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作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两化融合"的重点所在。建立新型工业体系离不开制造业信息化,只有把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提升和发展,带动工业化创新、发展、升级,进而做大做强我国的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制造业信息化是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河南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河南工业化应重点发展信息化带动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运用C-D生产函数的生产率测定方法,对京津冀各行业的单要素、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定分析,着重分析了高耗能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结果表明,河北省的整体工业效率应进一步提高,注重节能减排,并将工作重点从高耗能产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化;北京应转移绝大多数工业产业,着力发展高端服务业,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天津应向打造低碳产业链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4.
魏江 《杭州科技》2010,(3):35-37
<正>目前对产业转型升级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比如,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不发展制造业,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从制造业升级到服务业,要扩大服务业总量就是要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产业数字和数字应用4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了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数字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南昌市数字经济水平远高于江西省其他地级市;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制造业升级水平越高,同时居民工资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固定投资水平和外资直接投资显著影响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兴起,我国制造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宏观上,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经济比重增加,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比重逐渐上升,与此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制造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因素进行处理,探究全国31个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经济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产业呈现明显的互动促进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对标国际典型创新型中心城市制造业发展模式,分析上海制造业发展历程,本文重点提出了体现国家战略和高端品牌的复杂装备产业、以传统产业升级和集成化应用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5G+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网络技术产业、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智能交通产业、面向老龄化需求的健康医疗产业以及以融合化发展为特征的新一代服务产业七大新兴细分行业发展方向,为实现上海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宝平 《华东科技》2004,(12):12-13
为了更快地提高上海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发挥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全国的综合服务功能,为了尽快实现制造业结构的升级,为了上海更好地融入全国,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的行动纲要。行动纲要明确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各自发展的重点,以及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罗秀豪  谭宏 《广东科技》2012,21(12):15-18
指出规划保留了《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自主创新与开放相结合、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许多提法,注重产业链的高端环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同时还将高技术服务业提升到发展重点的首位,特别强调发展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培育新兴潜力产业、加快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加快转型升级"的压力,广东部分地区通过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实施联盟标准,推动联盟标准的转化和提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主要研究了广东产业集群联盟标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