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卢红 《河南科技》2003,(12):12-13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每个人在一辈子的工作生涯中,必须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把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改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面对这一新形势,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据此,笔者试就国有企业建设学习型企业问题谈些粗浅认识和想法。一、学习型企业的基本内涵学习型企业是这样一个组织:它能够熟练地创新、获取和传播知识;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适应新的知识和环境,战略、行为、战术都能够…  相似文献   

2.
建设学习型企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红 《河南科技》2003,(23):12-13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每个人在一辈子的工作生涯中,必须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把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改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面对这一新形势,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据此,笔者试就国有企业建设学习型企业问题谈些粗浅认识和想法.  相似文献   

3.
依据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及我市教育现状的全面分析,构想21世纪济源教育发展的战略更新教育观念,适度超前发展;立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针对教育的四大支柱,建设学习型社会;面向全球一体化,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为我市21世纪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及行政管理、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教育领域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想。所谓终身教育,《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定义为“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它的本质特征就是终身性和整体性。终身性表明终身教育从时间上看,与人的生命共始终;整体性表明终身教育从空间上看,与人的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有联系。终身教育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等,但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终身教育的终…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60年代,为了适应工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西方教育学家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如何认识终身教育的地位、作用,怎样进一步发展终身教育,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继续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终身教育谈些初步认识。一、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什么是终身教育?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水平次方)和个人以及社会整…  相似文献   

6.
<正>一、学习型社会与数字图书馆1.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能够保障并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型社会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终身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现已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思想包含:终身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和谐发展;终身教育使原来的教育阶段化走向人生的全过程;终身教育是人们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激发人们自觉主动地不断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型社会与数字图书馆 1.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能够保障并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礼会.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型社会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社会不但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一种教育新理念.在学习型社会中,高校课程应该是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的融合统一.由于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过于专门化;重理论、轻实践;重必修轻选修;课程传授模式单一等,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使高校课程设置超越专业藩篱和时空界限,淡化专业课程,增加综合课程,并大力发展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教育在20世纪取得了很大进展,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学习社会等概念的提出本身就足以显示教育自身内在的发展和外在功能的强化。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但当前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人的主体意义和活动的历史意义,没有得到尊重,教育似乎失去了方向,而教育的原始宗旨之一就是帮助人识别方向。正因如此,人类在迈向对世纪之际,展望21世纪教育时,不可避免地把目光盯在21世纪教育的基石上,重新寻找教育的基石及其意义。那么,面对希冀与无奈,21世纪教育的“泊位”设在何处?这种寻觅,无论是从预设的层面上来讲,还是从付诸行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