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常绿阔叶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特约综述)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首先回顾了起步于上一世纪30~40年代的我国常绿阔叶林研究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建议当前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包括:编纂中国常绿阔叶林植被志,加强常绿阔叶林起源与系统发育的研究,重要物种的生理生态学和种群生物学研究,常绿阔叶林演替机制与恢复生态学研究,常绿阔叶林生态服务功能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常绿阔叶林对全球变化的作用与响应的研究,以及建立常绿阔叶林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常绿阔叶林的植被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研究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主要树种的群落生态学特征,种群生态学特征和生理生态学特性,分析了在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这些主要树种的更替机理,并以此作为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各阶段群落的抚育和恢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常绿阔叶林"将向何处去"?这是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两个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也直接影响到这个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组首席科学家、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站长周国逸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变化趋势,阐明了成熟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机理,为  相似文献   

4.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栲树和木荷成为优势种的原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署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群落生态学调查,确认栲树(Costanopsis fargesii Frunch)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ndn,et Champ.)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落的优势种,为了揭示栲树和木荷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优势种的原因,研究了栲树和木荷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一些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后期,栲树结实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产生幼苗较多且其萌生能力较强,更新后备充路,而木荷虽然种子在群落中保存时间短崦发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产生幼苗较多且萁其蓝生能力较强,更新后备充足,而木荷虽然种子在群落中保存时间短而萌发率较低,但萌生能力也较强,与其它常绿痴叶树种相比,栲树和木荷的分枝能力较强,物质作用面较大,光合速率较高等特性为它们成为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获优势种奠定了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群种间联结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系数公式研究了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中22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和相关性.对测定结果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测定结果,将22个种群划分为4个生态联结种组.  相似文献   

6.
浙江天童森林退化和受损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为参照,选择了常绿阔叶林亚顶极群落、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代表不同退化类型;同时,以4种人工采伐处理代表常绿阔叶林不同受损程度,分别研究了不同退化和受损程度影响下,土壤的呼吸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2)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在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与灌草丛最高,其次分别...  相似文献   

7.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包括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退化前期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通过对退化植被各群落类型的区系分析,得出了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区系组成特征,具体如下:(1)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的植物区系包括72科138属204种,其物种多样性低于常绿阔叶林的成熟群落;(2)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一致,表现了明显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是热带向温带的过渡;(3)人类的干扰导致了各退化群落中国特有成分的下降;(4)各退化群落类型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科、属和种的相似性.综上所述,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保持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特征,从植物区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黄山北坡常绿阔叶林群落生态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认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生态优势度的负相关关系是一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用它们来反映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部分生态学特征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湖南南部道县和嘉禾县的石灰岩山地的藤本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果是:1)石灰岩山地藤本植物的株数以卷曲类和具刺的搭靠类为主,具刺搭靠类的种类仅次于缠绕类而明显多于卷曲类,这与非石灰岩山地明显不同;2)群落从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林至常绿阔叶林的从低到高的演替系列中,藤本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多度、S impson指数和Shannon-W iener指数都由大变少,只有P ielou均匀度指数是落叶阔叶林最高;3)乔木被藤本植物感染的种数和株数,以落叶阔叶林最高,其次是常绿阔叶林,再次是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利用3S技术,对宁波1974~2009年间6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分类,提取相邻年份不同植被类型与常绿阔叶林转化的区域,并计算每种类型对常绿阔叶林的转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演替规律和经济利益驱动是促成常绿阔叶林37年间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不受人为影响的条件下,它最易与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测算每个时期转入为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类型与同时期保持为常绿阔叶林类型的距离,并计算5个时期的总平均值.将其按植被类型排序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针叶林>园地>灌丛>农田.分析结果显示,种源传播和用地历史是影响退化常绿阔叶林群落次生演替方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