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及消费方程,构建了天然气消费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地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定量计算得出了影响因素的区域性差异。从长期来看,东部天然气平均自发消费水平高于中、西部,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效应高于其他两区;中部能源消费结构影响效应高于其他两区;西部GDP、产业结构影响效应高于其他两区。从短期来看,三个地区GDP、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耗强度的短期波动对天然气消费量的短期波动均有影响,且短期效应比长期效应更显著。从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来看,东部地区最强,其次是西部,最弱的是中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消费和GDP、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协整关系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天然气消费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天然气消费与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两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性。从误差修正模型的动态分析来看,GDP对天然气的短期波动影响与长期影响效应作用相当,能源效率对天然气的短期消费波动呈负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天然气的短期消费波动有巨大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IPCC方法,核算并分析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变化,采用EKC模型检验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对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由3.15 t·人~(-1)增至9.21 t·人~(-1),增长近3倍。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存在明显地域分布和空间分类差异,北方表现为高—高、高—低型,呈显著正向增长,南方表现为低—高、低—低型,碳排放呈负增长。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增加起正向效应。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呈倒U型并处于倒U型曲线上升阶段后期,自西北向东南EKC曲线呈倒U型曲线上升阶段—上升阶段后期—下降阶段。中国低碳减排任务应协调区域差异,制定符合实际的减排措施,实现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西北五省区二氧化碳排放与可再生能源的关系,通过收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1995—2014年的数据,对人均碳排放进行测算,建立面板均衡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和完全修正最小二乘回归法,探索可再生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之后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二者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费与人均二氧化碳、人均GDP间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长期均衡模型的系数显示,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增加会促进碳排放的降低,而人均GDP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因此,西北五省区的政府应该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充分发挥地区可再生能源存储和开发优势,有助于早日实现西北区域的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5.
运用碳排放估算模型,测算了黑龙江省2000~2014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基于碳排放估算方法与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各驱动因子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及其驱动程度.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有正向驱动作用,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最强,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促进科技创新是实现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对科学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根据贵州省1995—2016年居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数据,对其居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6年贵州省人均生活用能总体呈上升趋势,期间从247.64 kg标准煤/人上升到394.15 kg标准煤/人,其增长率为51%。(2)1995—2016年贵州省人均生活碳排放呈波动性变化,期间从614.57 kg CO_2增加到863.71 kg CO_2,其增长率为41%。(3)1995—2016年贵州省生活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仍以煤电为主。(4)1995—2016年经济增长是影响贵州省人均生活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主要因素。(5)在1995—2016年因素分解中,人口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碳排放起推动作用,而碳排放强度与消费强度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的增加促进温室效应,影响了生态发展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因此减少碳排放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而对于我国建设低碳城市是现阶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基于吉林省1998—2012年碳排放时间序列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人口总量,城市化率,能源强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增产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总数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城镇可支配收入,能源强度是唯一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但是相对于人口的促进作用仍然很弱,所以总体碳排放仍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得出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现阶段还未出现环境库兹尼茨曲线关系,说明了碳排放量仍然还会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北三省1999~2014年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利用STIRPAT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东北三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并设置基准和低碳情景预测2020年、2030年东北三省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人口总量、城镇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二产增值比对东北三省的碳排放起正向推动作用,其中人口总量对碳排放量的促进作用最大,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2)经过情景预测分析:2020年基准情景下,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41、0.54、0.48;2030年在基准情景下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三省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31、0.62、0.41.  相似文献   

9.
基于蚌埠市2006—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对蚌埠市碳排放的驱动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数量、人均GDP和重工业比重是影响蚌埠市碳排放量增加的驱动因子,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是首要诱因;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制约碳排放量增加的因子,其中能源强度的制约作用远远大于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石油、天然气消费之间的具体影响效应,在对1996—2013年我国GDP和石油、天然气消费量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对其作了系统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石油、天然气消费存在长期均衡性,但经济的短期波动是造成石油、天然气消费短期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且经济增长对天然气消费的影响力度比石油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经济增长是引起石油、天然气消费的单向原因。为此,在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对天然气消费造成的影响,石油公司也可据此制定相应的对应措施,以避免经济增长对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尽管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但存在计算复杂和实时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1LBF神经网络逼近能力重构模糊PID控制器,由于重构的RBF神经网络的并行计算能力,这简化了计算复杂性并提高实时性.通过选择不同的给定信号,比较模糊PID控制器和重构的RBF神经网络的控制性能.得到两者的控制效果是相当的.说明重构的RBF神经网络可以取代模糊PID控制器,从而减少了计算复杂性.避免维度灾难并改善控制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RNAi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NA干涉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中,而且其基本的作用机制也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最近,研究发现RNAi在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且RNAi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功能基因组学的一种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14.
当今的设计将重点探讨物品、过程、服务中的方式创新,亦即谋事,其研究具有广泛性和纵深性。设计承载的是人类的理想、道德的重任,设计是一种生产关系,是科学与艺术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生存智慧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对诸种电影元素的极其严谨而和谐的运用并使其完美地服务于作品整体的精神内涵,这是塔尔柯夫斯基高度的电影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作品的人物、表演、摄影、剪辑、色彩与声音诸要素来看,它们都能很好的实现作者的表意目的。  相似文献   

16.
自补图半度序列和的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补图是图论中对称性极好的一类图,并在网络理论和设计中有一定的应用。本文论述了自补图前,后半度序列和的上、下确界。  相似文献   

17.
闽籍现代作家杨骚于1925年夏至1927年秋漂泊南洋时的创作,是一个漂泊者"真心真血的流露".这些作品描绘了南洋人民的苦难生活,抒写了他的思乡恋国之情,也抒发了他的爱情吟唱,虽说其中弥漫着矛盾、痛苦、感伤,甚至还有颓废的气息,但却透露出他的倔强、坦诚与率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分析 ,认为科学与技术关系是由相互独立到相互作用 ,形成“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的历史过程 ,并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做逻辑的分析、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9.
多项式除法中商与余式的显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矩阵方法,给出多项式除法中商与余式的显式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植物界(含菌物)孢子特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目前孢子的概念较为混乱的状况下,本文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归纳:(1)具有繁殖休眠和传播功能。,繁殖功能体现在6个方面;(2)无性的分化;(3)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或配子结合,由产孢结构生产或由营养细胞变态而成;(4)有或无性别差异;(5)由1-多数细胞组成;(6)脱离母体或否;(7)可以发育成一个体或一产孢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