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分子CD3γδεζ基因在T和B细胞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2例淋巴细胞肿瘤病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2例、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9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11例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TCR ζ链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了解患者T细胞活化过程的相关变化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检测25例AA患者、12例PV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TCR ζ链基因表达情况,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为内参照,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 △△Ct计算患者与正常人TCR ζ链基因表达差异倍数.结果:与正常人相比,TCR ζ链基因表达水平有40% AA(10例)和41.7% PV(5例)患者呈表达上调,其它的(60?和58.3%PV患者)则呈表达下调情况,TCR ζ链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结论:AA和PV患者可能存在T细胞活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紊乱的情况,TCR ζ链基因表达模式改变的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联合PML-RARα融合多肽体外诱导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活化TCRζ链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利用T细胞液体培养法分别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PML-RARα融合多肽、SEA和SEA联合PML-RARα多肽诱导培养T细胞,其中SEA刺激包括培养初始或培养第5天加入SEA两组(PS、PSI),并设空白对照组(不加多肽及SEA).分别收集各组培养20 d后细胞提取mRNA并合成cDNA,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检测TCRζ链在不同组别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分析TCRζ链表达差异.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联合诱导组在培养初始加入SEA及第5天加入SEA的培养T细胞中TCRζ链表达上升,而单独SEA诱导组的TCRζ链表达下降.结论:超抗原SEA联合PML-RAR α多肽体外诱导T细胞可使TCRζ链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有望为研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疫苗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CML),CD3ζ链表达明显下降,分析与CD3ζ存在互补关系的FcεRⅠγ基因在CML患者中表达水平,以了解T细胞免疫中TCR信号转导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CML患者和健康人各20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FcεRⅠγ基因表达水平,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G)作为内参照,采用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FcεRⅠγ链的相对mRNA表达量.结果:CML患者PBMCs中FcεRⅠ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FcεRⅠ γ表达水平变化与病人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无相关性.结论:CML病人中FcεRⅠ γ表达上升,提示FcεRⅠγ可能在一定程度调节CD3ζ链缺陷所带来的T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5.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紫花苜蓿DREB基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紫花苜蓿DREB基因表达水平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优化检测DREB基因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运用建立的优化体系检测了低温处理后紫花苜蓿DREB基因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6.
AML患者外周血中TCR Vβ2-、Vβ5-和Vβ17-Dβ1 sjTRECs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CR Vβ2-、Vβ5-和Vβ17-Dβ1 sjTRECs的存在情况。方法:利用半巢式PCR扩增31例不同亚型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中TCRB基因重排时形成的T细胞受体DNA删除环(sjTRECs)中的Vβ2-、Vβ5-和Vβ17-Dβ1 sjTRECs,1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TCR Vβ2-、Vβ5-和Vβ17-Dβ1 sjTRECs在正常人和AML患者中均可检测到,AML患者三者的检出率分别为45.16%、41.94%和32.26%,均略低于正常人,但差别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30岁的AML患者3种Vβ sjTRECs的检出率均高于30岁以上的患者,以Vβ2-Dβ1sjTRECs最明显。结论:率先提供AML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TCR Vβ2-、Vβ5-和Vβ17-Dp1 sjTRECs的存在情况,为研究AML患者胸腺近期各Vβ亚家族幼稚(naive)T细胞的输出情况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2(IFITM2)基因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期为IFITM2基因的动态监测提供有效的检测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IFITM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质粒pMD18-T-IFITM2为模板进行条件优化,绘制标准曲线,建立IFITM2基因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条件优化与评价,用建立的方法对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后细胞中IFITM2基因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20μL检测体系中IFITM2基因最佳引物浓度为10μM,最佳退火温度为59℃;标准质粒在2.62×10~5~2.62×10~(10)copies/μL浓度范围内与Ct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3.495 logx+43.12,R~2=0.998,且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较高.应用建立的方法对EMCV感染细胞中IFITM2基因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早期IFITM2转录水平不变,感染后期转录水平逐渐升高.EMCV感染引起宿主IFITM2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可能与EMCV逃逸宿主相关免疫应答有关.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IFITM2基因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IFITM2在EMC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异位基因1(MALT1)、A20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20例MM患者(Ⅰ期7例,Ⅱ期3例,Ⅲ期10例)及21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相对定量公式:α-△Ct×100%,分别计算MALT1、A20和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PBMC中的MALT1和A20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都有明显的降低(P=0.000),而MM中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人组,MALT1和NF-κB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P=0.001,r=0.666),而在MM组,MALT1、A20与NF-κB 3种基因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同时,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5),A20基因的表达量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而Ⅰ、Ⅱ、Ⅲ期MM患者MALT1、A20和NF-κB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MALT1-A20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炎症的信号通路发生异常改变时,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K562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活化TCRζ链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常规分离4例脐带血单核细胞,分别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单纯K562细胞、SEA以及SEA联合K562细胞共培养,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并设空白对照组。刺激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提取mRNA并合成cD-NA,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检测TCRζ链在不同组别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ΔΔCt计算TCRζ链表达差异倍数。结果:抗CD3单抗组、K562细胞组、SEA组、SEA联合K562细胞组诱导培养T细胞中TCRζ链表达差异倍数分别是(4.52±0.96)、(1.65±0.26)、(1.43±0.44)、(3.41±0.30),表明各组均有活化T细胞的作用,但各组TCRζ链表达水平有差异,其中SEA联合k562细胞组的T细胞ζ链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单纯k562组及单纯SEA组(P0.01)。结论:超抗原SEA有助于增强K562细胞体外诱导T细胞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T细胞活化信号通路相关分子Cbl-b和c-Cbl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18例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bl-b和c-Cbl基因的表达水平,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ITP组Cbl-b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091%)与健康成人组Cbl-b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366%)相比,明显降低(P0.001);而c-Cbl基因在ITP组中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372%)与健康成人组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298%)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c-Cbl基因在ITP女性患者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236%)明显低于男性患者样本c-Cbl的表达水平(中位数为0.479%)(P=0.039).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Cbl-b表达下调,可能是其T细胞免疫异常活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应用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IMSA)技术, 分别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的E7和52型的E6基因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 并在检测体系中加入羟基萘酚蓝(HNB)和SYBR GreenⅠ的混合双荧光指示剂, 建立快速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双荧光IMSA方法. 结果表明: 340 μmol/L HNB与1∶10 000 SYBR GreenⅠ混合构建的双荧光指示剂在IMSA反应体系中具有明确的指示效果, 455 nm蓝光激发下阳性反应管双荧光显色为黄绿色, 阴性反应管双荧光显色为橘红色; 该方法对HPV16和HPV52型检测限分别达60,600拷贝/μL, 可特异性检出样品中HPV16和HPV52, 与临床检测结果比对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淋巴瘤(DLBCL)患者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以及其与病程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47例,并收集同时期经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5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人群的CRP浓度.结果 DLBCL患者的CRP浓度为(23.85±7.22)mg/L,相对于健康人群的(6.64±3.17)mg/L明显升高.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CRP水平逐渐上升,与对照组及不同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CRP患者化疗有效率为44.83%,低表达CRP组为77.2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1.728).GCB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NGCB组,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患者进行CRP检测能够反映其疾病变化,并且能够应用于评估不同类型、分期和严重度.  相似文献   

13.
凋亡基因Surviv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基因Survivin在38例宫颈鳞癌的表达情况.0期9例、Ⅰ b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7例、Ⅲa期5例,将0期及Ⅰ b期合并为早期,Ⅱa期~Ⅲa期合并为晚期.结果:在早期和晚期宫颈鳞癌组织中均有凋亡基因Survivin的阳性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 PU值为(20.65±4.57),而晚期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 PU值为(24.94±5.6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及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WT1基因定量联合多参数流式(FCM)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临床观察。方法62例AML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治疗上参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用RT-qPCR方法测定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用多参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分析患者低水平微小残留(MRD)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WT1表达及WT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观察WT1基因定量联合FCM对AML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对患者进行随访不低于2年。结果 AML患者WT1高表达比例为77.42%(48/62),不同预后分型的AML患者WT1高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中、高危组的患者WT1高表达明显高于低危组。初发的WT1高表达与WT1低表达患者在诱导缓解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WT1高表达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均WT1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1% vs 71.43%,47.92% vs 85.71% P < 0.05)。WT1基因联合FCM预测AML早期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独WT1基因和单独的FCM(P < 0.05)。结论 WT1在AML患者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联合FCM可有效的预测患者早期复发,可作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转录因子GATA家族在造血细胞的正常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了116例各种白血病中红系统特异转录因子GATA-1的表达情况。ANLL、CML、C-ALL和CLL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3.75%、88.24%、14.29%和33.33%;3例T-ALL均不表达该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血病免疫表型的不同,明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6例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资料。结果: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均表达髓系抗原,部分伴有淋巴抗原,但其阳性率明显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M3的CD9抗原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AML的其它亚型白血病。形态学诊断为ALL的12例白血病中,2例免疫表型为T-ALL,10例B-ALL。4例为杂合性急性白血病,它的诊断标准主要靠免疫分型。在1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4例发生急粒变,且急变期CD34抗原阳性率高于慢性期。结论:免疫表型分析与形态学、细胞化学三者结合为白血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可靠、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变化在早期发现Ⅱ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23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4例(Ⅰ期36例,Ⅱ期50例,Ⅲ期28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使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测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变化,分析与T2DM视网膜病变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视网膜病变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纤维弯曲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无视网膜病变组,空腹C肽、GLU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分支密度均呈负相关;T2DM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呈负相关,与神经纤维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发生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对病程较长和空腹C肽水平较低的T2DM患者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日本沼虾表皮蛋白(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cuticle proteins,MnCPs)表达模式与表皮组织差异的关系,根据日本沼虾表皮组织转录组测序结果,从头胸甲中克隆到1个含几丁质结合-4(chitin_bind_4)结构域的表皮蛋白(cuticle proteins,CPs)基因,命名为MnCP-2,经BLAST检索,MnCP-2与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ABM54465.1)有50%的相似性.以健康幼虾(体长3.0~4.0cm)的头胸甲、尾扇、游泳足和步足4种厚度存在差异的表皮组织为材料,分别提取C期、D_(0-2)期、D_(3-4)期和A期的RNA,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MnCP-2在蜕皮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nCP-2在头胸甲、尾扇和游泳足中表达水平的峰值出现在D_(3-4)期,而在步足中则出现在D_(0-2)期.提示MnCP-2编码的蛋白可能在新外表皮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在表皮组织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表达可能是导致表皮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25 m Gy低剂量X射线照射Ⅰ型糖尿病小鼠,检测不同时间点小鼠体质量、血糖和肾功能改变情况,为低剂量照射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建立Ⅰ型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用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监测仪测量血糖、检测尿液中尿肌酐及尿白蛋白的含量.结果Ⅰ型糖尿病小鼠体质量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给予剂量为25 m Gy X射线照射后,各组小鼠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照射使糖尿病组小鼠血糖水平受到了抑制,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照射后2~16周,糖尿病组尿肌酐、白蛋白含量与糖尿病照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照射对Ⅰ型糖尿病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小鼠血糖水平,还能有效降低Ⅰ型糖尿病小鼠尿中白蛋白含量,促进尿肌酐的排出,从而缓解由糖尿病高血糖引起的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的产卵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视频捕捉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长足大竹象完整的产卵过程,比较了寄主种类和生理状态对其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长足大竹象完整的产卵过程包括爬行、停留、探测、刻槽、产卵器伸出、产卵和隐藏(修饰)共7个阶段。室内试验表明,长足大竹象完整产卵时间为(69.85±1.64)min,其中爬行(25.56±0.79)s,停留(45.57±0.70)s,探测(1.19±0.03)min,刻槽(38.51±0.42)min,产卵器伸出(8.89±0.19)s,产卵(2.65±0.05)min,修饰(23.87±0.74)min。雌虫初次产卵时,在爬行、停留、探测、刻槽、产卵时间上显著高于有产卵经历的雌虫(P0.05);除产卵器伸出和产卵的频次差异不显著外,雌虫初次产卵中其他行为的频次都显著长于再次产卵(P0.05)。雌虫在健康竹笋上刻槽、产卵和修饰历期显著长于在受损竹笋(P0.05),而在健康竹笋上各行为的频次均高于受损竹笋的相应阶段(P0.05)。长足大竹象在不同种类竹笋上的产卵时间存在差异,在慈竹上,雌虫的爬行、停留、探测历期明显短于其余4种竹类(P0.05),而刻槽历期最长((39.37±0.54)min)(P0.05)。室内观察发现长足大竹象在第3至9天之间达到产卵高峰期。【结论】长足大竹象产卵行为受产卵经历的影响,在不同寄主上的产卵行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