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响应“双碳”政策,利用垃圾焚烧飞灰替代部分水泥固化市政污泥,采用电子固结仪改造的变水头渗透试验装置,分析不同飞灰替代率的固化污泥,在不同养护条件下的渗透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稳定化的垃圾焚烧飞灰,其颗粒形态以及表面微观孔隙为提高污泥的渗透性提供可能性;固化体的渗透系数维持在10-6~10-7cm/s的数量级范围内,且随着垃圾焚烧飞灰替代率的增加不断提高;由于飞灰遇水产生气体且可溶性盐易析出,固化体的渗透性在水下条件中受飞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固化污泥的压实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固化污泥进入填埋场需要压实,为探求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其填埋,需要对压实过程中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污泥固化土的压实机理。对以水泥为固化材料的污泥进行击实试验,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样,进行扫描电镜试验;借助GIS技术实现了SEM图像的三维可视化及三维孔隙率的定量计算,分析击实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化污泥的干密度随着击实功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孔隙率先减小后趋于稳定。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了土体颗粒表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显示。对比结果显示三维孔隙率的变化情况,较好地描述了固化污泥击实过程中孔隙体积的变化,可以依据三维孔隙率的变化选取一个经济击实功。研究成果为污泥固化土这种特殊性质土体的基本力学性质研究提供基础参数,并为其实际填埋施工工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深圳机场北污泥填埋场将作为机场扩建场地,其填埋的固化污泥将作为地基使用。对填埋场固化污泥进行了岩土工程特性研究,包括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初始孔隙比、界限含水率、颗粒级配、微观结构、压缩固结特性以及抗剪强度等。结果表明:固化污泥的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孔隙比都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填埋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污泥的降解程度有关,是含水率及孔隙比变化的内在原因;污泥的液、塑限高,液性指数大于1,表观状态却呈现固体状态;固化污泥是多孔隙介质,结构性较差;固化污泥是高压缩性和欠固结土,其固结系数基本与常规淤泥相近,且随固结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呈现典型的大变形固结特性;固化污泥原状土和重塑土的抗剪强度均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随着埋深的增加,原状土的抗剪强度从13.8 kPa增加至23.7 kPa,重塑土的抗剪强度从13.0 kPa增加至14.3 kPa,这与污泥结构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固化污泥的压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经固化处理后可进行填埋处置,而固化污泥的压缩特性对其的填埋处置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这种问题,开展了污泥中不同水泥添加量的固化污泥的压缩试验,并对比固化淤泥的压缩试验结果,分析固化污泥的压缩特点和压缩机理。结果表明:污泥的压缩特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中主要原因是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固化淤泥的压缩特性具有突出特点是存在结构屈服应力,而固化污泥这样的特点表现的不明显,这是因为固化污泥中的有机物对其压缩性有重要影响;随着压缩的进行,固化污泥的胶结结构不断的被破坏,并进行调整、重组、压密,趋于封闭密实,更紧密的方向发展;有机物引起的结合水膜逐渐变薄,有机物起到的连接作用逐渐加强;结合水膜由厚变薄,颗粒的蠕动阻力逐渐增加;这三个方面不断变化的协同调整,以适应外力的变化,逐渐的抑制了固化污泥的变形。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泥作为基材对污泥进行固化处理是污泥常用的预处理技术之一,但是污泥中有机质的降解会影响到固化体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到宏观力学性质以及对污染物的封闭效应.通过好氧、厌氧以及添加渗滤液条件下的生化降解试验,获得了固化污泥有机质的降解规律;利用扫描电镜(SEM)与GIS技术对不同降解条件和不同降解时间下固化污泥的SEM图像进行微观结构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获得了固化污泥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维SEM图像能够反映降解过程中固化污泥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固化污泥的三维孔隙率变化分为3个阶段:加速降解阶段、过渡阶段以及降解稳定阶段,固化污泥的微观结构变化受到有机质降解过程的控制,三维孔隙率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工业危险固体废物在进行安全填埋前,需要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文章针对皮革厂和线路板厂含重金属的水处理污泥用不同比例的水泥、粉煤灰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为模仿酸雨环境,浸出实验采用TCLP标准,线路板厂污泥单独固化时,其漫出液铜离子浓度由2.580mg/L下降为315mg/L,但仍高于危险废物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50mg/L),线路板厂污泥与皮革厂污泥混合后固化,浸出毒性明显降低,铜离子的浸出浓度降到1.9mg/L,大大低于国家危险废物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可直接进行填埋。  相似文献   

7.
固化/稳定化污泥填埋气产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灵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4):294-297,302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污泥填埋处置常用的预处理手段,固化后的污泥进行填埋也会产生填埋气,产气规律是指导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室内产气实验,对不同固化材料添加量以及不同类型固化材料处理后的固化污泥产气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化材料添加量的增加,产气总量逐渐减小,固化材料在低添加量条件下产气过程分为抑制、加速和快速衰减三个阶段,固化材料较高添加量条件下其产气过程为快速下降和稳定衰减两个阶段。固化材料对产气的影响各不相同:膨润土对产气过程基本没有影响;生石灰对产气的抑制作用大于水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油气田生产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各种含油污泥,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采用固化的方法对磨72井回注站产生的含油含硫污泥治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采用适宜的固化剂配方能够对含油含硫污泥进行固化作业,且其固化物的浸出物浓度和抗压强度均能满足安全填埋要求。  相似文献   

9.
填埋场改性污泥防渗层渗透与变形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水泥、煤矸石、黏土、纤维对污泥进行改性固化的规律,评价其作为填埋场衬垫防渗材料的可行性,通过干缩开裂实验,观察固化污泥的失水、体积收缩、开裂情况。采用低温氮气吸附试验,检测固化污泥试样的孔隙结构与比表面积。采用环境岩土柔性壁渗透试验,检测固化污泥的渗透系数。采用三轴剪切试验仪,检测固化污泥的抗剪强度。通过试验发现:污泥固化体的含水率变化范围为22.08%~150.48%;且随着含水率的降低,开裂因子逐渐增大。随着污泥固化体的体积收缩率增大,开裂因子总体呈增大趋势。污泥固化体的孔径曲线呈"M"型,双肩峰集中出现在3~5 nm和7~8.5 nm区间段。随着时间的增加,污泥固化体的渗透系数呈下降趋势,且存在较明显的波动,试验结束时分布在4.49×10~(-8)~5.32×10~(-8)cm/s。污泥固化体的污泥与水泥、煤矸石等固化材料的掺入量较为适宜时,生成的水化产物多,黏聚力较大,内摩擦角相应较小,抗剪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污泥添加量条件下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的产气过程,并建立了污泥-生活垃圾降解产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的产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整阶段、加速阶段和衰减阶段;随着污泥添加量的增加,累计产气量逐渐增大,但是当污泥添加量超过30%后,累计产气量逐渐减少;添加污泥后,产气过程的产甲烷阶段明显提前,并且降解产气中CH4体积分数提高,缩短了填埋场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但是污泥对混合填埋体的降解速率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范围,本实验中,污泥添加量为30%的混合填埋体的降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1.
市政工程建设产生大量废弃淤泥,废弃淤泥处置成为难题,目前常采用固化方法进行处理。为使流动固化处理后淤泥流动性和强度达到泵送施工的要求,需要分析淤泥流动性的大小与含水率和固化材料掺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固化淤泥流动性的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固化淤泥流动度随淤泥含水率增加而增加,随水泥掺量增加而降低;相比坍落度法,流动度法操作简易,数据更具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原位固化技术对于大规模的弃置污泥处理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优势,但是处理后的污泥中的重金属是否能够实现稳定化尚不明确。通过某污泥原位固化处理工程,采用Tessier 5步提取法研究了固化污泥中重金属形态随固化剂添加量以及固化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添加量的增加,Cu、Zn的稳定态显著增加,但是Pb的稳定态变化不明显;随着固化龄期的增加,三种重金属的稳定态都在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海相固化土的劣化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采用Python+OpenCV图像处理软件对不同固化类型、不同侵蚀时间的海相固化土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像进行处理和数据提取,在考虑图片亮度差异影响的基础上,引入分形理论定量分析固化土微观颗粒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建立了海相固化土微观颗粒结构变化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SEM图像由于亮度的差异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在进行二值化处理时可通过控制其整体像素量的方法减小误差;(2)受海水侵蚀的固化土其微观颗粒变化规律具有分形特点,对于水泥固化土(CS)和掺激发剂的钢渣粉+水泥固化土(A-SSP-CS)随着侵蚀时间的延长,其微观颗粒分形维数逐渐降低,而对于钢渣粉+水泥固化土(SSP-CS)其微观颗粒分形维数则随着侵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3)对于CS和A-SSP-CS其无侧限抗压强度(unconfined compression strength,UCS)会随着海水侵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其微观颗粒分形维数也在逐渐降低,对于SSP-CS其UCS会随着海水侵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其颗粒分形维数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传统污泥固化方法中固化成本高、强度低、渗透系数高等缺点,采用骨架构建法,对煤矸石、污泥进行固化处理。通过三轴试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试验、渗透试验检测污泥固化体的宏观力学强度特性、孔隙参数、水力传导系数。通过实验可得:经过渗滤液作用后,2、3号试样的偏应力较大,9号试样的偏应力最小。当水泥、煤矸石掺入量达到最佳混合掺入量时,试样的黏聚力较高。9号试样的滞后环分离程度较大;且各试样的孔径曲线在2~4 nm处出现叠峰。各试样的水力传导系数始终小于1×10-7cm/s。根据试验结果,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黏土对于污泥固化体强度特性、渗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污泥的干燥速度变化是干燥过程中水分运动的宏观表现,对内部微观的传热传质动力学机制有重要揭示。利用功率谱分析对实验所得间接式加热的污泥干燥速度变化进行分形和混沌特性的判别,并提出Hausdorff维数和整体盒维数的计算方法,以分析其分形规律。通过判断得知,污泥的干燥速度变化具有分形特性。速度变化的Hausdofff维数随参数N值的增大而增大,但波动范围变小,且随着干燥过程进行,其值逐渐减小.另一种反映整体变化的维数——盒维数可以采用变换法计算得出,可用于判别干燥过程的整体分形特性。2种方法所得维数显示,污泥种类和干燥温度等对干燥速度变化的分形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一般工业固废大量堆存问题,以工业固体废物赤泥、电石渣和磷石膏的有效利用为导向,以处理铜污染土为目的,制备复合固化剂并对铜离子污染土进行固化处理。通过研究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性能,对比分析了纯水泥固化剂与添加工业固废复合固化剂对铜污染土的固化效果。通过研究固化土的电化学阻抗谱特性,建立了固化土的等效电路模型,并着重从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特性揭示工业固体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及其对铜污染土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龄期逐渐增大,且固化土的浸出毒性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在一般工业固废作用下,固化土强度高于相应纯水泥固化土。固化土电化学Nyquist曲线在高频区随养护龄期增加逐渐出现容抗弧,且其半径逐渐增大;低频区为斜直线,且斜率随养护龄期逐渐增大。此外,固化土的强度与电化学参数Rct1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可采用Rct1对固化土强度的发展进行无损预测。借助微观测试手段发现固化土在养护过程中生成了凝胶物质和针状物质,水化产物的生成是固化土强度发展的主要缘由,且其对铜离子有一定的吸附、包裹和离子置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