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实例说明石灰砂桩处理机理、设计计算方法及施工技术要点,证实了石灰砂桩在同时治理酸性地下水和加固地基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石灰桩是进行地基加固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与其他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相比,在确保技术质量的同时,可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本文结合某厂地坪地基加固工程的应用实例,阐述了石灰桩在地基加固处理施工中设计、施工、检测等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3.
刘万锋 《甘肃科技》2005,21(1):137-138,157
通过近年来对陇东地区建筑物下沉情况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了建筑物地基下沉的原因,并对灰土挤密桩和石灰桩两种加固处理方案及其施工工艺进行论述,为今后此类工程的地基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风华天城B1-4#楼采用CFG桩与石灰桩二元复合地基进行处理的工程实例,阐述了该工程采用二元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施工及地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中的房建工程越来越多.近些年来,铁路车站房建工程广受建筑领域中的重视,特别是软土地基施工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困扰.在铁路车站房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对铁路车站房建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必须加强对软土地基的重视程度,加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从而保障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本论述结合铁路车站房建工程实践内容,对施工铁路车站软土地基常用施工工艺与处理方法进行技术总结,重点从铁路车站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概念出发,进而提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深层水泥搅拌桩、砂垫层与砂石层换填、深层石灰搅拌桩等,进一步提高铁路车站房建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挤密砂桩技术的应用,阐述了挤密砂桩技术的主要施工工艺,并对砂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石灰桩作为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快速的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近年来利用石灰桩处理软弱地基的成功经验.阐述了石灰桩的加固机理、使用条件和成桩应注意的问题,说明了加固后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永冰 《科技咨询导报》2010,(5):114-115,117
深水砂桩工艺是利用砂桩与淤泥质土进行置换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的一种方法。本工程中通过砂桩施工对人工护岸地基基础进行加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本工艺相比较其它软基处理方法而言,具有造价低、可操作性强、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我公司利用打砂桩船(铺排二号改造),打设砂桩进行人工岛软地基处理,顺利完成7830根深水砂桩施工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介绍了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及加固技术。主要分析了地基处理中换土垫层法的构造要求、材料要求和施工特点。在地基加固技术方面,主要是从砂桩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和水泥搅拌桩地基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地基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海东市某清真寺古建筑八字影壁墙由于建造时工艺所限、黄土湿陷性和年代失修等因素,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倾斜;根据该工程《地勘报告》和古建筑现状及病害成因,对墙体地基设计了加固方案,采用坑式静压桩、石灰桩和基础托换相结合法进行了纠偏和地基处理,阐述了地基加固及基础托换技术;经过为期一年的沉降变形观测,地基加固后上部墙体未出现沉降和倾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振冲碎石桩消除砂土地基液化的机理,结合工程实例,对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地基液化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章丘电厂冷却塔湿陷性地基地质资料,对强夯、灰土挤密桩处理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给出了一些测试和计算结果,分析了两种方案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高真空击密法加固后饱和吹填砂性土室内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对滨海饱和吹填砂性土地基进行高真空击密法地基处理试验,然后对加固后的原状土进行室内试验,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分析了地基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饱和吹填砂性土经过高真空击密加固后,干密度明显增大,含水量和孔隙比显著降低;强度指标显著提高,可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压缩模量显著增大,且压缩模量与孔隙比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吸附-解析试验和淋溶试验,研究了石灰和聚丙烯酰胺(PAM)对植烟酸性土壤钾、磷的吸附、解析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和石灰+PAM处理能增加植烟酸性土壤对磷、钾的吸附量,其中以0.45%石灰+0.1%PAM处理的土壤吸附量最高,但当PAM用量增加时,吸附量下降;加入适量石灰和PAM后土壤对磷吸附强度降低,解析率升高;对钾而言,单纯加入石灰后吸附强度降低,解析率升高,而加入石灰+PAM后吸附强度又加大,但随PAM用量增高,吸附强度下降,解析率也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植烟酸性土壤中施加0.45%石灰+0.1%PAM能有效缓解磷、钾向土层下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胡庆  汤勇  朱萌  杨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5):15188-15193
为探究地下工程场地深层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特征和液化深度,通过动三轴液化试验,选取汉口某轨道交通工程场地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试样液化特性,获取了试样抗液化强度曲线。分别利用动三轴液化试验和标贯试验击数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比较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结果显示本地区饱和砂土地基液化深度在地震烈度Ⅶ度、Ⅷ度时超过20 m。研究成果可为本地区工程实践抗液化处理深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核电厂址目前主要以滨海厂址为主,周边土壤多为棕壤土和风砂土,关于核素137Cs和89Sr等核素在土壤中迁移分析较多,关于60Co在棕壤土和风砂土中的迁移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原状土柱法及同位素示踪技术,采集我国三代核电“国和一号”石岛湾示范厂址周边的原状土柱,开展放射性核素60Co在棕壤土和风砂土中的淋溶垂直迁移实验,模拟核事故后放射性核素60Co在2种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分析影响60Co垂直迁移的相关因素,预测核事故后60Co对地下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淋溶实验的增加,风砂土中60Co迁移量比棕壤土中的大,但随着喷淋实验的进行差异渐趋减小;由于土壤对60Co的极强吸附,导致淋溶水检测不到60Co;经过为期3年的原状土柱实验,72.36%~85.26%的60Co主要滞留于土壤表层0~5 cm范围内,因此60Co短期内很难迁移到地下水中。土壤中60Co比活度与距离土壤表层深度分布呈单项指数规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的基本理论,利用能量法建立双参数地基-刚性板系统的能量方程;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建立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承载板尺寸、荷载和沉降变形之间的关系式.基于此关系式和已有基床系数确定规则,通过不同尺寸承载板的荷载试验,可以建立以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组,从而解得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表达式.通过4块不同形状和尺寸刚性板(直径0.3m、0.6m圆板和边长0.54m、0.71m方板)的实测试验获取实际场地下砂性地基土的双参数基床系数值,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结合基础沉降和相邻基础相互影响的算例说明了双参数地基的工程意义;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给出了不同状态的黏性土和砂性土的双参数基床系数的建议值.本文方法为双参数地基模型的推广及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盐渍土改性后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由盐渍土、石灰、石子组成的材料(三合土)对地基进行回填处理工程为例,通过一系列三合土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分析了三合土的抗压强度以及影响因素.对以此种盐渍土改性后的材料作为基础的地基进行了实测和沉降监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三合土换填处理地基是一种实用且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饱和土的相关理论,推导了大型基础下层状地基的沉降计算模型.考虑不同的土性,根据修正剑桥模型和摩尔-库伦模型,推导了K0条件下且能够考虑其塑性变形的压缩模量.基于平面网格子域法结合分层总和法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更加贴近工程实际的大型基础下含软弱夹层的层状砂土地基沉降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很贴近,且能够突出体现出软弱夹层的变形特性.研究结论可为含软弱夹层的大型基础地基沉降计算提供直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沙土液化的形成原因及形成条件,分析了沙土液化机理,提出了公路地基沙土液化的破坏类型以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