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松嫩平原为研究区域,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分区方法,结合自然地理条件数据和三期的TM影像数据对松嫩平原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各分区内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上来看,松嫩平原的耕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在逐年增加,其中耕地的增加幅度在降低.湿地、林地、草地、水域总体呈减少趋势.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并且减少的幅度和速度都是呈增加趋势.各区域的表现不同,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05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数据,应用多样化指数、洛伦兹曲线、威弗-托马斯组合系数和区位指数等土地利用结构定量分析指标,对福州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福州未来15年土地利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福州土地利用程度整体较高;土地利用特点区域空间差异明显.其中,仓山区土地利用类型最丰富,晋安区土地利用优势度高,马尾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幅度最大.预测到2025年,福州城市建设用地持续扩展并还将占用大量耕地.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民勤绿洲为例,利用1992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TM影像资料,分析民勤绿洲15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土地利用/覆被重心迁移的方向.结果表明:绿洲的面积先增加后又减少,但总量是增加的;绿洲的耕地面积一直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在1999年急剧增加,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沙地转化而来,后又急剧减少到1992年的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绿洲有从下游向上游迁移的趋势,绿洲下游质量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三个时段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中的土地利用分析模型对研究区1990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0.38%,其中以园地的增加速度最为突出;同时,通过对各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及分布区域,从而为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直观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马潇菲 《河南科技》2022,(3):109-115
选取郑州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13—2017年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和分析.以郑州市为研究区,获取2013、2015、2017年研究区的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借助ERDAS软件进行遥感图像的解译,得到研究区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分布图.结合ArcGIS建立空间数据库并进行空间分析,得...  相似文献   

6.
马爱功  王杰 《松辽学刊》2008,29(3):81-84
以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民勤绿洲为例,利用1992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TM影像资料,分析民勤绿洲15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土地利用/覆被重心迁移的方向.结果表明:绿洲的面积先增加后又减少,但总量是增加的;绿洲的耕地面积一直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在1999年急剧增加,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沙地转化而来,后又急剧减少到1992年的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绿洲有从下游向上游迁移的趋势,绿洲下游质量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7.
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哈尔滨市耕地向城乡建设用地、林地转移;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未利用地、林地、草地.运用ANN-CA模型、Logistic-CA模型和DT-CA模型,对1995~2005、2005~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别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ANN-CA模型在模拟多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更具优势;Logistic-CA和DT-CA更适用于非城市用地到城市用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选用模拟精度最高的ANN-CA模型对哈尔滨市和2015~2025年和2025~203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5年城乡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2025~2035年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面积虽然仍在增加,但增长速率较2015~2025年减慢.  相似文献   

8.
选取海口市滨海旅游区作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1,2008年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提取了海口市滨海旅游区1991~2008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并结合GIS技术手段.利用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未来20年左右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海口滨海旅游区有林地、耕地、湿地和未利用地将不断减少,至2029年,面积分别为2489.47.21474.88,1233.37,756.10 hm2;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至24605.34 hm2,水域缓慢增加到10870.14hm2.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2008~2015年间变化幅度最大,而后变化的幅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
利用市区近几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哈尔滨市区建设用地扩张存在的问题、根源及其解决途径.哈尔滨市区建设用地扩张存在耕地的流失、生态服务功能持续降低等现象;并且其建设用地的比例失调,公共建筑、交通用地、绿化以及生态用地相对滞后.通过分析建设用地扩张的不合理性,提出相应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河池市金城江区1991,1999,2006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城镇用地的遥感信息机理,提取了研究区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不均匀,城镇用地变化区域差异较大,城镇用地在中心城镇高度集聚.旱地、荒草地、独立工矿用地和坑塘水面是城镇用地扩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程度和区域差异性基础上,以CLUE-S模型为框架,构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模拟模型.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域,动态模拟了202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揭示天津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态势,模拟结果对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自主的环境卫星(HJ-1A/B)多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Landsat TM多光谱影像数据,获取瀑布沟水电站周边2003—2011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引入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并结合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GIS技术支持下定量地获取分析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周边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生态环境指数.结果表明:2003—2007年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建设期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程度不高,生态环境影响不大;2007—2011年瀑布沟水电站流域水域迅速扩张,土地利用类型剧烈变化,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生物丰度状况指数以及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上升,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逐渐趋好,但潜在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口市土地利用数据资料,以海口市近7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有关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土地利用转化的速度以及发展的趋势.找出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并对海口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对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外资的引入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交通用地的增加和社会经济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为研究范围,采用1976年、1991年、2000年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应用分类决策树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进而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等方法对4期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图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地和草地为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其次为耕地.其中,混交林在林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旱地在耕地中占有较大比重.1976-2010年,图们江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各类型面积变化幅度巨大,其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旱地,其次为建设用地,针叶林减少面积最多.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表明,针叶林面积在逐渐减少,建设用地一直在增加.中朝俄3国土地利用差异很大,且朝鲜一侧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大于中国和俄罗斯,俄罗斯一侧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熵和分形维数的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长沙市2005—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信息熵理论和分形维数理论,对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从整体性、时序性、空间性、地类差异性4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信息熵理论对长沙市整体性进行分析,从时序角度将信息熵变化分成2005—2008年上升,2008—2009年下降,2009—2012年上升3个阶段;从空间角度将各区县(市)分成高熵值区、中熵值区、低熵值区.(2)利用分形维数理论对长沙市地类差异性进行分析,随着区域内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则表现出相同年份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度变化,不同年份下相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与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南地区宁南、会东、巧家3个县为例,基于遥感技术,利用高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提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统计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关政策,结合区域高程、坡度数据,对当地未来耕地资源状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福建省的县级市长乐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县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对1997-2006年长乐市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长乐市近几年耕地面积锐减,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则有大幅度地增加,这说明长乐市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也存在着不合理利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恩施市2003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本文利用ENVI5.1将影像分成六大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同时,采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动态度的数学模型和混淆矩阵的分析方法,研究恩施市2003—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3—2015年,恩施市土地利用类型占比最高的为林地和耕地,二者总面积超过恩施市总面积的80%,林地和耕地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用地类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剧烈的主要为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动态度K2分别达到28.43%、16.63%和7.74%;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方面,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转化,其次是草地、裸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以位于中国东北农物交错带的吉林省镇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相关专题地图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GIS的支持下,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生态环境演化的机制,并从景观生态格局、土地荒漠化和水环境等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位于中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镇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相关专题地图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GIS的支持下,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生态环境演化的机制,并从景观生态格局、土地荒漠化和水环境等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