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高层钢结构调频液体阻尼器抗震控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调频液体阻尼器简化为质量 -弹簧 -阻尼器系统 ,导出了高层钢结构 -单个和多个调频液体阻尼器系统 ( TLD/TL Ds/MTL D)的动力放大系数和减震系数 .据此并考虑钢结构的阻尼比 ,运用数值迭代寻优技术 ,得到了可供工程设计采用的设计参数 .同时就振型控制中主要敏感性参数对调频液体阻尼器设计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建议了单个和多个调频液体阻尼器系统本身及高层钢结构 - TL D/TLDs/MTLD系统抗震控制设计过程 .最后 ,用一个算例说明了调频液体阻尼器在高层钢结构抗震控制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 .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鲁棒性问题,文章利用ANSYS软件对建筑结构刚度和质量参数摄动的鲁棒性进行研究。将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istributed 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s, DMTMD)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分别与仅在结构顶层安置阻尼器的单调谐质量阻尼器(single tuned mass damper,STMD)和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s,MTMD)控制策略进行对比,比较当结构刚度变化+15%和-15%以及质量参数变化+15%和-15%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分散控制策略在一定范围的刚度变化时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构地震反应,控制效果不仅优于传统的集中控制方法,而且提高了高层结构大系统分散控制的鲁棒性。该文方法可应用于大尺度高层结构振动控制中,实现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的可靠控制。  相似文献   

3.
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TMD控制优化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控制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TMD系统对高层结构振型控制的机理;利用数值迭代给出了TMD最优参数设计表格,并分析了振型参与系数的影响,为TMD设计提供了依据;给出了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YMD控制优化设计步骤;最后给出了高层结构TMD地震反应控制仿真分析以说明这一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于控制高层钢结构建筑风振反应的粘弹性阻尼器(VED)设计方法,通过计算整体结构的有效阻尼比,建立了设置VED结构抗风设计的风振系数和脉动增大系数的调整公式,得到了设置VED结构在顺风向和横风向的层加速度计算方法,并以例子证明了VED是一种有效的耗能减振构件,它有效地减小了结构顺风向位移和横风向风振加速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半主动控制问题,引入分散控制的策略,将模糊逻辑理论与遗传算法原理相结合,应用遗传算法优化子系统模糊规则库,提出分散遗传-模糊控制(decentralized genetic-fuzzycontrol,简称DGFC)算法,并应用于高层结构振动控制中,通过MR阻尼器实现结构地震反应控制;对某20层钢结构Benchmark结构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DGFC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构地震反应,且保证了系统鲁棒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系统参数的可能组合,得到了5种MTMD模型.基于结构受按振型——MTMD系统的力学模型,建立了设置这5种MTMD时结构的传递函数和动力放大系数统一表达式.于是5种MTMD的优化准则可统一定义为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基于MTMD的优化结果即最优频率间隔、最优平均阻尼比和最优调谐频率比,利用Wilson—θ法对一22层高层钢结构—MTMD系统进行了时程分析.分析中所用地震波分别为:EL—Centro地震波,Taft地震波,天津地震波和上海地震波.进而评价了5种MTMD的地震反应控制效果和冲程情况.研究表明,在高层钢结构建筑的MTMD地震反应控制中宜优先考虑MTMD(Ⅰ)和MTMD(Ⅴ)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金属连梁阻尼器在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解决在高层剪力墙结构连梁中如何合理的布置金属阻尼器的问题.方法使用钢剪切型阻尼器对某高层剪力墙结构进行消能减震设计,从减震原理出发,展现阻尼器如何通过为结构提供更大的附加阻尼比和影响结构的主振周期,进而降低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实现显著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的过程,并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经济技术分析.结果阻尼器的设置增大了单位工程造价,但可使结构在地震下使用功能连续,虽然略增大造价,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及功能;基底剪力可减小13%~42%,最大层间位移角可减小15%~47%,倾覆力矩可减小32%~52%,保障了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结论通过计算无控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以及结构待布置连梁位置处的内力,确定阻尼器的设计屈服位移和屈服力,并将阻尼器均匀的布设在每一层可大大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为工程人员进行类似的高层剪力墙消能减震设计提供了经验和参考;阻尼器的设置虽然导致造价略有增加,但可显著的降低结构各项指标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的结构被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中被动控制的设计思想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的超弹性特性及应用情况,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应用到框架结构中。针对所提出的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分析其超弹性本构模型,建立了热力学方程,利用ANSYS软件进行框架结构的被动控制模拟分析。将所得的普通框架结构与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框架结构的顶层位移进行比较,发现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可以很好地改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大大减小了结构的地震反应,为框架结构振动控制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减隔震技术是通过引入隔震系统或阻尼装置以降低结构地震反应。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常见的阻尼器在建筑结构中的发展研究现状,然后进一步对常用的黏滞阻尼器的减震机理及力学模型进行合理的论述,分析了黏滞阻尼器在建筑结构抗震应用中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算例,对某建筑结构进行基于黏滞阻尼器的减震分析,研究得到合理布置黏滞阻尼器对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控制明显,可防止普通结构在地震中的倒塌。本文研究可为黏滞阻尼器在建筑结构抗震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邓林 《科技信息》2009,(27):8-10
MR阻尼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半主动控制装置,已广泛应用于结构振动控制领域。本文针对MR阻尼器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对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结构实施模糊控制。该方法将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和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人工设计基本模糊控制器,以位移、层间位移和绝对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利用NSGA—II来优化生成最优的模糊控制规则。一个3层结构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在四种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均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被动控制,与Clipped-LQR控制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11.
以首都机场新塔台结构缩尺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法分析高耸塔台结构各振型的地震响应,并对这种上下部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下部为钢筋砼筒体。上部为钢框架结构)的非经典振型阻尼比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地震位移响应可以不考虑高振型的影响,但应考虑高振型对地震响应内力的影响、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可近似采用实模态强振解耦法.用现行规范方法求解地震响应时应对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进行修正,以消除计算误差.研究结果为提出这类复合结构体系抗震计算模型和设计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受风与地震作用的统一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层建筑受风作用的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控制设计方法,将随机激励和观测噪声等维化后建立了控制系统的自回归滑劫平均(ARMA)模型,导出了向前d步最优预报及控制律方程,根据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控制方程,进一步导出了高层建筑受地震作用的单输入单输出自适应控制方程,给出了高层建筑受风与地震作用的统一自适应控制设计细节及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耸结构振动控制模拟塔的设计方案和模拟范围,利用塔的自振周期的可调性给出调节办法.确定了模拟地震波的施加办法及风荷载作用的模拟办法,阐述了对塔下基础、运动块(平台)和安全锁定系统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抵抗水平荷载与地震作用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常用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其中,跳层剪力墙结构尚处于理论研究和试验检验阶段。借鉴跳层剪力墙结构的纵向布置思路,对传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墙体做了错列布置,得到框架—跳层剪力墙结构,并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比较了不同高宽比、不同墙体布置方案的新型框剪结构与传统框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借助MIDAS/GEN软件进行计算。通过对时程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新型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更好的侧向刚度。  相似文献   

15.
高层框架—核心筒体结构体系消能减震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有效地提高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对该结构体系在核心筒体周围与框架各层楼板的连接处所设置的消能减震装置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V型弹簧钢干摩擦减震器和使用砂作为耗能材料的砂质减震器,并使用特制的试验加载设备测试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装有减震器的框—筒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理论探讨。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减震器后,减震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双塔楼连体结构中的连接体使得原来彼此独立的单体变成了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建立一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的空间模型,然后通过变化连体的位置和刚度,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地震反应的线性时程分析,研究连体对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顶层位移、基底剪力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结果得出连体最优的位置及刚度。  相似文献   

17.
钢-混凝土组合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剪力连接程度的影响,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建议的模型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震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考虑上部结构荷载相关性的近似频域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类参数(如上部结构刚度、结构阻尼、土体刚度、土体阻尼等)对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此外,探究了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土-结构作用效应对上部结构响应影响的异同.数值算例给出了带有群桩基础的实际高层结构的风、地震作用下的土-结构作用响应的比较.比较结果说明,风、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土-结构作用效应对上部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可能是不一致的,而这主要与风、地震作用于土体结构耦合系统的位置以及风、地震作用的卓越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9.
提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之一.位于结构底部的剪力墙承受较大的轴力、剪力和弯矩.高轴压下的剪力墙在强震作用下易发生剪切或压溃破坏,震后难以修复.如何提高底部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是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从2010年智利地震和2011年新西兰地震中剪力墙震害现象出发,分析了可能引起剪力墙破坏的主要原因,详细介绍了改善剪力墙抗震性能的思想与常用设计方法.同时,针对目前超高层结构中采用的内置钢板组合剪力墙,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研究表明,内置的钢板可以有效地改善剪力墙构件的受压行为,可以明显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能有效地改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