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工业生产和产品加工制造业中,空分装置被广泛应用.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安全生产已成为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空分装置长周期运行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本论述详细介绍了空分设备在炼油化工厂的作用及空分设备的原理,研究了空分装置各个系统的作用.针对空分装置实际运行中的情况,详细分析了影响和制约空分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主要存在于压缩机系统、预冷系统、净化系统、膨胀、制冷、换热系统和分离系统.通过对这些原因的研究和分析,制定了各个系统安全运行的预防措施,确保了空分装置系统的安全运行,为炼化生产长周期运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空分装置膨胀增压机气体冷却器、蒸汽加热器内漏处理解决了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隐患,确保空分装置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3.
回眸杭氧2009     
《杭州科技》2010,(2):I0006-I0007
<正>杭氧举行大型空分装置成果摊介及技术研讨会4月22~23日,杭氧举行大型空分装置成果推介及技术研讨会,近180多名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领导、用户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回顾了杭氧在大型空分装置上取得的成果,展望杭氧的未来发展,交流和探讨空分技术。杭州  相似文献   

4.
空分装置作为化工企业的主要装置,承担为下游生产装置提供合格的氧气、氮气和其他相关气体的重要任务,是保证下游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的基础。空压机作为空分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的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空分装置的运行,确保其正常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曹彦恒  刘明忠 《科技信息》2011,(13):486-486,738
空分装置闲置一台DW—100/6型活塞式低压氮气压缩机,通过改造使其能够压缩空气,在空分装置事故停车状态下,快速恢复全厂仪表空气管网,满足全厂仪表设备正常使用需求。实现保证安全、快速恢复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空分装置计算机操作仿真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空分装置正常运行状态和空分启动过程的操作仿真,配合完整的操作画面,可以实现与现场相同的操作过程。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核心计算程序使用Fortran5.0语言开发,控制与界面程序使用Fix软件开发,通过边界模块进行通讯。该系统可实现空分装置的节能与优化的仿真实验和仿真操作,从而为实施空分装置的优化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空分行业尚未开发出通用设计及模拟程序的现状,对空分装置流程及其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模拟应用研究,为空分装置及其在线检测的研究提供了指导依据,并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谢晓宇 《科技信息》2011,(21):80-81
文章介绍了空分装置的技术方案,比较低温深冷技术分离工艺、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技术三种分离方法,根据空分装置规模的大小,选择最优化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杨国锋 《科技信息》2011,(13):660-661
0前言随着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和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空分装置和与之相配套的压缩机组趋向大型化。在工程的土建阶段,冷箱和压缩机基础的施工是重点和难点。下面以一套开空产四万空分装置为例,对空分冷箱和压缩机基础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1工程概况1.1冷箱基础工程概况开空产四万空分装置主冷箱基础的平面呈矩形,长21.20m,宽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KDONAr-12000/20000/400空分装置的一些设备特点,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改进和修正措施,提高了空分装置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液氮在狭缝通道内受迫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液氮在0.5-1.5mm狭缝通道内受迫流动沸腾换热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液氮在弦月形猴缝通道中的受迫流动沸腾换热系数是传统大直径光管池沸腾的3-5倍,与热虹吸狭缝通道内沸腾传热相比,当热流密度高于10kW/m2时,受迫流动沸腾在换热温差和换热系数两方面有明显优势,液氮受迫流动沸腾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热流密度增加的趋势更为显著,狭缝间隙尺寸减少,换热效果增强,弦月形通道与环缝通道相比,在相同的条件下,弦月形通道显示更好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开槽结构多孔芯体强化沸腾传热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槽改变了多孔芯气液流动结构,不仅改善从核态到膜态沸腾特性,而且使沸腾滞后减轻,沸腾工况更加稳定.为了考察开槽对沸腾传热的影响,根据多孔介质多相流动理论,建立了水平热管多孔芯体沸腾过程一维模型,计算了临界热负荷随开槽密度的变化,确定了最佳开槽密度,分析了开槽尺寸和多孔芯特性对开槽密度的影响,为实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带开槽结构的多孔表面沸腾换热的双孔隙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开槽对多孔表面沸腾传热过程的影响 ,把不均匀多孔结构内的两相流动和传热视为在大尺度上的均匀介质内的流动和传递过程 ,用一种当量的双孔隙方法导出了双孔隙多孔介质汽液两相流动的一维模型 ,分析了双孔隙结构介质两相流动特性 ,讨论了结构参数对毛隙压力作用下的沸腾传热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开槽密度与多孔层高度、渗透率和流体物性的关系 ,所得结果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14.
方形小通道内高参数下煤油传热与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边长为4.6 mm的方形小通道光滑管及底部带有不同强化表面的5根粗糙管试件在高热流密度、高流速、超临界压力条件下进行了煤油的传热、阻力、结焦特性的试验与分析研究,获得了煤油的传热、阻力与结焦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方形粗糙表面强化传热机理及不同粗糙度对煤油传热、阻力与结焦特性的影响,并与相同尺寸方光管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5根粗糙管的传热系数为光管的1.4~1.9倍,阻力系数为1.3~3.8倍,2#粗糙管的综合效果最好;在相同条件下,粗糙管的平均壁温明显低于光管;增加管壁粗糙度不仅增强了煤油的换热能力,而且可明显提高结焦发生时的壁面热负荷,使结焦现象大为改善.研究结果对火箭发动机的热防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先进动力装置利用航空煤油实现再生冷却的现实需求,建立了矩形冷却通道流/固/热耦合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入口质量流量、压力、热流密度等工况条件对矩形通道内航空煤油流动传热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质量流量和减小热流密度都会提升航空煤油的换热能力;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压力对航空煤油换热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压力的增加,煤油的换热能力变差;由于传热恶化的发生,上述工况对压力损失和摩擦阻力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流体模型计算了液氮在垂直管内的上升流动沸腾过程,考察了壁面热通量和液体流量对流动及传热传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上升流动沸腾中重力压降占主导地位;根据截面液体温差的变化可判断沸腾模式的转变;壁面热通量与液相流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沸腾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微通道换热和压降特性的影响因素,在当量直径分别为0.923 1,1.333 3和2.000 0 mm的矩形微通道内,以0.1%和0.5%(体积分数)的Al2O3-H2O纳米流体为实验工质,进行无相变以及沸腾传热与流阻特性实验研究,分析雷诺数对努塞尔数和单相流动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纳米粒子体积分数对摩擦压降影响较小,而努塞尔数则得到较大提高;在2.0 mm宽槽道内,纳米流体的换热系数比水的换热系数高18%;而0.6 mm宽槽道的换热系数比2.0 mm宽槽道的换热系数提高了近2倍;随着槽道尺寸的减少,摩擦压降显著增大;当雷诺数为800时,0.6 mm和1.0 mm宽槽道摩擦压降分别是2.0 mm宽槽道摩擦压降的23.3倍和4.4倍;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量增大都将导致摩擦压降增大。  相似文献   

18.
随喷雾流量及过热度增加,热流密度增大,但热表面中心干涸区变大、液膜覆盖区减小,表面利用率降低,传热性能有提升空间。基于此,通过改变单喷嘴高度、设计微孔阵列喷嘴两种途径,探讨热表面液膜均匀性和喷雾冲击强度对传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喷嘴高度存在最佳值(4 mm),此时热表面无干涸区,喷雾冷却沸腾传热性能最强;与喷嘴高度6 mm相比,在喷雾流量为50 mL/min、过热度为20 K时,热流密度提高了13%;微孔阵列喷嘴形成的液膜分布更均匀,使得表面温度也较均匀,当过热度大于10 K,微孔阵列喷雾传热性能更优,比上述工况下单喷嘴的热流密度提高16%。强烈冲击的均匀薄液膜是决定喷雾冷却沸腾传热的关键,为进一步强化喷雾冷却沸腾传热提供了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引入惰气增强传热具有清洁、增加的压力降小和不干扰流体流动等优点.在传热实验装置的竖直向上矩形管道入口处引入氮气,通过对一般对流传热与引入氮气情况下的传热实验进行对比,考察了引入氮气对传热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混合对流传热时。传热的增强更加显著,引入惰气对对流传热的增强程度要明显好于对过冷沸腾传热的增强.通过对惰气增强传热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惰气对传热的增强作用,是气泡引起液速增加而产生的湍动增强和气泡滑移而产生的边界层湍动增强这两种机理叠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Navier-Stokes动量方程和湍流低雷诺数k-ε方程,综合考虑能量守恒和钢液凝固与糊状区对流动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描述结晶器内钢液流动、传热及凝固过程的三维耦合数学模型。以实测温度和结晶器反问题模型计算出的热流为边界条件,模拟计算了结晶器内钢水的流动、传热和凝固行为。钢液流动决定结晶器内的温度和热流分布,铸坯凝固受钢液流动和结晶器热流双重因素的影响。建立的模型以及由此得到的铸坯凝固非均匀特征可为进一步考察浇铸过程中纵裂和其他表面缺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