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体卷圆是第九车间压力容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简体卷圆是在三辊卷板机上进行,因三辊卷板机不能弯卷钢板的全部长度,钢板两端有一定的残留直边段,所以需对残留直边进行预压弧处理.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用液压机先对钢板两端进行压头,然后再进行卷圆.但增加了周转、提高了劳动强度.通过对三辊卷板机工作原理的研究,在3m3六氟化铀容器生产过程中试验了一种在三辊卷板机上不需要预先对钢板两端进行预弯而使筒体成型的新工艺.本文详细介绍了新工艺的原理及工艺过程,计算出相关数据.并对试验筒体进行测量,与GB150《压力容器》标准要求进行对比,证明采用此方法卷圆的筒体完全符合标准要求.使车间简体卷圆工序效率得到提高,并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周转、工序间的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2.
筒体卷圆是第九车间压力容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筒体卷圆是在三辊卷板机上进行,因三辊卷板机不能弯卷钢板的全部长度,钢板两端有一定的残留直边段,所以需对残留直边进行预压弧处理。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用液压机先对钢板两端进行压头,然后再进行卷圆。但增加了周转、提高了劳动强度。通过对三辊卷板机工作原理的研究,在3m3六氟化铀容器生产过程中试验了一种在三辊卷板机上不需要预先对钢板两端进行预弯而使筒体成型的新工艺。本文详细介绍了新工艺的原理及工艺过程,计算出相关数据。并对试验筒体进行测量,与GB150《压力容器》标准要求进行对比,证明采用此方法卷圆的筒体完全符合标准要求。使车间筒体卷圆工序效率得到提高,并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周转、工序间的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液压开环与闭环同步控制系统及其特点,并对液压闭环同步控制系统在液压式三辊对称卷板机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三辊卷板机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材料弹塑性变形规律,用材料力学理论分析了三辊卷板机的受力状况,探讨了主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力学设计模型,对主参数进行确定,为设计系列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矫正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三辊卷板机的受力,为三辊卷板机的设计提供依据,并给出完整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6.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6,27(6):501-508
第27卷第1期材料科学与工程ZrO2粉体压制复杂块体成型过程三维数值模拟………………………………………………崔小朝,马崇山,林金保,等(01)原位TiB2/A 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马强,张敏刚,柴跃生(06)机械工程对击式液压模锻锤机身静态有限元分析……………………………………………………………巨丽,李永堂,冀国良(11)三辊对称卷板机参数的计算模型与运动仿真………………………………………………………杜鹏,张德华,潘晓光(15)振动磨机实验测试及工艺参数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卷板机参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卷板机结构设计中各相关参数的确定问题,使其能够以数学公式的方式表达出来,避免由经验而得出某些参数过于偏大的情况,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推导三辊卷板机各主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及数学模型,研究应用结果表明,由此得出的技术参数比参考同规格型号的参数要小,由此设计生产的卷板机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在减重方面应用可观。  相似文献   

8.
蒙秉嵩 《科技资讯》2010,(5):101-102
基于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原理,通过对三辊卷板机工作原理的分析,指出了常存在的质量问题。根据对三辊卷板机所受力的分析研究及简化,提出了一个力学模型和几个振动模型。同时由这些模型推导出对应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9.
简介玻璃钢包装筒三辊卷制成型工艺的现状,分析三辊卷制成型过程,磨擦力和粘附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探索改进卷制设备,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三辊轧管机的调整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提高钢管壁厚精度为出发点,推导了三辊轧管机调整参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三辊轧管机的调整特性。应用效果表明,该算法简洁可靠,可以提高三辊轧管机的调整效率和钢管的壁厚精度。  相似文献   

11.
以端部作用一个集中扭矩的单轴对称箱形截面悬臂梁为研究对象,基于板梁理论研究其扭转变形和截面扭转角.依据Timoshenko梁和Kirchhoff板力学模型,引入腹板翘曲变形偏移值m,求出单轴对称箱形钢梁扭转的总应变能和扭转刚度;根据端部作用集中扭矩的荷载,建立箱形钢梁的总势能方程,并求得单轴对称钢箱梁组合扭转最大扭转角的理论解.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依据扭转参数K,计算6组不同尺寸的钢梁在端部集中扭矩作用下的最大扭转角.与板梁理论的理论解进行对比,最大误差为3.37%,证明了理论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此类节点的力学性能尚缺乏完备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在半刚性钢框架研究中,节点板通常被忽略;在设计中往往将此类节点简化为铰接连接或带肋的腹板角钢连接形式。设计了三个试件通过试验对其抗弯性能进行研究;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模型。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为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平板颤振临界风速的参数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用于计算对称和非对称平板颤振临界风速的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平板阻尼、宽度、质量、质量惯矩、竖弯频率、扭转频率、颤振导数、偏心质量和偏心距等参数对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提出并论证了平板颤振临界风速益损系数的诺模图理论,绘制了与各参数相关的诺模图.分析结果表明,借助新提出的益损系数概念,可以方便地进行颤振临界风速参数灵敏度分析,获得诸多定性和定量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联合收割机液压油管空间弯曲成形的设计问题。建立了液压油管空间弯曲成形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与绘图程序。设计者只要输入液压油管中心线空间弯曲成形的节点(端点)总数及各点的坐标值和弯曲半径值,计算机便可自动计算出液压油管空间弯曲成形所需的全部参数,并绘制出液压油管中心线空间弯曲成形图。  相似文献   

15.
应用以前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几种渣系重熔冷轧辊用钢的最优工艺,对重熔钢锭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工艺制度对重熔钢锭凝固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通过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控制重熔过程的局部凝固时间和二次枝晶间距长度,进而控制重熔钢锭的偏析程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对于Cr5冷轧辊用钢而言,局部凝固时间越长,对应的二次枝晶间距越长,由于元素偏析所引起的碳化物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大件热处理销轴一轴型吊挂工装的均布载荷、两点载荷及最大载荷的受力分析,综合考虑了销轴的抗弯强度、抗剪应力和吊挂工艺头轴颈抗拉强度等影响因素的计算和选择,用计算机进行了参数的优化设计,最后得到了简明精确的技术参数设计公式,与生产经验取值相比较,节约了钢材,又便于实际生产中应用,具有较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弯丝机是一种进行折弯的专用机械,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对钢筋的折弯。本文讨论的弯丝机是一种特殊折弯设备,对包有药芯的金属管进行折弯,这种金属管是由特殊的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刚性,使用传统的弯丝机极易导致金属管折断。根据实际的工作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弯丝机。为了解决物理模型成本较高的缺点,将建好的弯丝机三维模型导入Adams。根据所要求的动作过程添加相应的驱动和约束,在虚拟环境中通过对弯丝机的折弯机构进行模拟运动及运动学仿真,得出弯丝机工作机构的位移和速度曲线,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研究控制板壳弯曲振动的波导吸振器的新方案,通过计算相关参数来讨论和分析在安装波导吸振器后板壳振动能量的损失情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波导吸振器在控制板壳弯曲振动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管棒材在等曲率矫直时矫直力无精确数学模型仅靠人工经验或反复试矫确定的实际问题,基于力学等效原则建立了等曲率矫直最大矫直力的数学模型,并利用ANSYS/LS-DYNA对矫直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所得的结果在经现场实验证明是正确和可信的前提下,通过多次可视化模拟实验,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矫直力模型中关键参数的取值,使该模型在不同场合下的运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Simulat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 cloth is a very challenging and important problem in computer animation. The models of bending in most existing cloth simulation approaches are taking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loth is little deformed from a plate shap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in-plate theory, these bending models do not consi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current shape of the cloth under large deformations cannot be regarded as the approximation to that before deformation, which leads to an unreal static bend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ynamic bending model which is appropriate to describe large out-plane deformations such as cloth buckling and bending, and develops a compa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model on spring-mass system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rinkles and folds generated using this technique in cloth simulation, can appear and vanish in a more natural way than other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