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一书(中华书局84年版,下简称《校笺》),精见迭多,功力很深,读后获益不浅。但千虑一失,在所难免,笔者在拜读的过程中也发现书中的校点有不当之处,谨记于此,向徐先生和读者请教。一、标点之属1)《文学》一○四:“孟昶为刘牢之主薄。”刘注:“《续晋阳秋》曰:‘牢之字道  相似文献   

2.
大声叱咤海天风,愿同胞拼将这个头颅,向弹雨枪林,杀完异种列强,要把山河归一统; 放眼看清时势局,任你辈使出自由于段,趁龙拿虎攫,收拾残疆剩土,岂容汉地窄三分。 这是辛亥革命时期书挂在某军司令部门上的一幅对联。军营而书挂楹联,这在楹联史上至为罕见。按旧时联家的理论,可以把它划归“题署”一类。所谓题署,原指题于宫殿的扁额对联文字,语出晋卫恒《四体书势》;“(梁)鹄字孟黄,安定人。魏宫殿题署,皆鹄书也。”有清一代,宫殿题联竞为风尚。自公府殿堂以至私门宅院,都有对联悬挂。其内容,  相似文献   

3.
埙:古代一种吹奏乐器。因为是用陶土做的,故又名陶埙,其状有球形和椭圆形数种,围五寸,长三寸半,有音孔一至六不等?它的发明者据《世本》载:“暴辛公作埙”,《御览》卷581注,暴辛公是周平王时代的一个诸侯。瑟:古代的一种弹奏乐器。古瑟“八尺一寸,四十五弦”。据《世本》记,瑟是“宓羲作。”《宋书乐志》载:“瑟,马融《笛赋》云:‘神农造瑟’。”  相似文献   

4.
古人作书,倡五指捉管者众,(扌厌)、压、钩、顶、抵各展其能,今人熟之。惟楷、行、草之执笔,上下有异。虞世南《笔髓论》云:“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为楷者,捉管低则实,便于节度;作草者,高则畅,便于挥洒。此乃为楷为草之诀窍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书亦然。文房四宝必备,器优则书美,器劣则书拙。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纸者阵也,笔者刀槊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又云:“心意者将领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扬笔者吉凶也,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评》:“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在这段文字里,陈寿批评了诸葛亮不设史官。唐刘知几在《史通·曲笔篇》中,对此提出异议。“陈氏《国志·刘后主传》云: ‘蜀无史职,故灾祥靡闻’,黄气见于株归,群乌堕于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无宰相气。若史官不置,此事从何而书?盖由父辱髯,故加之诽谤议者也”。笔者认为刘知几所说的诽谤诸葛亮,不免过  相似文献   

6.
在省内外著名风景区昆明西山的华亭寺天王殿楹柱上有这样一副楹联:一水抱城西烟蔼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寺在城西北方,游人到此纵目预见骋怀,在对联的启示下,目遇心取华亭寺自然景观,形成了一种永隽的美的感受,久久萦绕胸怀。真是‘景生联意,联铸景魂,形成了中国林园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独特效果。此联的知名度颇高,为国内楹联界有影响的楹联书籍,如《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中国楹联大辞典》、《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中国对联大辞典》等均有收录。在赵浩如先生所撰的《西山匾联碑刻辑注》中。对此联评说道:“华亭寺这副楹联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语法界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即把“不”和“没”当作副词看待。例如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纲要》中就说:“另有一类词,如……‘不’‘未’等等……我们把它们称为副词。”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合作的《语法修辞讲话》也讲到:“现代口语里只有两个否定副词:‘不’和‘没’。‘没’字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否定‘有’,一个是否定行为的完成,除此以外都用‘不’。”近几年新版的三套高校《现代汉语》教材(即上海版郑州版和兰  相似文献   

8.
释“召”     
《说文·口部》:“召,(讠乎)也。从口,刀声。”又《言部》:“(讠乎),召也。”段玉裁注云:“口部曰:‘召,(讠乎)也。”后人以‘呼’代之,‘呼’行而‘(讠乎)’废也。”召、(讠乎)(呼)在《说文》中是一对互为注释的同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的“理趣”和“情趣”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欣尝的一个理论向题。理本身是抽象的,抽象的理论一般是不能唤起读者美感的,但理而有趣,却是美学中一个课题了。 清朝文艺批评家沈德潜曾在《诗说啐语》小说到诗中的理趣问题。他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竟,云在意  相似文献   

10.
代词“您”的后边能否加“们”表示复数?近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重要语文刊物纷纷发表文章,对它进行热烈的讨论。有些同志认为:“‘您’没有复数,北京人从来不说‘您们’。因此,普通话也不应该有‘您们’”(王力《谈谈写信》见《语文学习》1980年第3期)有些同志认为:“近几年出现‘您们’的写法,看发展趋势,很可能为大家接受”。(林杏光《汉语五百句》第93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有些人则直截了当指出“‘您们’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也是适合社会交  相似文献   

11.
枣庄方言古语词例释(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艮gn[k] 枣庄方言中,“艮”一般作形容词,其义有二:(1)(食物)坚韧而不脆,如:“这罗卜发艮,不好吃。”(2)说话生硬,或形容其性子直,如“这人说话真艮!”“这个人真艮!”“艮”有时亦作动词,如“艮牙”,即“硌牙” 《唐韵》、《韵会》、《正韵》拼“古恨切,根去声。” 《集韵》:“胡思切,音痕,元平声。” 《论文》:“艮,很也。从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也”段注:“会意。‘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很之意也。” 《方言》:“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广雅·释诂》:“艮,坚也。” 《广雅疏证》:“《说卦》传云:‘艮为山,为小石’,皆坚之义也。今俗语犹谓物坚不可拔曰艮”。 可见,艮之本义为坚,词义引申,为说话生硬,性子直。 杨雄《太玄经》:“象艮有守,”注:“艮、难也。” 《来生债》一折:“正末云:‘他也中吃,也中穿。’磨博士做咬银子科,云:‘中吃中穿?阿哟! 艮了牙也!”  相似文献   

12.
《名人造字小辑》(93.10.16《联合报》)、《齐白石造“烤字”》(94.1.15《团结报》),皆言汉字中原无“烤”字,此字为齐白石所造:三十年代初,北平一家饭店老板,请齐白石题写“清真烤肉苑”招牌,齐白石遍查字书,并无“烤”字,于是“自造”此字,挥毫题写。题毕,又自注一行小字云:“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据说,“从此才有‘烤’字。” 此则逸闻趣事,也许确为事实:它不仅表现出这位艺术大师的不凡的创造力,而且也显示出他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因而,对世人颇有启发。 然而,“烤”字是否“从此才有”呢?却是不应轻易便下断语的。齐白石查出而得,并不等于前此便无此字。  相似文献   

13.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载唐褚遂良《右军书目》有“第一,《乐毅论》四十四行,书付官奴”。相传南朝梁摹本《乐毅论》末刻“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书付官奴”,是登善所本。宋代黄山谷、米元章、姜尧章、陈思等皆以为官奴即献之,后世少有疑者。唯《河东先生集》卷四十二所附刘禹锡《酬家鸡之赠》“还思写论付官奴”下注云:“官奴,羲之女。”清姜西溟曾斥其误。《题官奴小女玉润帖后》云:“官奴,子敬小字。刘梦得酬柳子  相似文献   

14.
[乾屎橛 ] 即厕筹 ,拭粪的山竹木片。佛家比喻至秽至贱之物。《景德传灯录·义玄禅师》 :“时有僧问 :‘如何是无位真人 ?’僧便打 ,云 :‘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 !’”《朱子语类》卷七 :“今之禅家多是‘麻三斤’‘乾屎橛’之说 ,谓不落窠臼 ,不堕理路。”以上是《汉语大词典》(第一卷 )对“乾屎橛”一词的诠释。乾 ,已简化为“干”。“干屎橛”一词 ,并非只见于《景德传灯录》 ,其他佛教著作 ,亦有用者。下即两例 :临济曰 :“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未证据者看看。有僧出问。济曰 :“是干屎橛。”又问惟一如何是道中人 ?曰 :“干屎橛。…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对联 ?”对这个本属常识范围的问题 ,还有必要说一下。有的报上发表的“对联”竟有长短不一 ,出句七个字、对句六个字的。我也曾从某些全国性大报上偶尔发现某著名小说家、某著名的老年散文家发表的对联 ,竟是根本不合格律的毫无对称美可言的散句 ;另外 ,还见到过有报刊和联书中 ,将毛泽东七律诗中最后两句“天若有情无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当作对联登出来的 (十年动乱期间把这两句写贴出来作为‘春联’的 ,屡见不鲜 )。在 1 990年某期《写作》杂志有篇文章说到一个有关故事 :某博士生寒假还乡 ,他在众乡邻心目中是文化素养特高的…  相似文献   

16.
蒋绍愚先生的《<祖堂集>词语试释》说:“‘承闻’是‘听说’之意,‘承’是敬词,‘闻’是动词。……‘承闻’也可单用一个‘承’字。……‘承’已是用作动词‘闻’了。”照此看来,蒋先生认为“承”在《祖堂集》所反映的五代宋语言中,本来属敬词,放在动词“闻”前而逐渐渗进“闻”义,成为动词。这个说法有不妥当处,因为在唐代乃至六朝文献中,“承”训“闻”的例子已不罕见。《世说新语·雅量》:“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  相似文献   

17.
二、词目补遗(“寸”部共收词目约1200条,本文补遗125条,占该部原收条目总数十之一。)[寸刀]小刀。宋方岳《题刊字蔡生》诗:“不知何年有尔曹,误我百世惟寸刀。”(《宋诗钞·秋崖小稿钞》)[寸匕]小匕,羹匙。元揭奚斯《赠项炼诗》:“又闻好卖药,往往在市阛。疾者得寸  相似文献   

18.
读者何俭同志来信指出:“贵刊第2期在介绍美国国务卿的文章(亚历山大·黑格)中,把‘默默无闻’错写成‘没没无闻’。”我们以此询问该文作者王克勤同志。据他的答复摘要如下: 据我所知,“没没无闻”这一成语是有根据的,“没没”或“默默”,在中国最古老的书如《左传》之类中都出现过,但与“无闻”连用,则最早见于唐朝张彦远的名著《法书要录》,他说:“书之为用,施于竹帛,千载不朽,犹愈没没而无闻。”意思是埋没而不为人所闻。新出的  相似文献   

19.
句首“之所以”是与非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句首“之所以”,就是把“之所以”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如: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为了纪念美国已故的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梅绍华、何君臣《探索宇宙奥秘迈出新步,哈勃望远镜将遨游太空》、《人民日报》1990年4月16日第7版)对于这类句首“之所以”,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就指出:“‘之所以’就是‘的所  相似文献   

20.
说“笑”     
《广韵》去声三十五笑韵释“笑”是:“笑,欣也,喜也,亦作笑,私妙叨。” 这是“笑”字由古至今普遍的音读与义解。但这个意义与这个字形有什么关系呢? 宋徐铉校《说文解字》,于竹部“笑”字下注“此字本缺,臣铉等按孙愐《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按李阳冰刊定《说文》,从竹从夭,义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审。私妙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