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朱黎  何莉 《科技资讯》2014,12(21):103-103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与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于电力线路,因雷电现象发生意外一直是影响其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防雷方法加以介绍,对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就如何做好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唐林友 《广东科技》2013,(22):91-91,90
变电站的稳定可靠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总体安全运行,但变电站极易受到雷电过电压的影响,特别是雷电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影响后果更加严重,为了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有必要加强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防雷保护,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分析了雷电入侵二次设备的途径,提出了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设计的总体要求、防雷配置、安装规范等。  相似文献   

3.
110kV输电线路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其杆塔接地层面的防雷能力直接关系着电力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雷设计是110kV输电线路设计施工的重要内容,防雷在其运行管理中占据关键地位。本文将以110kV输电线路防雷的必要性分析为切入点,总结雷击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找寻避雷设计的思路,探讨110kV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及防雷的有效措施,旨在于110kV输电线路安全运行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地线兼有防雷保护、通信和融冰等作用,绝缘地线的运行状态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可能导致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地线掉线的原因,建立了以绝缘地线掉线为顶事件的故障树,并对故障树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洪伟 《科技信息》2012,(22):385-386
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现象越来越多,雷击成为引起线路跳闸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到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本文总结分析了雷击跳闸故障的各种原因与影响因素,并介绍总结了各种防雷措施,为电力运行单位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和防雷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电力系统防雷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介绍雷电的防范措施,提出有益的建议,从而增强电力系统对防雷设施的安全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电力系统中,微机保护是电网稳定运行的保护伞,自动化装置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装置处于恶劣的电磁环境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冲击,尤其是雷电冲击,采取合理有效的防雷措施对于变电站的稳定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针对220kV变电站进线的防雷进行研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给出了完善线路防雷保护的具体措施,以期给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姚远征 《科技资讯》2014,(35):104-104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壮大,电网日趋密集和完善。同时应该看到,电力配送网络中出现线路故障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不仅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因此探讨10kV配网线路防雷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主要对雷击10k V配网线路的主要原因及防雷技术保护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的变电站中,防雷接地的设计不仅与整个电力系统以及操作人员和设备有关,同时它也关系着整个变电站的安全可靠的运行。本文在介绍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和阴极电极保护的原理之后,将研究阴极电极保护在变电站防雷接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中,220 kV的高压输电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中低压线路相比,受到雷击灾害的影响更大。文章就220 kV输电线路的防雷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防雷保护措施。近年来,防雷输电线路的研究极大提高了防雷水平。各种防雷技术的出现,是当今输电线路中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还是维护、运行、施工的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雷电干扰对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正确接地是提高抗雷电干扰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就提高二次设备防雷技术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三个方面做了论述,首先分析雷电干扰对二次设备产生的影响,接着论述接地技术在二次设备防雷中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应用等电位连接技术对二次设备防雷的保护原理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林银招 《科技信息》2012,(21):417-417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对接地设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变电站接地系统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更涉及到人身与设备的安全。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变电站接地。一般采用等间距和不等间距网格接地。接地网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变电站接地包含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即在电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保护接地即为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使其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则是为雷电保护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在变电站防雷接地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变电站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张汉思 《科技资讯》2013,(28):106-106,108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力系统的雷电灾害普遍存在,防雷工作既是传统的行业又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所以防雷研究在电力系统中意义十分重大.就电力系统而言,雷电可以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需要加强重视.该文针对电力系统对雷电的防护办法以及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少先 《科技资讯》2012,(26):182-183,185
电力系统的雷电保护愈来愈向精细化、准确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雷电能量计算与防雷保护之间的关系,浅谈了电力系统中变电所、输电线路等方面的防雷工程设计,逐步完善现代科学的防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减少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电力运行部门必须采取一定的防雷措施来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文中基于采用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降低跳闸率、工程费用、效果目标、维护难易度、运行寿命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了一个适用于配电网的防雷措施评估模型,并对实际线路防雷措施进行评估.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到各防雷措施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各改造方案的隶属度,从而确定线路最优化的改造方案.结果表明,该评估系统能够有效地对配电线路进行评估,确定配电线路最优防雷措施及线路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网变电站数字化程度愈来愈高,对二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也愈来愈高。但基于数字化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受干扰能力差、耐压水平低等,尤其容易受到雷电波侵入,导致设备的损坏,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对其防雷保护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张金凤 《科技信息》2011,(21):I0036-I0036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动化系统防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敏感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却在不断降低,这些高精度的微电子计算机设备内置大量的CMOS半导体集成模块,导致过压、过流保护能力极其脆弱。受到过电压特别是雷电袭击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特别是雷电过电压对自动化系统回路的稳定性运行带来很大冲击和影响,甚至将电气装置击坏。本文主要介绍水利工程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防雷方法,微电子器件耐雷水平,新型防雷器件TVS管的特性,过电压保护器的四级保护,防雷接地与屏蔽的有关要求,防雷综合措施及其实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18.
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0kV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较靠近用户的一级,绝缘水平较低,且中低压架空线路一般无特别的防雷措施。本文在研究10kV绝缘导线的断线机理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仿真分析防雷保护间隙与绝缘子配合时遭雷击过电压放电过程及电压等级分布,确定了防雷保护间隙的大小。所设计的防雷保护间隙在非雷击状态不承载电压,雷击时先于绝缘子可靠放电,保护了绝缘子不受烧伤和击穿,保证了线路在雷电过电压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的电力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输电线路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架空输电线路比较长,所处的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很容易发生雷击跳闸事故,这不仅对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还对用户的安全用电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广大电力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胡延慧  胡延艳 《科技信息》2011,(33):I0023-I0025,I0063
变电站中的二次回路处在一个强电磁环境中,近年来电网内已有多起因变电站直流系统二次回路受到干扰而导致开关无故障跳闸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研究变电站二次回路抗干扰问题,对于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有关二次回路防雷及抗干扰措施,分散在有关的文献、要点及规程之中,本文对上述规制中的重要结论及规定一一作了摘录.对防雷抗干扰方面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等电位接地网的措施,并且对目前变电站中高压机械室、数据通讯电缆等防雷抗干扰方面薄弱环节提出了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