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发现越冬代七星瓢虫雌成虫,春季饲养时不经雌雄交配,单雌可产卵,卵能正常孵化。结果证明:①春季去雄饲养单雌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与雌雄交配混养无差异。②单雌所产的卵及子代各虫态历期和发育所要求环境条件与混养相同。③对越冬期雌成虫进行解剖镜检,证实储精囊有精子束,带精越冬。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雌螨延迟交配对整个种群的负面效应,采用叶碟饲养法,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延迟交配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螨延迟交配主要影响寿命、产卵量,进而影响种群增长率;随着雌螨交配时间的延迟,影响的程度逐渐加剧。交配延迟达到或超过7d,雌螨的寿命比对照延长20.17%,产卵量比对照下降26.74%,但对后代的孵化率、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对生命表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雌螨交配延迟达到或超过7d,会导致净生殖率显著下降、平均世代周期历期显著延长,而内禀增长率则在交配延迟3d时显著降低。未经交配的雌螨只能营孤雌生殖,寿命延长了31.14%,产卵量减少了30.08%。营孤雌生殖的雌螨可以通过与其后代回交而实现两性生殖。结果提示延迟交配会导致山楂叶螨的繁殖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内,用人工饲养的玉米螟成虫进行了不同性比的交配试验。观察到雌蛾在生殖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选择每雌产卵量做为衡量雌蛾生殖力的主要生理指标,对所产卵的孵化率也进行了观察。基本结果是:玉米螟雌蛾的生殖力随交配成虫性比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表现为每雌产卵量增加。性比的改变对产卵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对桑天牛成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经 5 0 0mg/kg的灭幼脲处理的构树枝条饲养桑天牛成虫后进行交错配对实验 :处理雄虫 (T♂ )×处理雌虫 (T♀ )、对照雄虫 (U♂ )×处理雌虫 (T♀ )、处理雄虫 (T♂ )×对照雌虫(U♀ )、对照雄虫 (U♂ )×对照雌虫 (T♀ ) ,并对各处理组的成虫寿命、产卵量、子代卵孵化率、孵化历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灭幼脲处理桑天牛后成虫寿命比对照成虫缩短 6~ 7d ;处理各组产卵量下降 ,其中T♂×T♀组比对照组降低 2 8.71 % ;T♂×T♀及U♂×T♀两组子代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 61 .0 3%和 61 .5 2 % ;灭幼脲处理后子代卵的孵化历期都比对照组子代卵延长 ,分别为 1 2 .38,1 1 .93及 1 1 .64d ,而对照为 1 1 .1 8d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桑天牛成虫性比、扩散、补充营养、交尾、产卵等习性,初步研究了60Cor射线对雄虫寿命、卵孵化及幼虫死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雄虫占60%,1次飞行60米,至少活37天,雌雄虫交尾均不止1次,雌虫能产47粒卵;随着照射剂量增加,处理雄虫死亡率、孵化幼虫死亡率和卵孵化率降低.雄虫径10O0—7000拉德照射,卵孵化率70.2%,而对照试验卵化率84.4%,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褐飞虱交配次数和性选择的生殖行为特征,构建了褐飞虱生物型1和生物型Y的近交系,筛选了在不同近交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9个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用于亲子鉴定.在雌虫交配次数试验中,观察并分子鉴定到23头成功交配的雌虫,其中19头雌虫一生仅进行1次交配,4头雌虫一生进行了2次交配,故褐飞虱雌虫是以单次交配为主、2次交配为辅的混合型交配策略.在性选择分析中,首先,性别内选择试验观察并鉴定到了23头交配成功的雄虫,其中18头生物型Y雄虫选择与雌虫进行交配;其次,性别间选择试验观察并鉴定到了83%生物型Y雄虫选择与雌虫进行交配.结果表明:在性选择行为中,生物型Y雄虫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半人工饲料对细纹豆芫菁成虫的正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改良的玉米螟半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分别饲养同一批采自野外的细纹芫菁Epicauta mannerheimi成虫。10业后从两组各取20半雌虫和20头雄虫,经解剖、称重和测定各器官芫菁素含量,结果显示:相对于天然饲料,半人工饲料对虫体增重和生殖腺发育有较大促进作用,并提高了雄虫虫体和附腺中芫菁素含量。全程饲养的成虫其处理组的寿命和雌虫产卵量也高于对照组,产下的卵有88%的孵化率,并孵出正常幼虫。  相似文献   

8.
在光暗周期14L/10D、恒温28℃、相对湿度75%的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樟巢螟成虫的交配行为和雌蛾的产卵行为.结果显示:樟巢螟成虫在光周期不发生交配行为,进入暗周期后少数雌雄蛾开始发生交配行为.从暗周期5h开始雌雄蛾交配率明显上升,并且在暗周期6.5~7 h达到交配高峰期;不同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不同,以2~3日龄的成虫交配率较高,高峰期交配率达到43%;樟巢螟雌雄蛾的交配行为依时间顺序可以分为预交配期和成功交配期2个过程.雌雄蛾间的交配主要发生在暗周期5~9h.雌蛾产卵全程都在暗周期内,交配后第1天有少许雌蛾开始产卵,第2天产卵雌蛾开始大量增加,第3天时达产卵高峰,而第4天产卵量急剧下降,其中在第2天和第3天达到产卵总数的84%;室内条件下卵块为2~3层的层堆,每卵块平均47.6粒.雌雄蛾的交配率及雌虫产卵量和虫龄有着显著的曲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地理区域蝙蝠蛾(Hepialus sp.)的繁殖力,比较了5个地理区域蝙蝠蛾的蛹重、成虫畸形发生率、寿命和产卵量。结果表明:SGH组雌、雄蛹重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蛹重与成虫寿命无明显相关性; SGY组成虫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 SGH组平均怀卵量最高为(661.82±21.02)粒,但产卵率仅为(71.70±4.81)%,显著低于其他4组,SGY组产卵率可达到(89.98±1.73)%;表明人工饲养获得的成虫在原产区可正常进行交配产卵,试验结果为低海拔室内饲养蝙蝠蛾的虫源获得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25±10C条件下小菜蛾杂交品系与近亲交配品系的产卵规律及卵的孵化率。结果表明,两种饲养方式的小菜蛾在产卵总量、产卵前期、产卵期、雌成虫寿命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分别为83.1-239.3粒/雌、1.6-3.2 d、6.8-11.1 d、10.7-15.4 d。但近亲交配的小菜蛾到一定代数后出现卵的孵化率下降、雌成虫不产卵的个体,即不育个体增多的现象。在本文观察中,近亲交配的小菜蛾连续培养到第3代时,卵的孵化率为71.1%,显著低于杂交系的93.9%;第4代自交系的孵化率为60.1%,亦显著低于第4代杂交系的96.1%。第3、4代近亲交配品系的小菜蛾雌成虫不育率分别为9.0%、17.9%。  相似文献   

11.
昆虫的雄性附腺是其内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雄性附腺的分泌物在交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对精子进行保护,贮存和活化,增强精子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雄性附腺分泌物对雌虫的生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几乎包括了雌虫生殖行为的所有方面.如改变雌虫的行为(显著诱导性不敏感性,降低性吸引力),增强产卵力,促进排卵,对产出卵的进行化学上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2.
红点唇瓢虫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红点唇瓢虫的世伐生活史,在贵阳该瓢虫生年发生三代,世代高度重叠,以成虫越冬。笔者观察了各代雌虫产卵情况,其中以一代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可产卵232.8粒,产卵期最长,平均可达78.5天,该虫食性较广,可捕食17种盾蚧和少量蜡蚧的幼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内共生菌Wolbachia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生殖调控作用和对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人工培养得到完全感染Wolbachia的品系和完全不感染的品系,从2个品系中挑取不同感染类型的雌雄螨,设立感染Wolbachia(♀)、感染Wolbachia(♂),感染Wolbachia(♀)×不感染Wolbachia(♂)、不感染Wolbachia(♀)×感染Wolbachia(♂)、不感染Wolbachia(♀)×不感染Wolbachia(♂)4种组合单独进行杂交试验,通过比较各组合杂交后代情况以及感染Wolbachia品系和不感染品系的产卵量、性比、寿命以及发育历期,研究内共生菌Wolbachia对寄主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感染Wolbachia的雌螨(♀)与感染雄螨(♂)交配后会产生胞质不亲和(CI)现象,表现为产生的F1代雌螨数比其它3种组合明显减少,孵化率、成活率和F1雌雄性比明显下降,而亲本雌螨产卵量无明显变化,其它3种组合各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Wolbachia可诱导CI现象,缩短雌螨的寿命,同时又缩短了雌雄螨发育历期,Wolbachia对寄主适合度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Wolbachia的感染机制和生殖调控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30℃、35℃及75%RH条件下,研究四纹豆象和绿豆象中一种豆象的雄虫及卵对另一种豆象成虫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种豆象雄虫及卵的存在导致另一种豆象雌成虫产卵量下降,下降幅度绿豆象明显大于四纹豆象,说明在两种豆象的产卵竞争当中,四纹豆象占据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抗生素处理德国小蠊,比较共生菌去除前后德国小蠊卵荚脱落率、幼虫孵化率、羽化率、雄雌虫比例(雄/雌)、成虫寿命以及平均生长历期等方面的差异,并计算其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无共生菌德国小蠊卵荚脱落率升高20%,幼虫孵化率降低23.3%,正常羽化率减少8.8%,成虫寿命缩短(雄虫5.6 d,雌虫6.5 d),生长历期延长3 d,雄虫/雌虫比例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共生菌德国小蠊相对生物适合度为0.61,显示出明显的适合度劣势,表明共生菌对德国小蠊的繁殖及生长发育均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将为进一步揭示共生菌影响德国小蠊生物适合度的机制奠定基础,并为开发以昆虫共生菌为靶标的新型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YK)是昆虫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为探究该基因调控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生殖力的功能,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PYK1-1基因的表达,测定产卵前期、30 d总产卵量、孵化率及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卵巢发育情况.将ds PY K1-1导入异色瓢...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进行桑天牛成虫饲养,并对其取食、交配、产卵、刻槽等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在同一构树枝上取食时有部位选择行为,其先试探选择2~5个部位,选定后连续取食;雌虫的日取食量明显大于雄虫;成虫求偶交配行为分为求偶、抱对、交配、拆对等阶段;雌成虫刻槽产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可明显区分为位置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成虫取食高峰期为6:00—8:00,次高峰期为12:00—14:00,上午取食量占日取食量的一半以上;求偶时间可达78~148 s,平均约119.56 s;每次交配的持续时间为312~605 s,平均约445.62 s;雌成虫咬刻槽的时间为15~25 min,每产1粒卵的时间为3~5 min;桑天牛成虫在1 d内产卵最多的时间段是20:00—22:00,约占日产卵量的1/3;产卵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雌成虫交配后可持续产卵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8.
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结果是: 1.研究得出了异色瓢虫雌、雄成虫、若虫的食物搜索行为,由广域型转换成地域集中型搜索行为转换的激发因子是蚜虫,光照强度不影响搜索行为转换,最后摄食的一个食物大小决定GUT长短; 2.研究了异色瓢虫成、若虫的限域  相似文献   

19.
圆尾肖蛸Tetrognatha vermiformis(Okuma)在武汉一年可发生四代,以低龄幼蛛在杂草丛中越冬.雌蛛一生最多可产6个卵袋,单雌平均产卵量154粒,最多可产466粒,卵的平均孵化率在85%以上.食物影响产卵量、幼蛛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温度对幼蛛蜕皮次数、成蛛产卵量、孵化率和寿命均有较大影响.幼蛛和成蛛能捕食蚊子、棉田和稻田的多种害虫.  相似文献   

20.
桑天牛成虫出现盛期6月下旬7月初;雌雄比为1:1.3;多次交尾,交尾前期4—6天;孵化率在64%以上.~(6O)Cor辐照对雄虫寿命及交尾的影响,没有对可育率的影响显著.经1.9万伦琴处理的饲养雄虫,寿命及交尾变化不大,可育率却明显降低仅为9%,而且子代幼虫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