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南宁市的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南宁市灰霾天气特征,然后通过SPSS软件分析灰霾天气与能见度、颗粒物(PM2.5、PM10)浓度、气态污染物浓度和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探讨南宁市灰霾天气与空气污染物的关系。结果发现,南宁市灰霾天气主要分布在秋、冬两季,PM2.5是直接造成南宁市灰霾天气的主要因子,PM10、SO2、NO2、CO和O3对灰霾天气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PM2.5与PM10相关性最显著,与SO2、NO2相关性较显著,与CO相关性显著,与O3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珠江三角洲灰霾天气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污染原因,寻求解决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尘污染来源,寻找各种无组织排放源问题,同时也兼顾分析了工业和交通排放源,剖析其污染危害,在政策法规层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与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程度是城市群发育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从城市群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角度出发,计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分维数和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应用威尔逊模型、空间统计学意义上的空间关联模型,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空间联系进行研究.计算了各城市的交通吸引强度、人口吸引强度,发现城市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矛盾,采用全局MoranI指数、局部G统计揭示各城市的空间关联程度、发展趋势和空间要素在各城市的集聚特征.对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空间整合来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理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庆区域性灰霾天气下大气污染分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2010年1-10月间重庆地区区域性灰霾整体概况初步讨论,结果表明灰霾日占观测总天数的23.03%,且多集中在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差的第一三季度.通过对灰霾与非灰霾日典型天气渐变条件下特征因子的讨论,得到颗粒物(尤其是细粒子)对大气能见度影响显著,而黑碳对细粒子贡献显著,导致灰霾发生率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灰霾天气的认识和防控,对南宁市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的空气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南宁市灰霾天气的气象因素和环境空气质量因素,再结合当前国内广泛采用的灰霾天气预警标准,提出南宁市灰霾天气预警方案.该方案分为实况发布、内部通报和公开预警3个层次,灰霾天气预警在每个层次均能及时得到发布.  相似文献   

6.
中山市灰霾天气与相关污染物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迅宇 《科技资讯》2010,(22):147-149
根据中山市四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中山市气象局的监测数据,统计2008年和2009年全市PM10、NO2、O3的浓度值与灰霾天气出现天数。分析了它们的月变化趋势和PM10、NO2、O3与灰霾天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M10、NO2、O3和灰霾天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PM10、NO2与灰霾天气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PM10与灰霾天气的相关水平达到0.9以上;O3与灰霾天气也有一定的关系,但相关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灰霾天气也明显增多。灰霾天气是环境污染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危害型天气现象,其实质是环境污染问题。该文针对灰霾的形成及其危害进行阐述,并提出霾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雾霾天气的防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经济全球化对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展开系统性的深入分析.从产业体系的升级和重组、产业空间转移和集群化发展对城市群经济整合发展深层作用等多维的视角出发提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其中包括产业转移与互补、点轴联网辐射、职能分工和集群化整合等4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灰霾监控与卫星遥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霾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空气污染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灰霾的形成及特性分析着手,分析了现有监测方法及局限性,考虑到灰霾形成机理复杂、演变缓慢、区域大、边界模糊等特点,论述了卫星遥感应用于灰霾监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结果表明,在现有的理化分析和一些新技术应用基础上,将卫星遥感作为一种补充,构建天地基站相结合的监控网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美国宾州大学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PSU/NCAR)联合开发的MM5三维中尺度气象模式,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一次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了模拟,结合地面常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天气图、香港科技大学元朗激光雷达资料和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公布的空气质量资料,对城市群污染期间的区域天气形势,局地环流等特征,温湿层结特征,混合层高度特征等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性高压脊伴随的近地面辐散场和静小风,城市间的相互输送,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等局地环流的影响,边界层逆温层,稳定层结的弱对流作用,低的混合层高度等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扩散的天气条件,是这次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地区边界层气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气象台站1995-2000年地面气象资料和部分地区的探空资料,分析研究区域气候与天气背景,风、温、混合层厚度、大气稳定度等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还受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越南岭下沉气流等的复合影响;逆温频率很高,混合层高度较低,大气层结比较稳定;复杂的下垫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边界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体育参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农民工在体育参与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网河潮汐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径潮作用复杂,其潮汐的特征明显受到径流、地形等影响。本文根据1999年洪季和2001年枯季的实测逐时潮位资料,应用数理统计、作图、潮汐调和分析等方法来分析珠江三角洲网河的潮汐空间特征,包括洪、枯季平均潮位的空间变化,潮汐调和常数(分潮振幅和迟角)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沿程变化。同时,这些潮汐特征也反映了潮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径流、地形和边界条件作用后能量和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三水市为例,调查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农业转型期主要新兴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归纳出四类适应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典型农业生态工程模式,探讨了它们的生态经济意义,寻求类似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林源章 《科技信息》2009,(13):133-133
通过查阅整理文献、数据分析和社会调查,对珠江三角洲瑜伽运动开展有关的自然、经济、人文和政治等体育环境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体育环境是促使瑜伽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的珠江三角洲非污染生态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各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活动是引起非污染生态影响的主要原因,而城市化是其中影响最深的过程之一.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城市化引起的非污染生态问题显著.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大,城镇、交通用地迅速增加,林地、草地、耕地则大幅减少.城市植被的种类少、优势种突出、外来物种较多,从而明显降低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由于不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的人为活动,城市区域的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侵蚀强度相当大.  相似文献   

17.
孙妙青 《科技信息》2013,(11):296-297,329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由于具备良好的经济贸易基础,其现代物流系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重大的作用,而区域内物流园区的良好规划和发展将保障着整个地区的物流的有效运作。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园区发展背景、趋势以及规划和运营模式等现状,重点提出了对珠江三角洲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以及在区域合作运营方式的建议,以便更好的促进该地区的物流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人民币开始小幅、持续性升值,对珠三角地区的出口产业具有重要影响。珠三角地区作为制造业中心,进出口贸易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其出口产业利润,导致就业率下降。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淘汰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竞争的低技术企业,激励制造业进行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这些变化将会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有助于该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基塘变化特征及其空间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一种土地利用类型,被认为是典型的生态农业用地类型之一.本文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6年3期Landsat TM遥感解译数据中的基塘信息,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基塘的变化规律,划分了基塘变化的空间类型.研究表明:1990 ~2006年,珠江三角洲基塘面积持续增加,由1990年的198 729.00hm2增至2006年的318 227.71 hm2,增长了60.13%;传统基塘区基塘面积减少,珠江三角洲中部基塘面积快速增加;转出类型以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为主,转入类型以耕地为主;根据基塘的综合扩展系数将珠江三角洲分成强扩展型、弱扩展型、相对稳定型和萎缩型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