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洋底栖动物浮游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底栖动物浮游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研究具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我校海洋系在国内较早开展该领域的研究,近10年来,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在海洋底栖动物幼体附着和变态研究领域的发展.所研究的海洋底栖动物有翡翠贻贝(Vegna viridi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方斑东风螺(B.areolata)、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和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as).研究内容包括幼体附着和变态过程中的幼体行为学和形态学观察、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影响因子、机制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海洋底栖动物浮游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研究具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我校海洋系在国内较早开展该领域的研究,近10年来,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在海洋底栖动物幼体附着和变态研究领域的发展.所研究的海洋底栖动物有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方斑东风螺(B.areolata)、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和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as).研究内容包括幼体附着和变态过程中的幼体行为学和形态学观察、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影响因子、机制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钦州湾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年10月在钦州湾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情况。结果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8种,其中多毛类35种,甲壳动物7种,软体动物10种,棘皮动物2种,其它类群动物4种。底栖动物的群落优势种为蛇杂毛虫(Poecilochaetus serpens)和色斑刺沙蚕(Neanthes maculata),二者累计贡献率达到55.15%。底栖动物的栖息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密度以及3个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均形成以S6站为高值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分布趋势。钦州湾底栖动物群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局部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轻微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4.
分析物种多样性、群落分布和功能多样性之间关系,对于了解生态系统功能,预测生态系统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白河南阳段为例,设置5个典型生态采样点,包括上游鸭河大桥和观音寺,流域组成以农田为主,干扰较少;中游泗水河桥流域组成为乡镇,主要受农村生活用水排放影响;下游沙岗和四坝,流经南阳市主城区,主要受城市生活用水排放影响.分别分析评价了5个样点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群落分布状况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泗水河桥和四坝受城镇生活用水的影响,水质有了明显的变化.5个样点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功能多样性指数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但是,通过群落分布排序发现,从上游起点鸭河大桥到下游终点四坝,各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已产生明显差异,鸭河大桥与四坝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泗水河桥也显示了与其他样点不同的群落分布特征.香农威纳指数与Rao二次熵指数和功能分散度指数之间密切相关,表明物种多样性的高低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因此,对河流生态系统功能进行研究时,群落分布同样重要,它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细微变化,为生态系统未来功能的变化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浑太河流域河流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2年浑太河流域65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10个参照点,55个观察点),对33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EPT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耐污类群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相对丰度、香浓威纳多样性指数构成B-IBI指标体系,采用比值法统一各生物参数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利用构建的B-IBI开展浑太河流域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点中健康的占29.23%、亚健康的占12.31%、一般的占20%、较差的占26.15%、极差的占12.31%.相比于太子河流域,浑河流域的健康状况明显较差.小汤河上游、太子河南支、太子河北支所有样点的评价结果均为“健康”,这些区域河流的健康状况在全流域是最佳的.浑河流域从大伙房水库往下游的点位的健康状况大多为较差和极差,这个区域健康状况也是全流域最差的.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评价方法,以期反映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水平的客观情况,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为该海域的环境生态研究以及富营养化问题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广西北部湾海域2010年6月和2010年9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等级处于轻中污染至无污染之间,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轻污染,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至轻污染或无污染。【结论】水质化学评价与水质生物学评价在海域污染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其评价标准仍有待更多的调查来验证和修正。在实际评价中不能单从指数结果就轻易下定论,应结合理化监测结果,才能得到实际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环境DNA研究合浦榄根村红树林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探究因海岸工程造成红树林退化后的底栖生物的变化。实验设置死亡红树林、严重退化红树林(以上合称退化红树林)、尚存活红树林以及对照组红树林4种样地,提取红树林沉积物环境总DNA,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比较优势物种的相对生物量差异;高通量测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各样地的物种组成结构。定量实验结果显示,退化红树林中两种甲壳类动物生物量相对较低,两种贝类的生物量在各样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环境DNA揭示死亡红树林、严重退化红树林、尚存活红树林以及对照组红树林的群落结构、优势物种存在差异;退化红树林中,软体动物门丰度减少,环节动物门和刺胞动物门增多。聚类结果显示,尚存活红树林与对照组红树林的群落结构相关性最近,随后是严重退化红树林,死亡红树林的相关性最远。本研究结果反映海岸工程造成退化红树林中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产生了变化,同时证明环境DNA是研究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贝虾混养池底栖动物调查及有机污染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99年和2000年分别对一贝虾混养池的进水区,静水区和出水区的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得底栖动物15种,其中3种为优势种,栖息密度以多毛类占优势,采用综合生物污染指数评价水体质量显示该虾池水质有机污染严重,尤其是静水区,另外两年的结果显示2000年水质有污染加重的趋势,对于污染来源和预防及底栖动物结构改变的原因本文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指数评价河流水质, 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为了针对特定河流找到合适的评价指数, 基于黄河干流1980 年代和2008 年生态调查数据, 应用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Margalef 多样性指数、Simpson 多样性指数、Pielou 均匀度指数、BMWP 指数、ASPT 指数、Goodnight-Whitley 修正指数(GBI)、FBI (Family Biotic Index)指数和BPI (Pollution Biotic Index)指数对黄河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与1980 年代相比, 2008 年黄河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大幅减少, 水质理化参数恶化; 这9 种底栖动物评价指数评价黄河水质状况差异明显, 部分指数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Simpson 指数、Pielou 指数、ASPT、GBI 和BPI 因与部分自然环境因子存在较高相关性, 不适合作为评价黄河水质的指标; Shannon-Wiener 指数、 Margalef 指数、BMWP 和FBI 可作为黄河水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考虑高温蠕变的粘弹塑性有限元等数值方法与实验相结合,对具有初始焊接残余应力的管子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局部焊后热处理加热宽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2个局部焊后热处理的评定准则,即基于残余应力消除效果的残余应力准则和基于改善焊接接头性能 的均热区温差准则。局部焊后热处理应同时满足这两个准则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简要描述风险投资的概念及其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概括性地介绍了欧洲风险投资协会在所制定的《风险投资核算准则》及《风险投资考核准则》中,对风险投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核算,考核的方法以及从不同层次对风险投资进行考核的指标及其含义,并对这些分析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3.
生物群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物种多样性的测度,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物种多样性在群落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等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六安市市区人口约35万,生活污水日产生量约6万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六安市排水管网不健全,且多为雨污合流制,生活污水纳管率仅为30%左右,城区绝大多数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使城区的水体污染严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对策:加快排水管网的建设和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加强生活污水的分散治理??城市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处理和生活污水用于农林业生产;合理利用地表水体的自净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杭州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5、8月2个航次杭州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监测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航次共鉴定到浮游植物43种,隶属于4个门21属,以硅藻门为主,有17属36种;绿藻门1属2种;甲藻门2属2种;蓝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在3.7×103~6.7×105个/m3,平均为1.4×105个/m3。8月的细胞数量明显大于5月。多样性指数在1.06~2.91;8月略高于5月。5、8月杭州湾浮游植物的多样性阈值平均为1.6、1.8,属同一类型(Ⅲ),即说明5月和8月浮游植物季节差异不大,多样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融合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业绩评价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非财务评价指标。大多数分析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的经济理论指出,业绩评价和激励体系应该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文章着重就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融合运用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枣香林区1 hm固定样地内的植物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54种3514株,隶属于28科41属;区系成分较为复杂,以广布分布成分为主,同时含有一定比例的温带和热带区系分布,体现了该区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征.群落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植物层;Hurlbert指数(DH)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植物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2)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植物层;Pielou均匀度指数(J)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植物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D1)表现为层间植物层>灌木层>乔木层.为认识和研究小秦岭物种多样性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紫木凼金矿不同生境下的苔藓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进行生态调查。共发现苔藓植物10科14属37种。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a多样性的变化不仅与生境有关,而且还与生境中的污染因子有关,β多样性的变化与群落结构关系密切,它反映了苔藓植物生境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厦门钟宅泥滩海洋线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9年2月和1999年5月在厦门钟宅泥滩3个取样站取样,获得自由生活海洋线虫48种,隶属于3目19科41属。这些海洋线虫在厦门潮间带均是首次记录。主要优势种有变异毛咽线虫(Dorylaimopsis uariabilis)、Viscosia sp.、吞咽线虫(Daptonema spl.)、囊咽线虫(Sphaerolaimusbalticus)和Thalassomonhystera sp.等五  相似文献   

20.
生态交错带是一个独特的生态学特征和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交错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探索自然生态规律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认识生态交错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其特征、结构、功能及其位置和宽度的判定方法,结合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和测定方法,总结了生态交错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当前生态交错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