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尺.以甘肃省6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测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其地域空间特征以及发展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落后,河西地区和陇东地区发展水平最高,部分中部地区次之,甘南临夏地区和部分陇南地区最低;同一发展水平等级的县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不同等级空间分布相对聚散有序.由此,可以将其划分为高值区域、较高值区域、较低值区域和低值区域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从非期望产出角度运用SBM模型测算2006—2016年中国环境治理效率的静态水平,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环境治理动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6年中国环境效率均值处于0.6~0.8,呈现波动状态;(2)中国各省份环境效率主要为高效率和较高效率,较低效率和低效率较少;(3)中国环境效率值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较高环境效率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值普遍偏低;(4)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中国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受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后,本文构建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环境治理效率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产业集聚对创新能力变动的影响及空间关联,从知识创造与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四个方面构造创新能力变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almquist指数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7~2016年中部六省创新能力变化进行评价,以财政支出、筹资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发现:(1)中部地区创新能力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在创新发展水平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则表现较为明显的竞争态势;(2)在中部地区产业多样化集聚能明显提升本地区创新能力,相邻区域产业专业化集聚能提升目标区域创新能力,而长三角地区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目标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创新能力均有正向作用;(3)财政支出在中部和长三角地区都能明显提升本地区创新能力而抑制相邻区域创新能力,中部地区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资金缺口明显大于长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4.
镜泊湖产东方铃蟾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肠上皮制片方法研究了镜泊湖产东方铃蟾的染色体组型,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4,包括6对大型染色体、1对中型染色体和5对小型染色体。全部染色体中,第4、6、8、10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研究模拟了白洋淀清淤搅动后铺洒生物炭以及活性炭对上覆水生物毒性影响效果,共在白洋淀中设立6个围隔(1搅动空白;2铺洒空白;3生物炭薄;4生物炭厚;5活性炭薄;6活性炭厚),通过人力搅动的形式模拟清淤过程,搅动结束后迅速铺洒不同厚度的活性炭与生物炭并于不同时间段采集上中下3层上覆水,测定其发光细菌毒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在未搅拌的情况下,水体的毒性在中等毒性等级;当我们将水体沉积物进行搅拌,使其悬浮在水中时,水体的毒性明显降低,降低至低毒性等级;当我们搅拌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物炭时,水体的毒性呈现较大幅度波动,但均值处于中等毒性等级;当我们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水体的毒性同样出现较大波动,但毒性总体处于中等毒性等级。研究对清淤后生物炭原位覆盖过程的生物毒性与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定台州市各地区的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等级,依据空间插值法较优的空间现象区分性能,提出基于空间插值法的台州市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区分级评定方法。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优化关联度,构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无量纲化处理指标数据,提升评定的精准性;通过熵值法确定处理后的指标权重;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结合指标权重,得到综合易损性预测值,依据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区分级评定标准,区分易损性等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方法可有效评定台州市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区分级。台州市存在两个极高易损性区域,两个高易损性区域,两个一般易损性区域,两个低易损性区域,一个极低易损性区域,综合易损性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台州市的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整体等级稍高,易发生雷电灾害。  相似文献   

7.
不同海南粗榧种群核型及其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核型分析和巢式方差等级分析等技术对分布于海南的海南粗榧5个种群染色体水平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坝王岭种群、尖峰岭种群、卡法岭种群、黎母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16m+6msm+2sm(2SAT)、2n=2x=24=16m+6msm+2sm(2SAT)、2n=2x=24=18m+4msm+2sm(2SAT)、2n=2x+24=20m+2msm+2sm(2SAT)和2n=2x=24=18m+4msm+2sm;2)相对长度变异最高的为第5对染色体(90.35%),最低的为第10对染色体(24.54%);臂比变异最高的为第4对染色体(86.54%),变异最低的为第12对染色体(40.228%);3)虽然海南粗榧不同种群核型表现出一定差异,但是其间差异不显著,都为较原始的2A型;4)无论是相对长度还是臂比,种群内的变异量总是远远超过种群间的变异量;其中坝王岭种群和吊罗山种群间的变异其相对长度和臂比都是最高的,坝王岭和卡法岭种群、卡法岭和吊罗山种群的变异最低;5个地点海南粗榧种群间的VST值平均为10%,即在常规染色体的遗传变异中,平均只有10%的变异来自于种群间,而大部分变异(约90%)来自于种群内的个体和细胞间.这样的分化系数表明在海南粗榧种群间进行着频繁的基因交换.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兰定高速和兰州某物流园区汽车尾气对土壤中总铅及有效态铅含量的影响,研究物流基地、高速公路边和对照区土壤20cm和80cm深度中总铅含量及有效态含量,T检验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层中有效态含量差别.结果证明:物流基地和高速公路边50m以内土壤总铅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域.T检验结果表明物流基地、高速公路边和对照区总铅含量有显著差异,物流园土壤20cm和80cm深度中总铅含量平均值为212.6mg·kg-1、148.4m4g·kg-1,明显高于兰定高速土壤总铅55.2mg·kg-1、46.9mg·kg-1的含量,3个区域有效态铅含量无显著差异.车速低、车流量大,则土壤总铅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位于我国中部某省份某市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园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对植物和环境不构成影响。单因子指数法评价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sCrCdPbH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各采样点位污染情况依次是S3S7S4S5S2S6S1,主要是受产业园所在地区主导风向东风的影响,处于下风向的S3、S7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对天津市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为天津市打造研发制造能力更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理论指导。通过DEA模型即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构造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对天津市26个门类的制造业2014年、2015年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获取的各门类制造业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率值、规模效应值、纯技术效率值和冗余投入值,将天津市的制造业分成了4个类别,针对4类制造业行业的各自特点提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方法。依据DEA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天津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发展壮大天津市产业集群,推行制造业企业精益生产和加强创新驱动,深度整合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1.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4月和10月10 cm地温的气候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采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有连续观测值的37个气象站,1971年~2000年最新30年10cm地温数据,统计分析其在所研究区域50个县(市、区)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甘肃黄土高原地区4月和10月10cm地温总体上在10℃以上,4~10月是该区域主要作物的重要生长期.其空间分布特征不服从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一般规律.4月10cm地温在空间分布上有3个高值中心:一个中心在兰州最大值为14.3℃,另一个中心天水次大值为14.1℃,第3个中心泾川高值为12.9℃.有2个低值中心,一个在东乡,中心最小值为8.3℃;另一个中心环县次小值为9.2℃.10月10cm地温在空间分布上有2个高值中心,一个中心在靖远最大值为12.3℃,另一中心天水的北道次大值为13.1℃.1个低值中心在东乡,最小值为8.1℃.其他站则随其地理位置和海拔不同而在此范围内交替变化.从时间演变规律看,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研究区域4月和10月的10cm地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均不一致,多站平均值在9.4~14.6℃之间,且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草地蚁(Tetramorium caespitum L.)的染色体核型,其2n=28,可配成14对,划分成4组,Ⅰ组(第1对),Ⅱ组(第 2~4对),Ⅲ组(第5~11对),Ⅳ组(第12~14对).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中部崛起与河南省科技进步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部六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部六省3.6亿人民的共同愿望。一、河南省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水平稳步提高作为"中部之中",近年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  相似文献   

14.
甘静  马冲亚  徐喆 《松辽学刊》2014,(1):136-139,142
受到国际地缘经济、地缘政治的影响,珲春-图们江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世界关注.珲春-图们江地区正处于环日本海的东北亚经济区几何中心,是吉林省打开向外开放的门户,也是东北地区向外开放的物流重要节点.珲春—图们江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则是通过开发区域物流,将其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通过对边境口岸物流竞争力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物流需求状况、物流企业与信息发展水平、物流供给状况五个方面的分析,探索培育边境口岸物流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我国除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以外其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基于2018年的交通运输数据,从2个层面筛选出6个指标构建交通运输能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K-Means聚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省份的交通运输能力发展不平衡,差异性较大,其中东部、西部2地区差异最大,各省可通过提高地区经济实力、增加运输量、提升路网密度等方式来提高地区交通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衡量河南省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囊括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和线性加权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区域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发现,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城市集聚现象,中原城市群各地市的协调度明显高于河南省其他区域;郑州市发展水平及协调度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市;平顶山、漯河等地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协调度在全省排名中较落后于综合发展水平排名;漯河、南阳、濮阳、驻马店、信阳等地综合发展处于低水平,使得协调度在全省排名比较靠前。  相似文献   

17.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能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建设用地的供给瓶颈.该研究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角度出发,选取10个评价指标,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适宜、比较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建设4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龙马潭区现有低丘缓坡土地资源18 552.51 h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55.69%;其中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龙马潭区南面的极少部分区域,占龙马潭区适宜、比较适宜和勉强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2.43%;比较适宜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宜建区域的周边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50.30%;勉强适宜区域则零散分布在中部区域、与泸县接壤的西部区域以及与江阳区接壤的东南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7.27%,其余部分均为不适宜区域.该评价结果可为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作为建设用地的潜在资源进行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江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三江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建立良好资源环境为基础,营造良好的资源环境是建立美丽三江的关键所在.贯彻正确价值理念,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从而带动三江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结合三江区域的具体情况,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辩证分析以及对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全面研究,并就三江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探讨,建立三江区域耦合协调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评估该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从而实现三江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表明:2011~2017年三江区域呈现高水平耦合阶段以及中水平的耦合协调阶段,其中,耦合度值在0.967389~0.999985,其耦合协调度值在0.390620~0.507647.三江区域在2011~2017年除了鸡西市无明显变化外,双鸭山和七台河市分别从第四阶段和第一阶段上升到第六阶段,鹤岗市和佳木斯市从第三阶段上升到第五阶段.三江区域的耦合度的变化呈现出中部向外围递减的趋势,耦合协调度呈现由南向北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教学资源涉及软硬件建设、教师水平和经费投入等生态因子,是一个处于多种环境下的复杂生态系统.基于生态学视角,总结了目前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对信息化课堂中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探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评价模型建构;从"硬件设施、内涵建设、管理评价"三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可动态反映多媒体教学资源整体发展状态的评价模型.以期对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和课堂教学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乌伊岭自然保护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在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了40个采样点采集样本,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了保护区土壤中的Cu、Zn、Pb、Cd、Cr、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以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评价法、潜在危害指数法四种方法评价保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保持在自然背景水平,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和黑龙江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从大到小排序为:Cr>Cu>As>Zn>Cd>Pb.变异程度均处于中度变异,该地区环境受外界影响处于正常范围.从单因子污染、综合污染、累积污染、潜在危害4个方面评价乌伊岭重金属状况,结果均为无污染.该区域环境保护良好,生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