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梁柱偏心节点梁端水平加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通过五榀钢筋混凝土梁柱偏心节点的试验研究 ,了解了梁端水平加腋的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分布、钢筋应变发展和荷载变形性能 ,证明了梁端水平加腋可以显著改善偏心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 ,在加腋区配置适量的斜向钢筋能够充分发挥加腋的作用。另外 ,对于加腋区的斜向钢筋数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对四榀不同加腋宽度的梁端水平加腋偏心节点构件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加腋宽度下节点核芯区受力性能及梁端塑性铰转移条件,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件实际受力状态进行比较,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梁端塑性铰位置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偏心节点的抗裂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九榀钢筋混凝土梁柱偏心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研究 ,探讨了梁柱偏心和梁端水平加腋对节点核芯区抗裂性能的影响 .试验中观测和记录试件的初裂荷载和裂缝的开展与分布 ,提出偏心节点抗裂度计算的建议公式和改善偏心节点抗裂性能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反复荷载下梁柱偏心节点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主要探讨了不同的加荷方式对钢筋混凝土节点粘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单向加荷与反复荷载两种不同加荷方式下,钢筋混凝土节点的粘结机理,并通过钢筋混凝土梁柱偏心节点试件在反复荷载下,通裂阶段梁纵筋应力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反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节点粘结性能退化的规律,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丁明  刘艳 《科技信息》2013,(4):388-388
试验研究表明梁端水平加腋偏心节点随着腋宽的增加,梁与柱相交腋部抗弯能力提高,梁端塑性铰有向与等截面梁相交的加腋处转移的趋势。本文是基于以上研究,用有限元非线性方法对一榀有水平加腋的平面框架和一榀普通的平面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塑性铰从梁柱交界面发生转移后对框架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完成了3个梁柱偏心距大于1/4柱宽的夹心十字型平面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试件的抗震性能、损伤过程、失效模式、位移延性、节点区受剪承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类偏心夹心节点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并且可以用X筋替代部分节点区箍筋承担节点区剪力,但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性能较弱。与普通夹心节点相比,大偏心夹心节点核芯区附近柱纵筋受力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7.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带有支撑的梁柱节点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比较不同预埋件时梁柱节点应力分布与变形情况;对不同参数变化的节点组合体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对节点是否带有支撑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支撑对梁柱节点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埋件构造方式的不同对梁柱节点应力分布、裂缝、变形影响比较显著,第四种方案较为合理;随着预埋件厚度和锚筋直径增加,支撑轴力均增大;通过在节点处设置支撑,有效地降低了节点的应力,使梁上产生了明显的塑性铰.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矩形钢管偏心相贯梁柱节点的平面内抗弯性能,完成了节点的平面内抗弯承载性能试验,得到其承载力和破坏模式,并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对理论式进行改进,结合回归分析,建立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式. 结果表明,节点的破坏模式为主管翼缘管壁屈服与腹板压屈的组合破坏. 加劲肋可有效提高矩形管偏心相贯梁柱节点的抗弯承载力. 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梁柱翼缘宽度比、梁截面高度与柱翼缘宽度比、柱截面管壁宽厚比、梁柱截面壁厚比等参数对矩形管偏心相贯梁柱节点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梁高以及增大柱壁厚对于提高承载力最为有效. 最后拟合得到矩形管偏心相贯梁柱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式,通过和试验结果及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水平加腋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对加腋节点和普通节点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特征荷载、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预应力筋不穿柱加腋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其抗震性能不比穿柱不加腋的节点差,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最后,提出了加强加腋节点构造要求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带有箍筋缺失的施工缺陷的RC框架梁柱节点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比研究箍筋缺失对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无缺陷节点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梁端部,而箍筋缺失节点的应力则向节点核心区集中;与无缺陷节点相比,箍筋缺失节点的横向变形显著增大,节点核心区的约束能力明显降低;通过对比力-位移关系曲线可知,箍筋缺失节点的承载能力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钢筋混凝土斜柱式或斜撑式转换结构构件"强剪弱弯"的概念设计,保证斜柱或斜撑与框支柱之间的转换梁在偏心受拉状态下的"强剪弱弯"设计,采用可靠度的Monte Carlo分析方法,把转换梁看作由偏心受拉破坏与受剪破坏组成的串联体系,对按现行建筑结构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在偏心受拉状态下的"强剪弱弯"抗震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荷载比值(地震作用与自重荷载比值)、不同截面、材料强度等级和不同配筋率对偏心受拉梁"强剪弱弯"可靠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偏心受拉转换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对目标可靠指标的剪切增强系数进行了校核,为合理地确定剪切增强系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已有试验研究表明,对角、菱形混合配筋的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抗震性能优于普通配筋连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配筋方式.由于这种小跨高比连梁属于非伯努利区,正截面受力不符合平截面假定,传统的弯曲理论已不再适用,为此,通过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进行模拟分析,对连梁内部钢筋的应力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确认了所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模拟这类连梁钢筋应力分布规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楼面梁和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接经常会出现两种节点情况:平面内节点:即梁与墙在同一平面内连接;平面外节点,即梁以一定角度与墙连接。文中研究的重点为后者,且为垂直连接的节点形式,目前国内外对此类节点的研究还比较少。采用ANSYS分析软件对配暗柱剪力墙构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考虑了不同暗柱宽度对剪力墙平面外承载力的影响,数值分析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表明了该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缝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计算理论,对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考虑CFRP布加固影响的正常使用阶段裂缝间距、钢筋应力和钢筋应力不均匀系数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按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给出了CFRP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统一,可作为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3种截面梁弯曲应力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好 《河南科学》2009,27(3):342-345
矩形截面、工字形截面和T形截面3种梁在纯弯曲状态下的正应力,利用材料力学理论和电测法实验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矩形截面、工字形截面梁的中性轴在其几何中心线上;3种截面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沿高度都呈线性分布;3种截面梁的承载能力比较接近;在截面高度、长度、宽度和荷载一定的情况下,其中工字形梁最省料,其次是T形截面梁,耗费材料最多的是矩形梁.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重多枝子结构方法,对超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不同强等级混凝土节点,在考虑复杂钢筋配置的情况下,进行具有十万多个自由度的有限元分析,得到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区范围,为梁柱节点的合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Plastic,CFRP)筋混凝土梁中封闭箍筋难以弯折成型、制作困难的现状,拟采用“井”字形CFRP箍筋承担斜截面剪力。设计了4个不同配箍率的足尺寸混凝土梁,进行4点弯曲静力加载试验,得到了其在不同配箍率下剪弯段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式,分析了箍筋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配箍率是影响“井”字形CFRP箍筋的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和破坏模式的一个重要指标,配箍率增大时“井”字形CFRP箍筋的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显著提升,破坏模式从剪压破坏逐渐转为斜压破坏;通过对梁控制截面上箍筋与纵筋交接位置处锚固性能的理论分析,得出了该位置CFRP“井”字形箍筋的锚固粘结力,其值大于相应锚固段的边界剪力,能够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要求。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证明了“井”字形CFRP箍筋用于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的可行性,可促进CFRP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大量应用。 关键词:“井”字形FRP箍筋; 受剪承载力;混凝土梁;配箍率  相似文献   

18.
在ABAQUS中建立多个钢筋混凝土(RC)空间框架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位置去除板格,研究整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的框架梁、柱塑性铰开展和内力情况,得出整浇楼板对结构节点处梁、柱塑性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负弯矩端时,因参与作用的板筋减少、梁负弯矩端实际抗弯能力降低,节点负弯矩端的梁铰比去除前更早产生;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正弯矩端时,因节点左右梁端弯矩分配系数发生改变,梁负弯矩端分配的弯矩增大使塑性铰比去除前更早产生;去除楼板处因楼板在结构平面内的约束作用减弱,通过影响柱顶侧移和反弯点高度使柱顶、柱底弯矩发生改变,并影响柱顶扭矩,从而影响框架柱端的塑性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