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生蜥蜴在交配过程中,由于雄性咬住雌性的腹部而形成明显的交配痕.通过实验室饲养和观察,对胎生蜥蜴雌性腹部的交配痕数量、位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胎生蜥蜴的交配痕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腹部的后部,而左右两侧没有明显差异,交配痕的数量为1~7个(以2~4个居多),与雌性的头体长、腹长、体重正相关,而与尾长不相关.胎生蜥蜴雌性腹部交配痕形成机制、与交配次数、后代成活率之间的关系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生殖行为及生殖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胎生蜥蜴系卵胎生蜥蜴,每年繁殖一次,产仔期集中在7月初到8月末,分娩时间为每天上午十一点到下午四点,平均窝仔数为7.8(7~11).胎生蜥蜴的生殖行为复杂.胎生蜥蜴雌性采取高投入的生殖策略,其平均生殖投入率为0.383;雌蜥体重、生殖投入率与窝仔数呈正相关,体长与窝仔数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西域沙虎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的西域沙虎(Teratoscincusprzewalskii)核型为2n=36,由一对(1)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2对(2-13)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及5对(14-18)不能明显确定着丝点位置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均无明显的界线,不能象一般爬行类那样划分出大染色体和小染色体,这与壁虎科其它种类相一致,只是中间着丝点及亚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缺乏,故尔染色体臂数较少,另外染色体数目也较一般壁虎科种类少,表明沙虎与壁虎间既有联系、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岳鲤及其双亲(荷包红鲤、湘江野鲤)的染色体组型。以肾细胞为材料,空气干燥法制片,吉姆氏染料染色。研究发现岳鲤及其双亲的染色体数均为100条,由中部、亚中部、亚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其共同公式为22M 30SM 48(ST T),总臂数为152。结合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为OHNO等人提出的鲤鱼为四倍体的假说(Hypothesis)进一步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蚂蚁老熟幼虫脑神经节为材料,采用秋水仙体外短期培养,低渗处理,空气干燥,Giemsa染色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Messor acicu/atum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体细脆染色体2m=44.其中有2对大型染色体1对为中部着丝点染体,3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对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草地蚁(Tetramorium caespitum L.)的染色体核型,其2n=28,可配成14对,划分成4组,Ⅰ组(第1对),Ⅱ组(第 2~4对),Ⅲ组(第5~11对),Ⅳ组(第12~14对).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镜泊湖产东方铃蟾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肠上皮制片方法研究了镜泊湖产东方铃蟾的染色体组型,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4,包括6对大型染色体、1对中型染色体和5对小型染色体。全部染色体中,第4、6、8、10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胎生蜥蜴(Lacerta V ivipara Jacquin)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结果在胎生蜥蜴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N”字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幽门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梭形、椭圆形,条形等.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结论胎生蜥蜴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胎生蜥蜴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我国胎生蜥蜴(Zootoca vivipara)3个种群共18只母本和67只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对微卫星引物在额尔古纳、库都尔和布尔津种群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70、64和68个,YW16和YW18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多,额尔古纳和库都尔种群子代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母本,而布尔津种群子代的遗传多样性与母本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该种群的多父权比例低、窝仔数少有关,建议加大对该种群的研究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棕背(鼠平)的核型结果表明:棕背(鼠平)的染色体数2n=56,NF=27,由27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可分为4组:A组包括第1~11对染色体;B组包括第12~17对染色体;C组包括第18~26对染色体;D组包括第27对1对微小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Y.这个亚种常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东北鼢鼠染色体组型和G带带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只东北鼢鼠(其中3只为雄性,3只为雌性)的100个骨髓细胞的核型研究,确定东北鼢鼠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62。从G—带显示结果看,东北鼢鼠各染色体均有其特有带型。  相似文献   

12.
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吉林省产爪鲵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瓜鲵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78,其中包括对18对大染色体和21对微小染色体。其染色体数是小鲵科中最多的。在雌雄个体间未发现有异型染色体。从爪鲵核型的高度不对称性和二型性以及次缢痕特征,推测该种爪鲵是小鲵科中较原始而又特化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青鱼(♀)与三角鲂(♂)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存在两种性状个体的机理。用青鱼、三角鲂及其子一代的胚胎细胞和肾细胞为材料来研究它们的核型,空气干燥制片,Giemsa染色。确定青鱼和三角鲂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均为48,染色体总臂数(AN)为96,它们的染色体组型,青鱼为16m 26sm 6st,三角鲂为14m 28sm 6st。子一代中具母本青鱼性状的个体,其染色体组型与母本青鱼完全相同,染色体组型为16m 26sm 6st。而子一代中兼有父母双亲性状的中间型个体,其染色体(2N)为48个,染色体组型为15m 27sm 6st。根据其各类染色体出现频率表明,中间型杂种承受1份母本染色体和1份父本染色体。从上述中断定具有中间型特征的鱼是真正的杂种,而与母本青鱼相似的鱼可能是由雌核发育而来的个体,这将在另外两篇论文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22个个体的C带带型。结果表明:无斑雨蛙全部染色体着丝点部位均出现深染C带,中间带和端带则很少。其C带部位的特征体现出雨蛙属(Hyla)与蛙属(Rana)有明显的区别,而与蟾蜍属(Bufo)相似。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二倍体西瓜的粗线期染色体形态,主要注意其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分化的特征性模式及长度、臂比等染色体参数。西瓜粗线期染体的染色粒显示近中分布类型,易染色区定位于着丝点附近。从形态上鉴定了全部11条粗线期染色体,建立了标准粗线期核型,这对西瓜细胞遗传学的详细研究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黄墩蚁Paratrechina sp染色体核型制备是以蛹的脑神经节为材料,采用体外培养,空气干燥,吉姆沙(Giemsa)染色技术制片,获得染色体核型2n=16,7对为中部着丝点,Ⅰ对为亚中部着丝点.  相似文献   

17.
在兰州市郊区共捕获蜥蜴107只,其中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52只,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55只.其种群密度分别为丽斑麻蜥129只/hm2,草原沙蜥100只/hm2.2个种群划分为亚成体组和成体组后,平均吻肛长(SVL)丽斑麻蜥的亚成体组为34.2 mm,成体组为54.5 mm;草原沙蜥的亚成体组为35.4 mm,成体组为57.9 mm.种群性比(♀:♂)丽斑麻蜥为1∶1.07,草原沙蜥为1∶0.94,平均接近1∶1.调查结果表明: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2个种群的密度相差不大,二者的空间分布区域可以重叠,可以共处于同一生活环境中;丽斑麻蜥亚成体比草原沙蜥亚成体更生醒晚.蜥蜴体温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通过行为调节来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溪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的染色体数。试验结果表明,溪七鳃鳗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166±。  相似文献   

19.
细胞中添加一条同种染色体的植物(2n+1),称为三体植物.根据缺失和补尝染色体的类型,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端三体和补尝三体等,近20种.初级三体植物是指个体添加的一条额外染色体是正常染色体组的一条.初级三体是所有三体类型中最易获得的一种,目前已建立曼陀罗、玉米、大麦、黑麦、水稻和萧茄等植物的三体系列.三体系列对细胞遗传学、连锁群分析和染色体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级三体选育途径很多,归纳如下.1由二倍体选育1.1正常二倍体自然发生初级三体Blakesee(9)首先在正常二倍体曼陀罗中发现了曼陀罗球形三体.Go…  相似文献   

20.
采用BrdU—Hoechst—Giemsa技术,在活体条件下掺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的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以便使复制带研究的方法更简化,更容易做。同时,分析了黑龙江林蛙染色体的复制带型。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在同一复制时期,相应染色体的带型是恒定的;同源染色体间有完全相似的带型;在二倍体(2n-26)染色体组上可见到约500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