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及199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外名优鱼类基地连续三年从美国引进带卵黄囊鱼苗及3~5cm鱼苗2万多尾,开始进行该鱼的引种驯化研究。四年来,将该鱼从鱼苗培育至鱼种又从鱼种培育至成鱼、亲鱼,并在1996年成功地在国内首次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翘嘴红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2~2003年,在浙江湖州,对翘嘴红鲌亲鱼的选择、运输、培育及苗种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鱼培育要以鱼或虾为饲料,繁殖年龄应3足龄以上,规格以0.75~2.5 kg/尾为好.浙北地区的繁殖时间为6月上中旬,繁殖水温20℃以上,雌雄亲鱼的比例控制在1:1~2:1之间,适宜催产剂为HCG LRH-A.采用一次注射,在环道内自然产卵、孵化的方式为宜.繁殖用水要严防浮游动物的进入,出苗时应带水操作.  相似文献   

3.
翘嘴红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2~2003年,在浙江湖州,对翘嘴红鮊亲鱼的选择、运输、培育及苗种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鱼培育要以鱼或虾为饲料,繁殖年龄应3足龄以上,规格以0.75~2.5kg/尾为好。浙北地区的繁殖时间为6月上中旬,繁殖水温20℃以上,雌雄亲鱼的比例控制在1:1~2:1之间,适宜催产剂为HCG LRH-A。采用一次注射,在环道内自然产卵、孵化的方式为宜。繁殖用水要严防浮游动物的进入,出苗时应带水操作。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的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人工培育成熟的大黄鱼亲鱼于1989—1990年进行人工繁殖研究首次获得成功。实验结果表明,在越冬期(12月)将亲鱼移入室内强化培育,同时注射低剂量LRH-A促进性腺发育,大部分亲鱼在4月中旬至6月初产卵受精。常用催产剂为LRH-A;新型催产剂DOM+SGnRH显得特异效果,催产率在90%以上,大黄鱼的雌雄鱼在发情时会发出“咕—咕—咕”的求偶声,集群追逐。一次催产分批产卵,持续2—3天产完。产卵时间均在晚上9时至凌晨3时之间,天明即停止.在水温20—22℃,海水盐度18.9‰—29.5‰条件下,受精卵经35小时孵出仔鱼。但较低的盐度(20.2‰以下)将影响受精卵的浮性。  相似文献   

5.
将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雄红色斑马鱼配对放入缸底铺小卵石的繁殖缸中,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促使亲鱼繁殖产卵。一对亲鱼产下约200~300粒淡黄色鱼卵,约48小时后受精卵孵化出无色透明的仔鱼。以灰水和蛋黄水投喂仔鱼,2个月后培育出48尾体长2-3cm的红色斑马鱼幼鱼。  相似文献   

6.
斜带石斑鱼亲鱼强化培育及自然产卵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自然产卵的目的。强化培育的3批亲鱼(共91尾)在77d里共产卵120天次,产卵量达26276.8万粒,其中上浮卵18452.9万粒,上浮卵率为70.2%,上浮卵的受精率为92.5%。另外,斜带石斑鱼的产卵与水温的关系密切,最适的产卵水温在24~27℃之间。  相似文献   

7.
二氢吡啶对鲤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按1000mg/kg比例将二氢吡啶添加于鱼饲料中,饲喂鲤鱼亲鱼25天。试验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产卵量、产精量明显提高。雌鱼的产卵量提高了32.7%,雄鱼的产精量提高了28.1%。  相似文献   

8.
于 2004年 6月,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不同激素配伍和产卵环境对翘嘴红鲌产卵效果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 :在大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使用 HCG、 LRH-A、 DOM 3种激素组合的 4种配伍的催产激素催产,都可获得排卵和产卵,排卵率为 81.9 %~ 100 %,催产率为 54 %~ 100 %,但在早期催产中, HCG LRH-A DOM的配伍其排卵率和催产率分别比对照组 HCG LRH-A低 29.7 %和 14.5 %.小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亲鱼能排卵,但不能自然产卵.产卵池条件下,亲鱼能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和催产率,其值均在 97.9 %以上.  相似文献   

9.
赤眼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3年12月至2006年5月,在浙江湖州进行了赤眼鳟池塘培育和规模化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以粗蛋白含量大于22%的配合饲料和紫萍为饵料,经6个月池塘培育,大部分1龄个体的性腺已基本成熟,2龄个体性腺成熟率达100%;池塘培育的1龄赤眼鳟的绝对怀卵量为(7.07±0.43)×104粒,相对怀卵量457.0,成熟系数23.0%。2龄赤眼鳟的绝对怀卵量为(12.18±0.89)×104粒,相对怀卵量233.5,成熟系数13.3%;拉网等应急剌激对亲鱼产卵有明显影响,每口培育塘繁殖次数不宜超过2次;赤眼鳟人工繁殖宜1次注射、自然产卵,雌鱼适宜剂量为1 000 IU HCG 10μg LRH-A/kg,雄鱼减半,雌雄亲鱼比应控制在7/4以内;浙北地区的人工催产时间在5月底至6月初、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宜。经池塘培育的2龄亲鱼的催产率95.9%、受精率75.3%~88.4%、孵化率86.6%~94.1%。  相似文献   

10.
黄鲷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黄鲷的形态、生态、生长及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报道了黄鲷亲鱼选择培养及人工促熟催产技术,胚胎发育、仔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苗种培育等有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注射LHRH-A,和LHRH-A2+DOM催产后,经营养强化培育的野生黄鲷可有规律地连续产卵.产卵一般在10:00~16:00时进行,产卵期长达45~57 d.在培育水温20~22 ℃、盐度28~30时,受精卵经35~37 h完成胚胎发育,孵出仔鱼,孵化率为89%,孵出的仔鱼活泼健壮.  相似文献   

11.
从常理来说,青蛙产卵、蝴蝶产卵、蚕蛾产卵……都叫繁殖。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卵就是繁殖”是对的。但是,这个“常理”在蜜蜂王国里恰恰不适用。过着群体生活的蜜蜂——蜂王、工蜂和雄蜂都不能独立生活。它们始终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于大自然中。直截了当地说,蜜蜂并不是以“个体繁殖”——蜂王产卵的方式,而是以“群体繁殖”——即“分群”或“分蜂”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系1983年9月浙江省两委一厅联合下达的《水产增养殖技术》攻关项目的子课题之一。在此之前,曾进行了四年(1980~1983)的研究。1980年主要进行了无针乌贼繁殖生物学和胚胎发生的研究以及乌贼成体和其幼体分布所及海区的调查。1981年与普陀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协作,主要进行投放墨鱼笼观察乌贼产卵以及仔、幼乌贼的孵化、生长等情况的研究。1982年继续与普陀县协作进行乌贼半人工增殖的试验,冬汛我们单独  相似文献   

13.
断翅圈养白枕鹤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翅白枕鹤通过选定配偶、隔离圈养,于1986年在无锡市锡惠公园动物园繁殖成功,至今已形成较大种群,并初步掌握了白枕鹤的繁殖规律.配对多年的白枕鹤繁殖季节逐年提早,二月底即可产卵.亲鹤自孵自育情况下,年产1窝,窝卵数为2枚,产卵间隔日为2~3d,孵卵期为28~30d.采取人工孵化或人工育雏的方法可缩短窝间隔时间,年产2~3窝,甚至4窝.人工孵化的关键是温度控制,人工育雏的关键是雏舍温度、卫生,雏鹤开食,饲料质量,日食量和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双斑东方Tun的人工育苗过程,认为:(1)双斑东方Tun属一次产卵型鱼类,性腺退化明显,仔鱼有相互残杀的习性;(2)缩短亲鱼暂养时间,及时催产。通过人工调控,可实现雌雄亲鱼性腺同步化,有效提高受精率;(3)孵化前期加大充气量,孵化后期加大换水量,有利于孵化率的提高;(4)仔鱼培育后期,应及时投足轮虫和分养仔鱼,并逐渐加大充气量和藻液的密度,从而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15.
勃氏雅罗鱼是一种朔河洄游性鱼类,因为其在海洋中肥育,人工养殖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在勃氏雅罗鱼的产卵地捕获亲鱼,并在湖北人工繁殖了鱼苗的基础上,在淡水中进行了苗种培养和成鱼养殖的试验,获得成功,将此养殖技术作一介绍,为勃氏雅罗鱼的池塘规模生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饵料对赤点石斑鱼亲鱼产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赤点石斑鱼亲鱼分别投喂张网鲜杂鱼、冰冻鱿鱼、缢蛏,发现亲鱼出现不同的产卵效果.结果如下:投喂缢蛏的亲鱼其在平均每尾鱼产卵量,卵上浮率,受精率,孵化率均优于喂冰冻鱿鱼和张网鲜杂鱼,其中喂冰冻鱿鱼的次之,投喂张网鲜杂鱼最差.  相似文献   

17.
广东遮浪海区真鲷于10月至翌年3月繁殖.成熟亲鱼用LRH-A和HCG注射均可自然产卵.其仔鱼以轮虫作开口饵料.后逐步改喂卤虫无节幼体和鱼虾肉浆碎片.其成活率仔鱼期高,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转化时成活率降低.经205天培育,其平均体长为135mm.平均体重100g.  相似文献   

18.
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照射金鱼亲鱼和受精卵,对亲鱼的产卵和受精卵的孵化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给亲鱼补以适量的紫外线可使金鱼产卵时间提前、产卵量增加。10″ ̄70″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受精卵可以显著缩短孵化时间,提高孵化率,但由于50″及以上剂量的照射出现畸形鱼,说明此剂量已偏大,故以10″ ̄40″的剂量范围为好。  相似文献   

19.
室内饲育西伯利亚鲟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放射免疫方法对比观测了室内饲育4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亚成体和9~11龄西伯利亚鲟的成体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的周年变化规律,并对4龄西伯利亚鲟亚成体的性腺发育状况进行了组织学检测,以期为西伯利亚鲟后备亲鱼培育和全人工繁殖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4龄西伯利亚鲟亚成体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与成体接近,T在9—10月份和3月份较高,E2在8—9月份较高.成体雄性西伯利亚鲟,T在排精前升高,排精时仍保持较高值;E2全年较低。雌性西伯利亚鲟,T在产卵前升高,临近产卵和产卵时降为较低值;E2在产卵前一年10—11月份较高,临近产卵和产卵时降为较低值。4龄西伯利亚鲟的性腺成熟系数雄性为4.1%~9.7%,雌性为8.2%~14.5%.组织学观察结果雄性个体的精巢已发育到Ⅲ或Ⅳ期,精巢中有少量成熟精子出现;雌性个体的卵巢发育处于Ⅲ~Ⅳ期,最大卵母细胞直径达到2.Omm。综合以上结果判断,室内饲育4龄西伯利亚鲟雄性个体已接近性成熟,而雌性个体尚未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厂余热控制水温,提早亲鱼培育时间,可将链鱼、鳙鱼、草鱼产卵时间提前40~50d,从而延长生长期,培育出大规格鱼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