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在国家电力系统的应用及推广,作为国家智能电网战略发展目标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企业自身对电力系统供应与维护的高需求,数字化在企业电力系统的应用成为趋势。而作为企业必须要考虑电力系统数字化模式的应用对自身发展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本文将在数字化变电站在企业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模式与前景上进行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监控系统。对于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应用和发展的探究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在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探讨,并且对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变电站接地系统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电力事业的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防雷接地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电力系统中的防雷接地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中的防雷接地技术,分别从防雷接地技术的重要性、防雷接地概述以及防雷接地设计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中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供电的质量和安全保障要求更严格。本文根据现阶段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抓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针对一些常见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变电站是电力供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就在于变电站主要一次设备的运行。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供电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导致非计划停电检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变电站主要一次设备的运行问题,这样在给各个用户带来极大不便利的同时又给供电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且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将围绕变电站主要一次设备状态检修进行深入探讨,阐述其各方面检修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智能电网是我国的国家战略,目的是更加强韧的电网,进一步降低大规模停电的风险,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等。智能变电站是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我国的变电站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数字化变电站,但是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GIS系统结合各种传感器系统,能够兼容虚拟发电站以及微网,并且能够远程的实时在线监控,能够在远程控制中心实施一定的控制和检修,而检修方式上也由传统的定期检修转变为状态检修为主。  相似文献   

7.
黄飞 《河南科技》2012,(24):93-94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以监控和保护为基础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符合现代变电站的发展需要。在我国工业水平不断提升的大形势下,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受到广泛的重视,综合自动化系统是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的安全水平。本文简单介绍综合自动化系统在10kV变电站的应用,供广大基层电力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电力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变电站作为国家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电气安装施工质量将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就变电站电气安装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能对有关的变电站电气安装施工单位提供参考,进而促使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电能需求不断增加,电网覆盖广度、密度亦不断增强。变电站作为电网的基本单元,承担着保证区域电力可靠、稳定供给的重要责任。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系统的不断升级,继电保护装备的更新完善,目前变电站所内、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已经成为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误动、拒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证自动化设备和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对相关的电磁干扰因素进行控制,这已经成为我国各变电站稳定运行的共同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电气科学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我国变电站变电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变电站的智能化、科学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变电站管理则相对落后。变电站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若其安全性、可靠性存在隐患,则会影响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造成经济损失。本文,笔者分析了传统变电站管理工作中易忽略的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能作为一种相对清洁、污染较小的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与之相应的输电设备也越来越多。对于变电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保证电能稳定、安全的供应的基础工作。但是在现实的应用中,变电设备在日常的工作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总结经验去进行维修。本文将对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变电站的稳定,保证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应用了许多先进的电子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电量计量水平的提高。我国电力系统整体的发展越来越快,电能表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机械电能表已经不能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具有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中开始广泛应用电子式电能表。但是由于电子式电能表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应用起步比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电子式电能表校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子式电能表校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希望能够在电力系统中充分发挥电子式电能表的作用,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自动化调试策略的应用对于确保电力系统本身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本体调试与调度联调可及时排查各类故障并予以解决,对于确保自动化系统高效发挥自身的功能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变电站自动化调试的目的、内容、功能进行了介绍,并对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调试策略与应用实践情况做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变电站自动化调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丽  李钧超 《河南科技》2013,(14):120+126
变电站是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的基础设施,是国家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果变电站出现故障,不仅变电站本身区域供电不正常,而且导致关联区域也会出现异常。因此,变电站工程质量事关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人民日常生活好坏。变电站土建基础设计不仅要注重变电站工作能力的要求,还应关注到变电站选址、前期规划设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以及对不良地形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除了太阳能之外,电力成了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电力的稳定和安全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能的使用。与此同时,各大企业对电能需求也在日益扩大,导致我国的电能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之下,要采取相应措施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革。本文将着重介绍电业局输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电力自动化的特点,并且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模式进行优势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力系统飞速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详细论述了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进行调试的必要性,并且对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调试功能的主要方法进行介绍,进而通过实例从调试功能的具体阶段等不同方面对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调试的几个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需求呈现多层次的趋势,不仅对电力系统提升了要求,也对变电站加大了重视。基于此,探究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概念为基础,结合其主要功能和目前存在的故障问题,重点分析完善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的途径,以期提升电力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也在逐步腾飞,人们对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电网的负荷日趋加重,而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安全可靠性决定了整个供电系统的运行是否顺利,本文对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了故障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即指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且功能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平台,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中各种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本文,笔者重点阐述了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对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一、计算机与电力系统电力电网系统结构非常复杂,涉及范围较广。就其组成部分而言,有输电、变电站,配电网络,用户终端等。传统的电力系统控制大多依靠人工完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技术也有了空前的提高和革新。智能化信息操作技术为变电站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因此,受到各行业的关注、重视和认可。本文对变电站中智能化的二次操作系统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其优化和应用技术,希望能为变电站管理和操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为积极完善变电站系统,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增加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