淹水过程中磷释放量。研究发现,湖滨带高位沉积物与淹水沉积物相比黏土级颗粒含量较低,中位粒径较大,湖滨带高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弱于淹水沉积物。淹水后湖滨带高位沉积物TP释放量高于淹水沉积物,沉积物释磷以Ca-P形态为主,随着湖滨带沉积物由高到低,Ca-P释放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缓流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底泥微曝气对水体中有机物、氨氮、磷等的去除效果以及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水体表观的影响。研究表明,底泥微曝气可以有效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这与底泥微曝气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磷的含量密切相关,但底泥微曝气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一般。实验初期,底泥微曝气水体浊度与对照实验和对水微曝气相一致,但实验后期,由于对照实验和对水微曝气中藻类大量生长,导致其浊度明显高于底泥微曝气。通过降低曝气量,使得底泥颗粒物质悬浮量、悬浮高度、藻类生长得到控制,致使实验过程中底泥微曝气水体表观良好。  相似文献   

3.
微波消解/AAS法测定有效态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流水环境中,沉积物在微量金属的传输和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体中的沉积物通常吸附一些污染物质,尤其以重金属最为突出.由于沉积物中所含的腐殖质、土壤、泥沙、微生物具有微孔表面的作用,在其表面发生一系列的沉淀、吸附、释放等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作用,对水中污染物质的自净、降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水体沉积物中有效态金属的监测与研究是当前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河流水环境中,沉积物在微量金属的传输和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体中的沉积物通常吸附一些污染物质,尤其以重金属最为突出。由于沉积物中所含的腐殖质、土壤、泥沙、微生物具有微孔表面的作用,在其表面发生一系列的沉淀、吸附、释放等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作用,对水中污染物质的自净、降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水体沉积物中有效态金属的监测与研究是当前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武汉某一湖泊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聚藻作用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 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根癌土壤杆菌。对该菌株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分离出的根癌土壤杆菌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加入体积比为1.5%的细菌培养液,在2天后,溶液主体的藻浓度去除率可达到92.5%。根癌土壤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作用主要是通过凝聚效应,而不是通过溶藻效应抑制藻类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当该聚藻菌株与藻细胞直接接触时,菌株才能够起到聚藻作用,而菌株生长液的过滤液并没有任何聚藻作用,表明聚藻活性物质结合在根癌土壤杆菌的细胞表面。聚藻菌株技术与过滤或者其他物理分离技术相结合除藻时,不会导致藻细胞的破裂,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除藻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原水中常见的微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为目标物,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混凝除藻的效果及水中共存阴离子对混凝除藻的影响. 结果表明, pH为7~8时, 投加20 mg/L PAC剩余浊度降至0.80 NTU, 除藻率可达84.0%. 共存阴离子对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表现为: Cl-和H2PO4-对混凝除藻的抑制作用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最大可使除藻率分别降低47.6%和23.6%; SO2-4和HCO-3对混凝除藻的抑制作用随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最大可使除藻率分别降低31.7%和50.2%; NO3-和F-对混凝除藻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扎龙湿地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并对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1)扎龙湿地水体中As、Pb、Cd在几大主体湖泊处存在较严重污染,仙鹤湖整体重金属污染情况相对较为严重,As在克钦湖中的污染形势严峻.(2)Cd在扎龙湿地沉积物中污染较为严重.(3)关于扎龙湿地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多以主体湖泊、水库、湖泊沉积物和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重金属来源判别的定量化、标准化以及重金属的二次污染等方面涉及较少,可作为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inn.)活性物质对有毒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utzing.var.minor.H.W.Liang.,记作:NIES298)和鱼害微囊藻(Microcystis ichthyoblabe Kutz.,记作:TAC95)具有增殖抑制作用.飞机草不同溶剂的浸提液时NIES298和TAC95的抑制效果:蒸馏水浸提比乙醇、丙酮抑制效果好.层析分离活性成分后,发现D3(Rf=0.524)的分离物对两种蓝藻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74μg/g时即己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飞机草浸提液使用剂量的加大,两种蓝藻的叶绿素a浓度明显低于起始值.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SEM、EDS、XRD和ICP-MS等手段对涉重酸泥进行了成分分析及物相解析,结果表明,酸泥中主要元素为Pb、Se和Hg等,其主要以ClO_4~-、CO_3~-和SO_4~(2-)等形式存在.该实验采用氯酸钾/盐酸浸出法对涉重酸泥中硒汞进行联合提取,探索了浸出时间、固液比、浸出温度和氯酸钾/盐酸用量等因素对硒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汞的浸出率影响均较小,而温度和氯酸钾/盐酸用量对硒浸出率影响较大.该实验采用高效还原法和氧化汞焙烧法分别得到粗硒和粗汞,并在高效还原法中探讨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粗硒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硒产率可达34.5%以上,杂质含量低于3N标准.实验还研究了温度对氧化汞焙烧法中粗汞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0℃时粗汞的产率可达72.73%.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测的300 MW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汞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西南地区某燃煤电厂300 MW发电机组进行实测,依据实测结果对静电除尘装置(ESP)及湿法脱硫系统(WFGD)脱汞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已知测试过的绝大多数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质量浓度都低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30μg/m3的标准限值.生产工况对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浓度的影响程度大于燃煤中汞含量对其影响的程度,且当生产工况大于98%时总汞排放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工况下排放浓度.ESP既脱除颗粒态汞也脱除气态汞,脱汞率较稳定,均值为90.0%;而WFGD脱汞率不稳定,脱汞率最低为42.8%,最高为96.6%,均值为75.0%.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和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用于水样中汞和砷含量的测定.其中汞和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实验还表明两元素的检出限低,精密度好.通过加标回收实验考察了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93.6%-107%,符合回收率规定要求,应用此法分析的水样中Hg和As的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选择海南岛琼北地区发育典型的砖红壤作为研究对象,对43个砖红壤样品中的Pb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琼北地区砖红壤中Pb的平均含量比海南岛砖红壤背景值高;地貌条件对砖红壤中Pb含量的分异有显著影响;从不同母质砖红壤中Pb分布特征来看,花岗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中Pb富集于心土层和底土层,砂泥岩砖红壤中Pb富集于表土层,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Pb富集于心土层;不同成土母质砖红壤中Pb含量也不相同,浅海沉积物砖红壤(43.75μg·g-1)砂泥岩砖红壤(43.53μg·g-1)花岗岩砖红壤(40.96μg·g-1)砂页岩砖红壤(16.25μg·g-1);从分异程度来看,Pb在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分异程度最大,在砂泥岩砖红壤中分异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常被用来制作沉积物原位覆盖材料,以减少沉积物内源污染的释放。研究模拟了白洋淀清淤后铺洒生物炭以及活性炭对上覆水的降浊效果,共在白洋淀中设立6个围隔(搅动空白;铺洒空白;生物炭薄;生物炭厚;活性炭薄;活性炭厚),通过人力搅动的形式模拟清淤过程,搅动结束后迅速铺洒不同厚度的活性炭与生物炭并于0 min、1 min、2 min、5 min、10 min、20 min、60 min、120 min、540 min后测定围隔内表层、中层以及底层的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生物炭投加后在第2分钟达到极大值,而活性炭投加后第1分钟即达到极值。无论生物炭或者活性炭,短期内(120 min)都没有降浊效果,反而是悬浮颗粒物的污染源。但在540 min时,与搅动空白对比,仅活性炭有一定的降浊效果。投加活性炭的水体浊度下降趋势优于投加生物炭的水体。无论生物炭还是活性炭,铺加层越厚,水体越浑浊。研究结果对清淤后生物炭原位覆盖过程的降浊效果与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燃煤电站静电除尘器(ESP)前后汞的形态分布特性.采用美国测量燃煤烟气中汞浓度的标准方法——安大略法,对某220 MW“W”型煤粉锅炉系统中烟气经过ESP前后的汞浓度进行现场测试和分析.给出了烟气中氧化汞、元素汞、颗粒汞的分布,得到了煤粉炉系统的汞平衡.烟气在经过ESP前后,汞的分布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氧化汞的浓度下降,元素汞的浓度上升,ESP对汞的综合脱除效率约为36.28%.试验表明,ESP对汞的吸附和脱除作用除与飞灰中的碳含量和颗粒粒径有关外,还可能与吸附于其表面的其他元素的物理化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红章 《河南科技》2012,(20):55-56
一般测量砷、汞、硒采用的方法是原子吸收法或者是分光光度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含有极少量的砷、硒、汞等元素的自来水、环境水来说,测量的精度一般过高地反映水体中的这几种元素的含量状况,并且测定过程繁琐,所以本文测量基态原子被激发到高态后,为了达到稳定返回基态时所发射的特征波长的强度,根据元素的含量与其荧光强度成正比的特点来进行水中微量的砷、汞、硒的测量。  相似文献   

16.
大量含氮磷的污染物排放到水体中,致使我国河流和湖泊等水域产生富营养化,严重威胁水生生态平衡.藻类具有高效吸收氮磷的能力,并能将其转化为自身复杂的有机质.然而,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态物质往往与有机污染物共存,如有机磷农药等.该文以草甘膦为有机磷农药的代表,普通小球藻为受试藻种,研究草甘膦对小球藻生长的生物量、氮磷去除率、主要生化组分(叶绿素、可溶性多糖、蛋白质)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酸性磷酸酶)的毒物兴奋效应.结果表明,在实验第7天时,草甘膦在低浓度(0.25 mg/L、0.50 mg/L)情况下,对小球藻的生物量、氮磷去除率、主要生化组分和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在0.50 mg/L时出现最大刺激效应;在高浓度(1 mg/L、5 mg/L、15 mg/L、30 mg/L、45 mg/L)情况下,对小球藻的生长、氮磷去除率和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小球藻细胞膜通透性的研究中发现,随着草甘膦浓度上升,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受到的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镉对苜蓿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对苜蓿生长和叶片中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苜蓿的生长存在剂量效应,低浓度水平处理刺激苜蓿生长,叶绿素a、b含量增加;高浓度镉抑制苜蓿生长,叶绿素a、b显著下降(p<0.05)。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在镉浓度为1.0mg·L-1时活性最高;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和GSH的含量在Cd浓度为50mg·L-1时达高峰。证明在重度胁迫下,叶绿体内主要依赖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来抵御氧自由基的毒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丹江流域河流沉积物粒度特征,在其干支流采集沉积学样品22个。利用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粒度实验分析测试,计算粒度分形值,结合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等粒度参数,讨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流沉积物特征。结果表明:(1)丹江流域河流沉积物沙粒含量最高,粉沙次之,粘粒最少,中值粒径平均值为0.062 mm;(2)粒度分维值介于1.811~2.304之间,lg(W(rx))与lg(x)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875 8,保持了统计自相似性;(3)粒度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分维值与偏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海南岛东北部东寨港、清澜港、新盈港等地区红树林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红树林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组成差别较大,说明沉积物的物源对沉积物中常量元素成分组成的横向分异具有很大影响;且元素的分异特征与元素化学性质和人类活动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海南岛东北部红树林地区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含量相关性明显,其中SiO2含量与Al2O3的含量负相关性显著,说明SiO2主要倾向于富集在粗颗粒沉积物中,而Al2O3则倾向于富集在细颗粒沉积物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Al2O3、Fe2O3、Mgo、MnO的陆源特征和CaO、Na2O的海源特征.  相似文献   

20.
抗汞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污染物中分离到一株细菌KH4,经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该菌可在40韌/mL的HgCl2中生长,当HgCl2浓度为30韌/mL时,24h去汞率为91.7%*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该菌经质粒检测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具有一抗汞质粒,且可通过转化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