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本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不同聚合温度、不同交联剂用量及不同引发剂用量、一定配比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V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体系的聚合过程进行跟踪测定,研究了该体系的聚合动力学与共聚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反应将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单体接枝到改性稻壳纤维中合成稻壳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等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5℃,m改性纤维∶m丙烯酸∶m丙烯酰胺=1∶3∶2,引发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1.56%,交联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0.44%时,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液率最大,其对吸去离子水和0.9%Na Cl的吸液率分别为154.5 g/g和34.6g/g.  相似文献   

3.
以马来酸酐(M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亚磷酸(H_3PO_3)为分子链转移剂,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合成了H_3PO_3-MA-AMPS(PMA)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含量对PMA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A)∶n(AMPS)∶n(H_3PO_3)=10∶1∶1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 h、引发剂用量为5%时聚合物有最好的阻垢效果.采用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碳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实验测得其分子量为4 520,且聚合物中磷含量较低,具有绿色环保性.当聚合物添加量为30 mg/L时,阻碳酸钙效率达到98%.将PMA与市售阻垢剂的阻垢性能作对比,结果表明:合成聚合物在用量较小的情况下,抑制碳酸钙的效果超过其他阻垢剂,体现了它的微量高效性.对空白垢样进行XRD与SEM分析,其结果表明PMA的阻垢机理是使钙垢产生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4.
不同链长烷基糖苷硫酸酯盐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十二、十四烷基糖苷(APG)为原料,硫酸为硫酸化试剂,尿素为催化剂,V(甲苯)∶V(吡啶)=7∶3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合成了烷基糖苷硫酸酯,然后强碱中和,合成了不同链长烷基糖苷硫酸酯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尿素用量为反应物的2%,n(APG)∶n(H2SO4)=1∶1.3,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5h.测定了烷基糖苷硫酸酯盐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乳化力、润湿力等性能.结果表明,烷基糖苷硫酸酯盐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合成工艺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反应 ,以甲苯、乙酸乙酯为混合溶剂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的聚合 .较佳的聚合条件是苯乙烯与丙烯酸乙酯单体配比为 1∶1 ;溶剂用量 1 4mL ;反应温度 95℃ ;引发剂质量百分数 0 .3% ;反应时间 1 0h .利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单体比进行分析 .该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对卤代芳烃有良好的萃取、分离效果 .  相似文献   

6.
由顺丁烯二酸酐和谷氨酸制得顺丁烯二酸酰谷氨酸亚胺(BIG),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两种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亲性梳状无规三元共聚物,用傅利叶红外光谱仪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单体投料配比等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了微包囊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基因转移聚合反应引发剂亚磷酸二乙三甲硅酯,用该引发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了洽反应分子量研究,并,并用从理论上计算机得到的分子量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以含氨基的二羧酸配体与Cu(NO_3)_2·2.5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出氨基功能化的铜金属有机骨架Cu-MOF.研究了可见光下金属有机骨架Cu-MOF对六价铬的光催化还原性能,讨论了不同pH值、催化剂用量,不同空穴捕捉剂和空穴捕捉剂浓度对光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非织造布的表面功能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化学引发接枝 4-乙烯基吡啶 ,对聚丙烯非织造布进行表面改性 .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如 4-VP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和界面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随着 4-VP浓度的增加 ,接枝率增加 ;当单体浓度为 0 .476mol/L时 ,接枝效率达到最大值 ;当反应温度低于 80℃时 ,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 ,接枝率增加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接枝率 ,当其浓度为 1.5 3× 10 -3 mol/L时 ,接枝率从原来的 4.5 %增加到 14.6 % .FTIR的分析结果证明了 4-乙烯基吡啶基团的存在 ,DSC分析证实了接枝反应过程中PP的熔融热和结晶度发生了变化 .  相似文献   

10.
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油溶性引发剂,以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为主原料,通过系统实验,选择最佳配比,制得吸去离子水780(g/g) ,吸0 .9 % Na Cl 溶液75(g/g) 的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皂化等条件与树脂吸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氮肥厂废水污灌中的原生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歧县氮肥厂废水污染的土壤与对照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歧县氮肥厂废水污染对原生动物群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高岭土/木质素磺酸钠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复合高吸水树脂(KLPAAM),研究了不同KLPAAM树脂用量、不同肥料溶液(单一与混合溶液)对不同土壤质地保水率、含水率的影响.自然蒸发条件下,KLPAAM复合高吸水树脂施用量为0.5%时,各种肥料溶液中泥土、泥土/河砂=1/1和河砂三种质地土壤保水率下降明显减慢,土壤保水性能提高,10%尿素、10%尿素/0.1%磷酸二氢钠混合溶液下降最慢,即保水效果最好,而0.5%氯化钾、0.1%磷酸二氢钠/0.5%氯化钾混合溶液下降最快,即保水效果最差.KLPAAM复合高吸水树脂更适合于含非电解质肥料溶液的砂质土壤中施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最优回归设计,对草原进行不同施肥数量及不同肥料品种的施肥试验,研究施肥对不同时间内的草原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影响,为草原综合治理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微区能谱成分分析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等手段对硫酸亚铁成膜的镍白铜冷凝管内壁腐蚀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镍白铜冷凝管服役前的组织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T8890-1998的要求;硫酸亚铁成膜后的新管使用1年半后,管内壁有较厚的不均匀疏松沉积层,去除沉积层后,白铜管内壁有明显腐蚀现象,并且是明显点蚀坑和少量鼓包状腐蚀产物.由于点蚀坑内腐蚀产物中的CuS和CuCl2的含量较高,说明循环冷却水中硫离子(S2-)和氯离子(Cl-)参与了白铜管的腐蚀过程.  相似文献   

15.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要求和内容。现代农业是以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和从事绿色生产为其最高理念,以土、肥、水、药和劳动力等资源投入的节约化和高效化为重要特征。相对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来说,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一次质的飞跃。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必然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6.
氮肥工业废水水量大,水质成分复杂,排氨浓度高。从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入手,探讨了碳源短缺解决途径、稀氨水回收办法、生物脱氮运行参数,最后确定了各浓度范围处理方案及其经济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脲甲醛是世界上研究最早、使用量最大的缓释肥料,与传统氮肥相比,具有肥效长、环保、节能、节约劳动力和成本低等优点.概述了缓释肥料脲甲醛的肥性特点、用途、研究意义、物化性质及合成原理,并阐述了缓释肥料脲甲醛生产工艺、参数和国内外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指出了脲甲醛肥料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脲甲醛肥料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对Ag纳米线的熔化和过热作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经典热力学模型对Ag纳米线的过热机制作了阐述;当考虑到低能Ag/Ni界面的作用时,推导了过热的定量表达式,说明了过热与纳米线的半径和界面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96-2000年对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25个断面的连续监测,采用“分布重心”模型,研究了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分布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地表水体尤其是浑河河水的生物污染较为严重;藻类和细菌分布中心的位置均有向西北方向发生迁移的趋势,大肠杆菌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底栖动物的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东北发生迁移的趋势,同时,总体平均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西北方向迁移的趋势。以1999年为例,通过与林地、耕地、化肥、日照、气温、降雨、径流等生态水文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流域生态水文格局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高浓度复合肥(NPK)结块原因、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25—9—6、25—6—9等系列高氮复合肥预防结块的方法从原料搭配,干燥、冷却和筛分设备,防结块剂的选择及环境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对预防和减少高浓度复合肥结块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