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NaH2PO4为催化剂,通过苯甲醛和乙二醇反应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探讨了NaH2PO4对缩醛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醇醛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NaH2PO4是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良好催化剂,在n(醇):n(醛)=3.0:1.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甲苯为带水剂,反应时间3h的优化条件下,苯甲醛乙二醇缩醛收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醚反萃取方法制备磷钼钒酸催化剂H3+nPMo12-nVnO40(n=0~5),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FTIR)以及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H2O2为氧化剂,考察催化剂对苯直接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探讨不同钒原子数目对所制备磷钼钒酸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等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磷钼钒酸催化剂具有典型的Keggin结构,钒原子取代数目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明显影响,其中H7PMo8V4O40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在实验优化条件下,苯直接羟基化为苯酚的收率达到19.5%.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CS)和CuSO4为原料制备了CS—Cu(Ⅱ)催化剂,利用XRD、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分解H2O2的催化性能,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H2O2浓度、pH值、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温度为45℃,pH值=4,H2O2浓度为0.15mol/L,催化剂的用量为0.6g,4h内H2O2分解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4.
具非线性中立项时滞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具非线性中立项时滞差分方程△(xn-pxn^a-x)+qnx^3n-σ=0,n≥n0解的振动性.获得了一些新的振动条件。  相似文献   

5.
环氧大豆油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油、冰醋酸与双氧水为原料加入EDTA或尿素作稳定剂,用浓硫酸作催化剂,经碱洗、水洗、减压蒸馏后制得环氧值大于7.0的高质量产品,同时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在反应温度60℃条件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是大豆油:双氧水:冰醋酸:EDTA:30:7:27:0.15;大豆油:双氧水:冰醋酸:尿素=30:7:27:0.20.最佳反应时间均为3h.  相似文献   

6.
基于HCl-KCl缓冲溶液和100℃反应20min条件下,氯酸钾能氧化苯肼(R1)生成氯化重氮离子,进而与1,2-二羟基萘-3,6-二磺酸(R2)作用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的反应,而红色偶氮化合物在滤纸基质上发射强而稳定的固体基质室温燐光(RTP),Se(Ⅳ)可催化氯酸钾氧化R1与R2之间的反应,结果导致RTP急剧增强,从而建立了催化氯酸钾氧化R1-R2体系固体基质室温燐光法(SSR TP)测定痕量硒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Se(Ⅳ)的量为1.60~320 fg/斑(浓度范围0.0040-0.80ng/mL,0.40μL点样量)与发射光强度的△Ip值成线性关系,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Ip=13.12+0.4839m Se(Ⅳ)(fg/斑),n=6,相关系数r=0.9991,检出限为0.28fg/斑(对应浓度为7.0×10^-13gSe(Ⅳ)/mL(n=11)。对0.0040和0.80ng/mL Se(Ⅳ)分别进行11次的测定,其RSD为2.8%与3.5%.该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准确,用于蛋黄与枸杞子中硒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同时讨论了催化SSRTP机理.  相似文献   

7.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试剂中痕量锰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军 《松辽学刊》1997,(4):59-61
本文研究了在碱性介质中,以邻菲啉为活化剂,锰(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苯酚红褪色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锰的浓度在0~0.07μg/ml范围内为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0μg/ml.用于盐酸试剂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Keggin型P—V-Mo-W四元系列杂多酸H—PVMoxW11-xO40·nHzO(x=1,2,3,4)催化肉桂酸和正丁醇合成肉桂酸正丁酯的反应.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正丁醇与肉桂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催化剂的用量为肉桂酸质量的0.5%,反应时间为1.5h.该系列杂多酸随着钼、钨原子比例的增加,酯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流动相体系中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反应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装置,以苯酚作为目标污染物,TiO2(Degussa-P25)作为光催化剂,针对吸附、光解、光源强度、曝气量、苯酚初始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等对降解苯酚溶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苯酚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经验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器中,吸附和光解对悬浮态TiO2催化剂降解苯酚的影响微弱;循环流量为0.5~0.6L/min时光催化降解苯酚效果最好;苯酚初始浓度在10~60mg/L之间时,苯酚的降解遵循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Ksum(0.000 6I+0.004 7),其中Ksum=16.783[1/C0]+0.055 6.  相似文献   

10.
在p -一致光滑的Banach空间(1相似文献   

11.
通过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复合催化、间苯二酚改性的两步甲醛加入法工艺制备了低游离醛、高邻位羟甲基含量的酚醛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甲醛与苯酚摩尔比、氢氧化钡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制备的酚醛胶黏剂游离醛、游离酚和羟甲基含量的影响,确定了优选制备工艺条件:甲醛与苯酚的摩尔比为1.7∶1,氢氧化钡质量浓度为3.0%、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2.0%、反应时间为2.0h,得到的酚醛胶黏剂游离醛、游离酚含量分别为0.298%、4.192%,羟甲基含量为36.29%.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复合型固体超强酸SO42 - /TiO2 -Fe2 O3,并将其用于二芳基乙烷的合成 .制备该催化剂的最佳条件为 :钛铁摩尔比为 1∶2 ,浸泡其用的硫酸浓度为 0 .5mol/L ,焙烧温度为 5 5 0℃ ;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都优于单氧化物固体超强酸 .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二芳基乙烷的最佳条件为 :苯乙烯与二甲苯之比为 1∶7.5 ,催化剂用量为 1 %(总投料质量百分比 ) ,反应时间为 3h ,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 ,产率可达 92 .1 %.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环己烷作带水剂,冰醋酸与异戊醇合成乙酸异戊 酯的反应条件.探讨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产率的影响.醇酸比为1∶ 1.5(摩尔比),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重量的2.7%,回流反应1.2h,酯收率为79.0%.催化剂重复使 用6次后,产率降至64.6%.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价廉易得、后处理工艺简单、无 腐蚀性、不污染环境以及能重复使用等优点,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能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固体酸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催化马来酸酐与甲醇酯化反应合成马来酸二甲酯的新工艺合成条件。酯化反应分别考察了反应的温度、催化剂用量、醇酐比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马来酸二甲酯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马来酸二甲酯的生成,最佳反应温度为105℃-125℃。适当增加催化剂用量,提高醇酐摩尔配比,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顺丁烯二酸二甲酯的生成,在催化剂用量15%(与顺酐的质量百分比),醇酐摩尔比为2.5∶1,反应时间90分钟时,二酯的得率为99.2%。  相似文献   

15.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SO42-/TiO2固体超强酸.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表面酸性以及其对丙酸丁酯的酯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SO42-/TiO2固体酸保持了完好的锐钛矿晶型、较强的酸性和热稳定性;当焙烧温度为550℃,硫酸浸渍液浓度为1.0mol/L时,丙酸的转化率最高.同时对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查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酸:,2醇为1.0:1.3,催化剂用量5g/mol丙酸,反应时间2h,丙酸的转化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用苄基三苯基氯化磷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2.50,催化剂用量0.60g,在35mL 30×10-2(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反应温度55℃,常压反应5h,产品收率40.4%.  相似文献   

17.
以香草醛为原料,利用Knoevenagel反应,在苯胺的催化条件下,与绕丹宁反应,先合成4-羟基-3-甲氧基苄叉绕丹宁,之后经过碱解,酸化,得到产物2-巯基-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考查了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催化剂用量,吡啶、甲苯用量及反应时间对产品产率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物(香草醛与绕丹宁)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反应溶剂吡啶15mL,甲苯20mL;催化剂苯胺2mL;加热回流反应2h,产率达到7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