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元前3世纪,分布于中亚地区的阿尔泰语系乌孙族和后世的蒙古族中传承着狼和乌鸦双重信仰习俗和与之相对应的神话传说。该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的盛行现象,是狼和乌鸦在自然界里的“搭当”关系在古人头脑中的反映所致。此外,乌孙和蒙古的上述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与古代罗马相关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颇具共通性,这缘于远古时期欧亚大陆民族集团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20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联合召开“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研讨会。“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是国家“211”工程项目,教育学院已经招收多届民族文化传承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的很多教师、博士生和研究生都参与了这一研究工作。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民族文化及其对人的智力、非智力方面的影响,是民族教育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是近几年教育学院教师积极探索的结果。该课题与时下人们广泛关注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密切相关。从教育的角度研究“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一般的记录描述研究不同。以我国的蒙古族摔跤为例,不仅研究蒙古族摔跤的起源、形成、主要内容、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功能,更重要的是研究蒙古族摔跤对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以及传递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并且关注蒙古族摔跤的传承方式与现状、在目前社会变迁条件下蒙古族摔跤的未来发展等方面。此外,该课题还关注国外的民族文化现象,例如苏格兰的风笛、日本的柔道等等。  相似文献   

3.
僧格林沁等近代蒙古王公,同时也是全国性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的生年、生日,却一直存有疑问甚至有误传。细究这一现象j很可能是因为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忌讳生日的习俗。  相似文献   

4.
文中从苗族服饰的特征入手,对其文化内涵:民族的“文字史书”、“族徽”、图腾崇拜、服饰习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的视觉表现形态以及造型特点,分析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的构成和创作表现,将传统装饰艺术独特的设计语盲应用到现代装饰艺术中,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现代装饰艺术的创新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16世纪70年代,黄教在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的大力倡导下传入蒙古地区,并广泛传播,对蒙古族文化在宗教、文学、医学和建筑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蒙古族的现代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其推动了蒙古族的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了蒙古族的快速发展。另外,一个民族教育的发展,需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将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效的应用于现代教育中,有助于更好地指导现代教育工作,实现蒙古族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哪些有利的影响,并且通过积极的实践和利用,不断的吸取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下面针对于蒙古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同时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文化遗产,除作家文学外,民间文学极为丰富多彩。自1204年,成吉思汗今塔塔统阿创制畏兀儿文字后,蒙古民间文艺便被记录下来,十三世纪流传下来的珍贵典籍,世称蒙古三大史书和三大文学名著之一的《蒙古秘史》,全书十二卷,十万余字,其中史诗般的韵文多达一千九百余行。记述了蒙古族古老的风土人情,习俗信仰;记述了许多蒙古族原始神话和成吉思汗先祖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在东北蒙古族中流传已久,深受牧民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朝鲜族、汉族学生眼部特征。结果显示,乌兰浩特市朝鲜族人与汉族人眼部特征较为接近,均具有东亚蒙古人种眼部典型特征:发达的蒙古褶、上眼睑褶皱,细窄形眼裂,眼外角高于眼内角等。本文调查结果支持朝鲜族人体质特征形成过程中受华北地区古代居民体征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达斡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关于其族名“达斡尔”的词源词义在学界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尚无定论。主要有契丹“大贺氏”说、索伦语“耕田者”说、蒙古说、“大胡人”音转说、契丹“大辽”说等几种说法。对各种观点、见解进行了简要的考辨,认为“达斡尔”一词来源于姓氏,即源于地域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探讨“天鹅处女型”故事类型为何被布里亚特蒙古人当作族源传说的原因。文章认为人与动物婚配的异类婚故事在一些民族中被提升为建国神话或族源传说,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故事类型满足了建国神话和族源传说叙述模式的需要。而包括布里亚特蒙古人在内的北方古代民族的萨满教可以将异类婚故事中的动物配偶纳入到自己的神灵体系当中,从而在部落祖先和天神之间建立血缘纽带。  相似文献   

12.
东巴大祭风作为纳西族祭祀非正常死亡者灵魂的仪式 ,“情”与“怵”交错互动、贯穿于整个祭祀过程中。东巴大祭风的目的是使非正常死亡者的灵魂得到“解脱、释放、各得其所”。东巴大祭风习俗的形成和变迁与纳西族的宗教观念、殉情风习 ,以及家族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与白居易齐名的唐代大诗人元镇居然与通州(今四川省达川市)有过一段缘份,这对于他,是不幸;对于通州,则是有幸。唐元和十年至十四年,元镇在通州做了四年不问政事的贬滴闲官。这四年是他前后期思想的过渡期。他深知时事的艰难,同情人民的苦难,但又患得患失,不甘长期沉论,后来终于大改前志,趋炎附势,重返朝中做了高官。元镇一生最值得一提的好诗和诗歌理论,大多是在这四年闲散中作的。他同白居易一样,其文艺主张主要不是从创作角度而是从社会功利目的提出来的。今天达川人民仍有正月初九登高游乐的习俗,许多人信以为这习俗是因…  相似文献   

14.
根据蒙古族安代舞的起源及发展变化过程,阐述了蒙古族安代健身舞的体育文化现象.对于传承历史悠久的科尔沁蒙古族安代健身舞(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将成为内蒙古各族人民世代健身、休闲、娱乐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落夫家”习俗形成之前,布依族的婚俗是自由恋爱、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由于文化接触而受汉族文化影响,布依族婚俗中吸收了许多与早期不同的婚姻观念,加入了说亲、定亲、接亲等过程,这些程序和观念与传统的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的习俗发生冲突,产生了“不落夫家”习俗。“不落夫家”是对包办婚姻和早婚的反抗,在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站婚姻关系的时代是没有“不落夫家”习俗的。  相似文献   

16.
13世纪初,游牧的蒙古民族征服并统治了中亚地区。一个世纪后,蒙古征服者后裔中,一些统治者开始向定居转化。本文试简述中亚蒙古统治者定居化倾向的过程及原因。一、开始向定居转变时期(察合台开国后期)约从14世纪初期起,陆续有一些中亚蒙古统治者向定居生活转变。在这个转变的初期阶段,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转向定居生活的蒙古统治者多生活在河中等农耕和城市较发达地区;二是开始向定居转变的统治者同时又保留着一些游牧生活习俗;三是仍有很多蒙古贵族坚持游牧生活习俗,甚至激烈反对定居倾向和转向定居者。也先不花的继承者怯别…  相似文献   

17.
游牧经济是游牧民族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类型。蒙古族游牧经济曾经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人与牲畜、自然与牲畜的关系,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蒙古族游牧经济具有游动性、均衡性、分散性、脆弱性等特征。考察和研究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特征有助于重新认识内蒙古或其他牧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5):119-123
哈萨克族婚姻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这种习俗既是婚姻习俗也是一种婚姻制度。传统的哈萨克婚姻习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清顺治年间,为封禁鄂尔多斯各部和蒙汉两族人民的交往,清廷沿晋、陕边墙以北划出一块东西长二千多里,南北宽五十里的长条形“禁留地”。“禁留地”既不许汉人耕种,也不许蒙古人游牧。康熙朝中叶,随着社会的发展,“禁留地”被开垦种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20.
百年钱学森     
2008年10月31日,两弹元勋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一代科学巨星陨落了。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按照中国出生当年即算1岁的传统,应该说他活了99岁。又因中国做寿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故有“百年”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